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人在外地,总会被人问道:“你们是不是骑骆驼上学?”或者“你们是不是天天都吃面吃羊肉串吃牛肉干喝牦牛奶?”。今天,所长邀请一位西北的小伙伴,给大家讲一讲关于青海的小吃与乡愁。
▐ 青海锅盔
锅盔是西北一种风味面食小吃,传说源于外婆给满月的外孙送的礼品,如今发展成一种方便的风味面食。青海的锅盔口味不少。从面粉的选材来说,有白面、青稞面、白面混青稞面三种选择,烤后颜色分别为黄色、深墨绿色和浅墨绿色。从是否添加香料来说,有原味的;有撒了香豆粉,被墨绿色点缀的;有撒了姜黄粉,被黄色点缀的;有撒了红曲粉,被红色点缀的。别看颜色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个共同点:一种类似圆柱体的饼,外表被高温烤硬,内心依然柔软,是种可以诠释“外刚内柔”的食物。
撒着香豆粉的锅盔
锅盔种类不仅多,还不时有创新。以前尝过一种带着奶香的,还有甜、咸两种口味可选,这可新奇得不行,尝过后念念不忘。可家在城东,店在城西,起初我以为妈妈应对我挑食的方式就是,不爱吃普通锅盔就吃馒头吧。结果没几天餐桌上就出现了城西的锅盔,是妈妈下夜班没休息,马不停蹄跨过大半个城市去买的。当时只觉得味道真好,现在觉得锅盔和妈妈很像。不论她表现得多要强,不论生活给她添加了什么滋味,她始终保持最纯净的心待我。
第二层就是锅盔
▐ 烤饼
还记得高三晚上补课,一堂课直接上到7、8点,人已经饿成二维的,挂起书包飘到烤羊肉摊上,看着别人的滋滋冒油的烤饼真是口水横流,颤着声音跟老板说来一个,眼睛就再也移不开那小小的馍。
等待被烤的白吉馍
看着老板掏出一个白吉馍,用尖刀在饼正反面划上几刀,串好铁签,将饼架在火上,熟练地刷一层油,再刷一层秘制酱汁,待饼开始发生某种不可言说的变化时,及时又潇洒地撒上孜然和辣椒面儿,此时小小的白吉馍已经散发出迷人的香味,勾得馋虫直叫。老板还会细致地正反面再烤几下,待饼面微微开始变黄,还未焦之时才算成了。别看只是小小的烤饼,火候的掌握最考功力,烤得时间短了,饼没有充分被酱汁浸润,味道差了一点;烤得久了饼就焦了,除卖相惨不忍睹外,口感可就差了十万八千里。所以,即使饿得命悬一线,我们吃货也绝不妥协,非要排队等着那家口碑最好的店,吃到了才有力气和题海死磕。
烤好的烤饼
▐ 青海老酸奶
青海老酸奶好像风靡了全国,走过的城市都能看到货架上一排排的老酸奶,现在也成了走亲访友必备之佳品,但我觉得还是路边摊上的更有滋味。西宁街边常常能看到一个老阿奶支个小摊子,上面摆满一碗碗自制的老酸奶,酸奶表面凝固一层黄花花的油花,被一块玻璃盖着。旁边再摆个大糖罐子,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撒糖,拌着吃。大颗粒的砂糖口感粗糙,酸奶看起来也没有超市的细腻,还有点油花,像个粗毛孔的油姑娘。入口后,我这粗糙的舌头也吃不出来有多顺滑,但是首先能感受到酸奶的酸和砂糖的甜,然后才是酸甜中和的口味,感觉味道更有层次。而且糖量可控,我有时候就喜欢来个不加糖的,那酸爽真是提神醒脑,比咖啡好使。
西宁路边的老酸奶▐ 咸奶茶
甜奶茶我是不喜欢的,几口下去就觉得甜腻的反胃,每当这时就分外怀念家乡的咸奶茶。咸奶茶主要用牛奶、茯茶、荆芥和盐煮成,有些人还喜欢再加一点姜和花椒。吃肉时喝它解腻,平常喝它解馋。多种配料掩盖了牛奶的腥味,咸味又不会让人发腻,适口性良好。
煮奶茶需要的荆芥 拍摄:飞贼fish
小时候,邻居阿姨简直是煮奶茶的厨神。楼下一响起卖牛奶的摇铃,我就喜欢在楼道里磨蹭,若能闻到一种混合着牛奶、茶和荆芥的香味,寻香而去,定能看到奶茶在炉子上咕嘟嘟冒着小泡,金黄的油花浮在表面,乳白的牛奶被染成浅茶褐色,毫不客气地讨上一碗,找个小板凳正襟危坐,仔细地闻一闻,感受下咸滋滋的气息,再小口地喝下去,温热的液体从口腔一路奔腾到胃,人才熨帖了。等我独在外地,就馋这一口儿的时候,只能做个极简易版的解馋。
一块砖茶,一袋牛奶,适量盐,再加点水,一起煮开即可。虽然远没有邻居阿姨的美味,也不会香味四溢,但有家的味道,已能让我幸福半天。
工作以后,回家时间越来越短,每次回去都新奇地发现新店林立,好多小吃推陈出新,我也常常好奇地去尝,可还是更喜欢老做法。被记忆浸染过的食物带着故纸堆的味道,也带着温暖的黄色。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