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名而去。
司机说之前在岔路就堵车了,现在一路畅通,到售票处。
游客不算多,真的。
就是太热。
这次我全程没有百度,蹭别人的导游,随意听听。
首先,没有这个信仰,搞不明白。
其次,听了后没几天也忘了十之八九。
还不如蹭别人的导游解说听上一二,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至于如何参拜,如何请酥油灯,如何转经筒,如何随喜功德,都没听得太仔细。
殿内不准拍照。
所以只能多以文字描述此行的感受。
一路前行,有各种经院。
印经院,就是印刷厂,之前看过相关纪录片,好像是雕版印刷。
往经版上涂色,把裁好的纸张放在经版上,然后用一个滚筒压在纸张上迅速地将纸和印版压实,红色或者黑色的经文就清晰地印在纸张上。
路过的导游说,可以去请经,不过经文都是藏文。
路过敬老院。
为台湾信徒捐资修建的,僧人老了无人照顾就进敬老院。
看到一个僧人手捧 2个大西瓜经过院子。
凡进殿,都是顺时针走动。
顺转是积聚福报,逆转是损耗福报。
导游依次讲解墙上玻璃柜中供奉的佛像,游客依次鞠躬拜佛。
小酥油灯 20元一盏,微信扫码,在僧人念经后,供奉于佛前。
见到一家三口,男的高举一盏大的酥油灯,不知多少钱。
这是整个塔尔寺建筑中规模最大的,近2千平方米,拥有168根大柱。
大柱用龙凤彩云的藏毯包裹,整个经堂五彩缤纷,富丽堂皇。
导游说,清晨8点可以见到僧人在此集中诵经。
这里就是中心建筑,大金瓦殿。
门前热闹非凡,有磕长头的,有绕寺的,导游和游客则一波来一波走。
金顶、金塔、金匾是导游讲解的重点。
藏语称为“赛尔顿庆莫”,即金瓦的意思,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
殿内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匾额题字为"梵教法幢"。
清康熙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不知道在哪儿收藏着),乾隆还赐其“梵宗寺”称号。
金塔可以透过玻璃窗观看,12.5米高,金包银,银包石,石包树。
塔身上嵌有各色宝石,导游说砗磲、珊瑚、绿松石、琥珀等等,我看到有的似乎有牛眼那么大。
有导游说这树是菩提树,我存疑。
后来查阅,这树叫暴马丁香。
真正的菩提树适合种于热带、亚热带,在中国只有华南、东南沿海一带才适宜生长。
此时,正是暴马丁香的花期,蓝天,金顶,黄柱,绿叶,白花,信众和游客,交织出一派佛法昌盛的气象。
在那边的故宫博物院,有个文物,是精美的漆盒装盛着几片树叶树皮。
盒盖织品上有汉、满、蒙、藏四体文字。
其汉文曰:“乾隆十四年章嘉胡土克图钦奉上谕 自阿穆多地方梵宗寺恭请大圣宗喀巴降生时 割脐滴血处自然生成 有番唵等字样大利益白檀香树皮花叶”。
可以佐证,这树不是菩提树,但是佛门视为菩提树,西海菩提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不可着相。
又是一些仪轨。
的确有人在绕着大金瓦殿磕长头,也有人绕着寺快步走,在大金瓦殿前磕长头的有4、5个。
我绕着大金瓦殿走了一圈,体验过就行了。
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适合自己的最重要。
九间殿前有几个女的在磕长头,两个年纪大的,一个年纪轻的。
这里也叫文殊菩萨殿,为汉式硬山顶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三间,所以叫九间殿。
有文殊菩萨,还有宗喀巴。
导游说右侧那个佛龛里是财神。
这是信仰大杂烩的所在。
他们都在拜,我就看看。
无论是寺内的正规导游,还是黑导,都建议在九间殿的开阔广场上拍照留念,背后是最灵验的大金瓦殿的金顶。
我用 5倍,10倍变焦拍了拍金顶。
烈日灼心,阴凉处站着休息。
看着人来人往,都在推动转经筒。
