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0日,天气晴好。上午9时,巴士再次启程,载着我们朝中国第一大湖——青海湖进发。“青海湖”这个名字,很久以前在中学地理课本上就已熟识,而今天要亲临其境,露宿湖畔,心里充满了期盼和喜悦。
共和县城到青海湖有两条道路可走,一条是沿314国道至倒淌河镇驶上青藏线,即109国道抵达青海湖渔场,大约87公里路程;另一条走青海204省道,直抵青海湖151基地,并在此与109国道交汇,这条路修建在高山之上,弯多路险,但路程较短,只有47公里。我们于是选择了这条近道。
俯瞰青海湖
经过前面几天的高原旅行,我已逐渐适应了高海拔地区的气候,令人难受的高原反应离我而去,一路上,尽管巴士翻越了几座高山垭口,但我没有胸闷气喘的感觉。其实,昨晚留宿的共和县城,以及再前面一些的龙羊峡水库,海拔高度都在2600以下,青海湖的高度约为海拔3260左右,因此,今天我们是再上高原!
狼毒花盛开在青海湖畔的垭口上
车行两个小时,下到一座山边,视线正前方顿时出现三种景观交织的画面:近处,是连续向下延伸的山坡,盘山公路在绿毯一样的山岭间蜿蜒盘旋;山脚下,金黄的油菜花田形成巨大的方格,在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上零星展布;远方低处,就是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了,湛蓝的湖水之上白云朵朵,白云之下隐约可见一抹细长的沙洲……
青海湖风光
在山边,我们驻足停留20分钟,这一次我们的镜头只对准一个方向,那就是青海湖。我顿时诗兴大发,向驴友们背诵起海子那首非常著名的诗篇:“从明天起,我要幸福地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我要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引得大家一阵稀稀拉拉的掌声,哈哈,掌声不够热烈没关系,反正周游世界的我已经周游到青海湖畔!
巴士终于抵达山脚下的草原,在即将驶入青藏公路109国道之际,前方封路了。道路交汇处出现了几辆警车和一些警察,路口设置了路障,禁止车辆通行。警察告诉我们,2010年“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明天上午要途经这里,现在组委会工作人员正在国道上设置比赛路标。我们没有丝毫抱怨,反而可以利用这难得的机会下车赏景。
此时,公路两旁油菜花开得正艳,空气中弥漫着菜花的芳香。一望无际的花海平畴上,高高的铁塔和输电线在黄绿相间的“画布”上画出优美流畅的线条,好似贝多芬随手勾勒的五线谱,而上面的乐章就是青海湖的天籁之音。
204省道与109国道交汇处停留
大约15分钟后,109国道恢复通行。巴士载着我们沿109国道一路狂奔,目的地在哪儿?不知道!大约在我们的眼睛里,因为今晚要入住帐篷,落脚的地方有没有宾馆无所谓,但那儿一定要离湖水足够近,景色一定要足够美,人烟一定要足够少……
我们把选址的光荣任务交给那个叫“甜筒”的家伙身上,虽然前面的旅程中他老是酣睡如猪,萎靡不振,但这小子走的地方多了,眼光倒还不错,所以给他一次人尽其才、“将功补过”的机会!“甜筒”果然不负众望,一路上他的眼睛缩来缩去,最后一眼定乾坤,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私人牧场。
这是一家只有四口人、一只狗的小型牧场。主人是一对藏族夫妻,他们有一双尚未成年的儿女。那狗被铁链子拴着,“流放”在离主人帐篷较远的草地上,体型高大,性情凶猛,原来是一只纯种藏獒!对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到来,它狂怒不已,眼睛死死盯着我们,呲牙咧嘴,还不停地狂吠。
青海湖畔野炊
与主人交涉后,他同意我们在牧场附近的湖畔草地上扎营,条件是每顶帐篷支付10元扎营费。我们马上找到了理想的营地,它距青海湖岸直线距离大约70米,离下面湖水的高度约莫两、三米,是一处湖水干涸退却后形成的湖盆岸线。随后,8顶鲜艳的帐篷在野花遍地的高坎上一字排开,面朝大湖,夏暖花开。
青海湖畔扎营
而我这次又选择“离群寡居”,将自己的帐篷搭在高坎下更靠近青海湖的草滩上。我相信自己的眼力和判断,因为我扎营的地方虽然牧草没有高坎上那么茂盛,但地上布满卵石,说明这儿曾经是被圣洁的青海湖水淹没过的湖底。我不是鱼,但我今晚可以躺在青海湖的“湖底”过夜。他们呢,充其量就是住在岸上嘛!有时候,做人做事真的需要细细思量一番,千万不要犯下“触手在即,却又失之交臂”之类抱憾终生的错误,在青海湖畔我没有犯下这样的错误!
