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美食 > 

舌尖上的卓尼藏餐

作者: 时间:2022-06-21 11:02:07 浏览量:

舌尖上的美食

卓尼

藏餐

舌尖上的卓尼藏餐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十分丰富。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注重饮食,因此饮食文化也就成了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地域辽阔,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不同,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特色美食,从地理位置上看,卓尼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结合部,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过渡地带,也是茶马古道必经之地和历史上繁盛如画的甘青重镇,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藏族人民特殊的饮食文化。

舌尖上的卓尼藏餐

筏子肉肠

筏子肉肠做法:筏子,又名发子。把羊肥肠用清水(加碱、醋)反复洗至无异味后翻置,再将羊的心、肺、肝、肉剁碎,调入清油、葱、生姜粉、花椒粉、草果粉、精盐、味精等佐料拌匀。然后将满肚油摊开,放入馅子,卷成筒状,用线包扎、封口,因其状如扎羊皮筏子,故名筏子肉肠。

舌尖上的卓尼藏餐

藏包

藏包做法:藏包的陷儿以搅碎的牛羊肉为主(多选用羊腿肉),掺少量葱、食盐、花椒、清油、肉汤等辅料。用不发酵的死面包好,放入蒸笼内蒸熟。藏包形状像莲花盛开,包子外皮雪白,薄而透亮,造型考究,被称为“水晶包子”。远远可以闻到美味飘香,藏包里面的肉馅若隐若现。藏包内含大量汁水,吃前先咬小口。

舌尖上的卓尼藏餐

糌粑

糌粑做法:制作时先将青稞晒干炒熟,磨成细面,不去皮。然后把糌粑放在碗里,放入少量酥油,加水搅拌,直到把糌粑捏成团。“糌粑”是炒面的藏语音译,是卓尼的藏族人民传统主食之一。原料是酥油、曲蜡、青稞炒面。糌粑携带方便,适合卓尼的藏族牧民,放牧时便于携带充饥。

舌尖上的卓尼藏餐

蕨麻米饭

蕨麻米饭做法:将大米、蕨麻分别煮熟,各一半盛在碗内,再撒上白糖,浇上酥油汁。食用时边搅边吃。这是卓尼藏族人民视之为团圆和睦的象征性食品。具有甜而不涩,油而不腻的特点。做起来方便,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藏族家庭宴待宾客时,第一道就上蕨麻米饭。

舌尖上的卓尼藏餐

卓尼奶茶

卓尼奶茶做法:将水烧开后放入当地的“大茶”继续煮制,待第二次水开后加入鲜牛奶煮至沸腾即可。可依据个人口味加入食盐、花椒等作料。奶茶是卓尼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在民间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奶茶从壶里倒入碗中时,可以看到奶茶颜色白里透黄,入口后,既不是单纯的牛奶味,也不是单单的茶水味,而是一种茶香与奶香巧妙混合在一起的浓郁之感。

舌尖上的卓尼藏餐

藏族饮食的习俗和禁忌

由于受居住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藏族饮食的方方面面,诸如礼仪、习俗、禁忌等都带有本民族的特点。例如,藏族自古以来就有根据人的不同身份、地位进行献食进餐的礼仪。无论是大的宴会还是小家宴,都讲究要有吉祥、和谐的气氛。入席时,年长者、尊贵的客人入上座,年幼者受到特殊照顾。常常是长者、贵客先动手食用,其次才是家人及年轻人。大部分藏族群众信仰佛教,因此饮食文化受到宗教很深的影响。藏传佛教认为藏历每月8日、15日、30日为吉祥日。每逢吉日或重大宗教节日时,许多人在饮食方面不沾血吃荤,而专做素食。

舌尖上的卓尼藏餐

(蕨麻、虫草)

舌尖上的卓尼藏餐

藏餐在现阶段的改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藏餐在保持其传统的制作方法的同时,不断进行改良,适应了不同人群的口味,同时兼具营养、口味、色泽和品位等文化元素。藏餐在保持自身传统特色的同时,注重“绿色”和“保健”。主要原料大都来自无污染的高原地区,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此外,藏餐原料中的蕨麻(人参果)、虫草等具有保健作用,使藏餐“锦上添花”,凸显出独特的保健养生作用。

美食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是一个地区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好客是藏族人的美德。走进卓尼,不管你是亲朋老友,还是陌生的客人,都会受到盛情款待,你都会感受到藏族人民族的热情、诚挚和豪爽。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