最早在奴隶制时,藏民大多不识字,所以把经文装在转经筒里,每转一圈,相当念经一遍。
导游教游客念六字真言,藏传佛教认为,常持诵六字大明咒,可以消除病苦、刑罚、非时死之恐惧,寿命增加,财富充盈。
汉字音译为“嗡(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hòng)。
塔尔寺是青海省佛学的最高学府。
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藏语分别称为“参尼”、“居巴”、“丁科”、“曼巴”札仓)。
这些学位,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学位。
获得这些学位的僧人,深受僧俗尊敬,在寺院享有很高的地位。
酥油花也不给拍照。
酥油花馆里有地藏王菩萨的高大金身佛像。
还有保持低温的玻璃展柜里的酥油花。
大约30度的倾角,五颜六色的各种佛像、人物、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卉树木,成组地面朝玻璃展示。
每一个独立的部件,按总体设计,用一根根长长短短的细铁条分别固定在底盘上,组装成一体,高高低低,件件悬空,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玻璃展柜外,还有一圈栏杆,距离挺远,只能靠在栏杆看看酥油花。
可能有些是佛教故事,可能有些是世俗传说。
但我没请导游,不知道,也没有说明。
感觉和泥塑、面塑、蜡塑有点接近。
但这是油塑(请参考猪油),必须是在5℃以下的作坊内制作,作坊内不能生炉子,窗户上需用布帐遮起来,防止日光照射。
而僧人给初胚上彩妆时,手的温度必须控制在5℃左右,酥油的硬度是最好的。如果手温高了,影响到酥油的硬度,就要在冰水中浸浸,降低手的温度。
向塔尔寺的僧人推销冻疮膏应该很不错。
酥油花的精美繁复,只有自己亲眼目睹才知道。
找到一个丁真制作的视频,还有一个《珠峰脚下寻古法匠心》的视频。
啥是密宗,啥是显宗?
密宗认为,凡不是密宗一派的,其余各派都是显宗。
密宗还认为,显宗所念的法是释迦牟尼对一般凡夫所说的法,而密宗所念的法,是大日如来讲的秘奥大法,都是秘密真言。
穷禅富密,曾经有个同事修的好像就是藏传密宗,戒了烟,不吃鱼。
我走进密宗经院时,僧人正在诵经。
我拍他们的靴子,左右脚上下叠放,挺整齐,排成一条线。
我又折回来看了看。
游客没刚才那么多了。
但是绕寺的、转经筒的依旧不少。
各有各的活法。
你转你的,你求你的。
我看我的,我做我的。
两只鸽子也热的在阴凉处小憩。
磕长头的也不知去哪儿了。
一般僧人只能穿红氆氇或红毛料堆嘎的僧服,在烈日下,感觉挺热。
之前拍的僧鞋,是牛皮做的长筒靴,用一整块熟皮做成,鞋尖上翘。
在经堂念经祈祷时,从普通僧侣到高僧,一律不穿鞋,以表示对佛祖的虔诚。
护法殿,是唯一不能入内的,听旁边导游说,因为供奉的是驱邪除恶的护法神,面目狰狞可怕,一般人会被吓到,所以不能进殿参观。
院子中央有2个炉子,冒出来的浓烟,气味不明,不难闻。
刚好有一家人正在往炉子里投东西,我看到大枣,小孩想吃,妈妈不准。
导游说这里不烧香的,投入炉子里的是青稞、大枣、柏树枝等东西。
这也不是香炉,是煨桑炉。
“桑”是藏语,其本意为“清洗、消除、驱除”等净化之意。
煨桑时除点燃有香味的脱水的柏技和香草外,还有糌粑、炒青稞、茶叶、糖、苹果、清水等众多食品,有祭祀奉供之意。
再看你一眼。
现在旅游,常常有种看了点什么,又好像没看什么的感觉;了解了点什么,又好像没了解什么的感觉。
可能是当时忙着拍照的缘故。
回来再通过查资料、写游记、看书和纪录片,多一点点的了解吧。
就算如此,也仅仅是皮毛的皮毛。
因为做不到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反而所有的宗教信仰者,能做到。
当然,在人类社会的任何领域,任何学问,任何技艺,都需要这八个字的实践,才能有所成。
这也许才是我心中的真言。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