本文作者独自扎营
从正午抵达湖边扎营,到日落时分品尝牧民烹制的美味佳肴,这之间的数小时里,驴友们一直都处在兴奋之中。没有谁愿意白白浪费掉这温柔缱绻的阳光,谁都想利用这晴好的天气,纵览高原圣湖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寥廓。我是读书之人,自然会留意青海湖更多的细节。
蓝天白云
离开桂阳之前,我曾仔细查阅过青海湖的相关资料,知道她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藏语称“错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为“青色的湖”。青海湖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湖水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一说38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由于这里地势高,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胜地。
人间净土
青海湖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环湖的千里草原曾是藏民族跃马扬鞭的传统牧场,然而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的垦荒运动以及过度放牧与捕捞,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受灾难性的破坏。人类为此得到了报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青海湖地区有两件珍贵的“宝贝”,一是湖里游的裸鲤,又名湟鱼,二是地上跑的普氏原羚。然而,我们这次的青海湖之行连一件“宝贝”都没有见着。湟鱼是青海湖里唯一的鱼类,鲜嫩味美。上世纪60年代大饥荒的年份,它们曾填饱过无数人的肚子,如今湖里已很少见到了。普氏原羚更是一种有趣的动物,1875年由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发现并命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地区,但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目前的栖息地只剩下青海湖滨湖地区,数量已不足一千只,是世界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比国宝大熊猫还要珍贵。
一匹马在悠闲地吃草
我和驴友们往返于帐篷与湖水之间,对青海湖的一切景物都充满新鲜好奇。湖水清澈湛蓝,水面上不时有水鸟掠过。在微风吹拂下,湖面卷起了细浪,发出击打湖岸的声响。湖水与草地之间有一层厚达三四十米宽的白色“垫圈”,如同高压锅锅盖下面嵌入的橡皮压垫,环湖周长360公里就有360公里长的“垫圈”,这个“高压锅压垫”真够大呀!青海湖的“垫圈”可不是橡皮做成的,它的制作材料是石头和盐硝,原来青海湖是一座咸水湖,含盐份很高,水分蒸发后,盐碱覆着在露出湖面的石头上,形成一层白霜。湖岸的这些石头不知被多少次淹没与浮出,上面的盐垢已经形成了层次,去除这些厚厚的盐垢,里面露出深红的质地,这就是著名的青海湖石吧。我平时喜欢观石藏石,自然不会放过在青海湖游玩的机会,捡拾了几块质地较好的“霜包石”带回桂阳,算是畅游甘南的一大收获吧!
