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有个地方,叫做冷湖,从敦煌出发,在瀚海戈壁中驱车穿行近5小时才到达。这里矗立着一处废墟,带着苍凉的仪式感遗留在大漠深处,像一段结束的史前文明。
这是曾经的青海油田驻地——冷湖老基地,如今已是人去室毁,满目凋零。就是这片残垣断壁,曾经见证了激情燃烧的石油会战岁月。冷湖最辉煌的时候生活着5-6万人。上世纪60年代冷湖人还奔赴大庆、胜利油田等地支援建设。
1954年,柴达木盆地迎来了第一批石油垦荒者。经过四年的辛勤工作,他们发现了第一口标志性油井“地中四井”。由此,冷湖油田成为我国当时四大油田(玉门、克拉玛依、四川、冷湖)之一,中国的地图上也从此有了冷湖镇。历史上冷湖是没有建制的。冷湖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面积17460平方公里,海拔2800米,境内地形复杂。这片干涸得如同月球般的不毛之地,地下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在冷湖四号地区东南角的冷湖四号公墓,和这片废墟一起,安静地讲述着曾经的故事。
这座纪念碑后,长眠着自青海油田开发以来,先后因公和因病去世的400多名石油人和家属。
视界菌探秘石油旅程的故事,也从这里正式开始。从冷湖沿着305国道和315国道一路往西到花土沟,4小时的路程,都是在大漠戈壁中穿行,沿途没有见到一个村庄,极尽荒凉。
视界菌曾对“花土沟”这个地名抱有一丝浪漫的幻想,觉得应该有条开满鲜花的小山沟之类的,里面没准还有一弯溪水。到了才知道,其实,花土沟是这样的……
花土沟海拔大约3200米,缺氧多风,是一个石油催生出的小镇,五六十年前这里还无人定居,只是阿拉尔草原牧民偶尔路过的地方。上世纪60年代起,随着油砂山、砂西、尕斯库勒等一批油田的诞生,花土沟进入了百万吨级油田时代。
离花土沟镇不远的英中地区,驻扎着正在作业的东方物探公司青海物探处2137地震队。这群石油人就驻扎在这个看起来像火星表面的地方……
这些车辆既是办公室也是宿舍,
还有住帐篷的。
地震队这个名字听起来蛮酷的,但是和石油又有什么关系?这里的工程师向视界菌介绍了如何通过人为制造小型地震来探测地层地质结构,从而找到石油的过程。
进行物探工作的地方,叫做英雄岭,海拔在2850到3640米之间,最大落差达800米,沟壑遍布。最陡的坡近60度,两边是悬崖。但这是物探人每天必须走的路,所经之处布满了用于采集地震数据的电缆。
视界菌也爬上了这种全地形越野车体会了一把物探人的“通勤方式”。车子有巨大的轮子,得靠梯子爬进驾驶室。上了车,司机就提醒一定扣好安全带。车开动了,一路如过山车般前进,幸亏有安全带牢牢扣住,不然剧烈的颠簸早就将人从座位上弹飞出去。司机杨师傅工作已经20多年了,他说,荒野中会有狐狸和黄羊出没,“有天我遇到一只狐狸,一点都不怕人,我还给它面包吃,然后那天开车特别顺利!”
在花土沟附近的扎哈泉地区,青海钻井公司50576钻井队正在这里进行着钻井作业任务。
在海拔2700多米的高原,钻井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而柴达木的钻井工就更苦了,且不说四周的荒凉、机器的轰鸣,光是一年到头大风沙尘,就让人难以忍受。这口井预计要往下打到3579米,用了11天已经打到了3130米。
这是操作钻井最核心的地方——司钻操作台。王生虎是司钻,这里只有他和副司钻两个人可以操作。他们两人每人值班12小时,轮流维持钻井的24小时运转。
他的右手不停地上下调整,控制钻头的上升下降。王司钻说,他当初学习操作这个平台就用了两年的时间。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的英东油田,视界菌见到了这支被称为“高原铁军”的青海油田井下作业队。一路走来,即使在此前已经认为艰苦的钻井队里,也不曾见到这样的景象。
机器的轰鸣,衣服上沾满油污,不时抡起的铁锤敲打发出刺耳的噪音,更不用说高海拔缺氧暴晒的环境……
井下作业让人冬天手脚生疮,夏天汗流浃背。一位队员告诉我们,试井用的一根钻头就有上百斤重,靠机械把它拽上几十米高空再放下来,其间稍不注意就会造成现场事故。一切都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在寸草不生的狮子沟上,遍布着各种采油设备。层层叠叠的山间错落有致地安放着正在进行采油作业的“磕头机”,而石油人正是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区将原油一点一点从地下开采出来,输送到下一环节。
石油开采出来,需要运输。视界菌跟随着石油的“脚步”从柴达木西部的花土沟沿着花格管道一路向东到达甘森。连绵不断的昆仑山在车窗外伴随前行,一样的荒凉,唯一见到的有人出没的建筑是这座孤独的厕所——是不是还有点行为艺术感?
甘森热泵站位于花土沟-格尔木输油管道的中段,主要担负着接收上站来油,通过加热、加压输往下站等任务。
柴达木盆地的原油通过花格管道源源不断地运往格尔木炼油厂,加工处理后,成品油销往西藏,液化气、甲醇、硫黄等产品则运往内地其他省市。
这是中心控制室,是炼油厂的最核心区域。
操作工人张新捷记录着各部门的数据,看一切是否正常运行。
这个炼油厂地处生态环境脆弱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热爱大自然的视界菌不禁产生了一丝担心。于是工作人员带着视界菌去看了他们的环保装置。
炼油厂干气中含有硫化氢,这些看起来很酷炫的装置可以将脱除下来的硫化氢制成硫磺,变废为宝。
这些环保装置投产以来,炼油厂干气中硫化氢含量从20000ppm降低到20ppm,酸性水经过净化处理后,硫化物含量从15000-20000 mg/m3降低到30mg/m3。
看到这里,视界菌不禁为离这不远处遇到的野驴、野牦牛舒了一口气……
从格尔木市出发,沿青藏铁路向南驱车130多公里至玉珠峰山脚下,有一座加油站。玉珠峰加油站所在地海拔4200米,是青藏公路沿线海拔最高的加油站。
加油站对面望去就是玉珠峰。
加油站站长颜世秀和妻子罗桂兰在这里工作了五年,把儿子颜双能也带到站上工作。因为这个家庭加油站的存在,青藏公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实现了全程每百公里都有一个加油站。
今年,连1岁多的小孙女,也跟着住到了站上。老颜和妻子还给过路的司机准备了热水、油饼、奶茶,使得玉珠峰加油站更像一个歇脚的驿站。
最后,视界菌探访了储存成品油的地方——西宁曹家堡油库!
因为油易燃易爆易挥发,进入油库得穿上防静电的工作服,戴上安全帽,手机都得关机,一点马虎不得。
炼好的成品油从各炼油厂汇聚到油库。
再从油库运输到需要的地方。
在大漠戈壁中寻找石油宝藏的行程到此结束。视界菌在深深敬佩石油人工作艰辛的同时,也更加觉得每一滴油来之不易。让我们一起绿色出行,为节约每一滴不可再生的油而行动吧!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