藏族牧民堆积的石头堆
青海湖是藏民族心中的“圣湖”,每年都有虔诚的藏民环湖膜拜,据说环湖一周需花上一个月以上。更多的藏民则是就近来到湖边举行宗教仪式。所以,青海湖畔随处可见一些堆积的石堆,上面插着旗杆,挂着经幡,这些就是藏人的宗教道场。
青海湖给我最大的印象,她不是湖,是海。在我的潜意识中,湖泊有边,大海无涯。青海湖完全颠覆了过去我对湖泊的一切常识,其实湖泊也能足够大的,大到跟海一样看不到边。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面积有一个半桂阳那么大,这么大的一片水域你能看到对岸吗?站在湖边,我对这片宽阔深邃的湖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敬畏,以至于不敢挽起裤管下到湖里洗漱、嬉戏。
碧草如毯的草原上的一道风景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无处不在的围栏。这些由水泥柱、木杆和铁丝“编织”而成的围栏,把环湖的千里沃野分割成大大小小无数的“方格”,不论你身在何处,你总逃不出这些“天罗地网”。设置围栏是最近20年来才出现的事,围栏的功用有二:一是圈占草场,禁止放牧;二是划分地界。每一个“方格”就是一块私人领地,“方格”之内“我的地盘我做主”,难怪先前的牧场主人要向我们征收扎营费呢!以保护青海湖的名义设置牧场围栏,我对这种做法持有异议,因为它不仅把广阔平坦的草原分割得支离破碎,而且还限制、阻断了野生动物自由游走的空间,以及饮水的通道。如今,青海湖地区盗猎现象几乎禁绝,但是普氏羚羊濒临灭绝的悲剧还在继续上演着,罪魁祸首恰恰就是这些牧场围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讥讽。
野花盛开在青海湖畔
到青海湖游玩,当湖光山色饱完眼福之后,接下来就轮到牛羊肉饱口福了。这里的牛羊牲畜堪称同类中的“贵族”,它们喝的是十全大补,吃的是冬虫夏草,睡的是草甸沙发,所以肉质鲜嫩,绝少膻味。晚餐我们花了大把银子,让牧场主人炖了一大高压锅新鲜羊肉,里面只加了清水和些许食盐,确保原汁原味。为了让羊肉汤味道更加鲜美,还以每斤40元的高价买下了他们鲜采的一筐黄菌……
选购牧民采集的冬虫夏草
太阳渐渐西沉,万丈霞光在青海湖这张巨大的画纸上恣意宣泄,恨不得把每一块空隙都染成色彩斑斓的颜色。我们站在高坎上,面朝西方,手持相机,为夕阳送行,给晚霞留影,等待璀璨星光布满我们头顶的苍穹。晚上10时,我与露宿高坎的驴友告别,独自走向青海“湖底”,不是选择自杀,而是期会小龙女。帐篷之外,寂静无声,才知道青海湖里没有青蛙,自然也就没有蛙鸣。我在帐篷里认真写起了日志,唯一惊扰我的,是我身下地布压倒小草的沙沙声。在无声的湖畔,这细微的声响也足以让我敏悟,只要自己不是聋子,这个世界就一定能发出声音,让你听到。
清澈的湖水
半夜,我被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惊醒了。啊?下雨啦!几个小时之前,这儿不是晚霞满天、星光璀璨吗?怎么一下子就变脸了呢?没错!是下雨了!这就是高原气候最奇特的地方,我在年保玉则冰原早已见识过了,没啥大惊小怪的。夜宿青海湖,卧听潇潇雨。这真是人生难得经历的体验呀,我应该感到庆幸才是。想到这儿,我的心境变得释然了,于是很享受地听着雨打帐篷的声音,复而入睡,直到天明。
静谧的夜晚
7月21日上午,在驴友的一再催促之下,我慵懒地爬出了帐篷。尽管雨水一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但我们必须要跟青海湖作别了,因为今天还有漫长的旅程等待我们去跋涉,下一站是祁连,一座以山命名的县城。
躺在青海“湖底”,感受雨夜星光。从这一天起,我的人生有了更多值得回味的记忆。回望三百多年前的那个星光雨夜,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生命在这里终结,留下了“在那东山顶上”凄凉哀婉的情歌,而我今天却要从这里出发,不畏艰难险阻,不惧前路漫漫,我渴望用脚步丈量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翻越万水千山,定能心随我愿……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