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作者: 时间:2022-07-21 13:29:05 浏览量:

最后一天,想去省博逛逛。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司机说,一两个小时就够了。

我却逛了整整 4小时。

看太多内容,头晕脑胀,不得不撤了。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又见尖底瓶,不过是个残损的。

酒器,祭祀。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别说,这些装饰花纹还挺好看的,有种韵律美。

现代设计里面,我觉得很多设计师也在借鉴这些图案内容,稍加调整变化。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双孔石刀是马家窑文化中流行的典型石质切割工具,又称“爪镰”。

石刀多用板岩和砂岩磨制而成,长方形,一般长10厘米,宽4厘米左右,背部较平,或略下凹,居中或近刃部两面对钻双孔。

在两侧或一侧磨成锯齿状。

我为啥拍这个双孔石刀?

因为我觉得这个孔未免也太规整,太圆了。

怎么磨锉的这么圆的?

令人不解。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上图左下是菱形纹带盖彩陶壶。

这挺难得,还有盖子。

上图右下是折线纹人头彩陶壶。

这个人头抽象了点,挖了2眼睛2鼻孔1嘴巴。

也许是照着女朋友的模样做的装饰,送的定情信物呢?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鸟纹觉得不太像,但是肩部的小褶皱做的很精细,一圈下来,大体上差不多。

整体和宋辽时期的瓷器梅瓶已经很类似了。

不过梅瓶的口更小些,脖子更短些,底更瘦些。

技艺都是先传承再发展的。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这是个可爱的罐子。

如果说是鸮面的话,眼睛是不是小了点?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谁知道呢?

或者不是鸮,是别的动物呢。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这是鬶guī,有柄和三个空心的短足,口部像个喷壶嘴。

主要用于炖煮羹汤镬温酒,做好后作为餐具直接端上筵席。

好多人围着它拍照。

我就是被那三个脚吸引了,圆润饱满。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卡约文化,第一次听说。

中国西北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因发现于青海湟中卡约村而得名,年代约在公元前900~前600年。

博物馆写的是距今 3500~2600年。

我觉得应该写公元前多少年比较合适,毕竟公元前不会再有变更了。

距今,就不好说了。

“今”永远在变化中。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涡纹彩陶壶,被独立放在玻璃柜里的一般都是好东西。

纹饰非常对称,弧线也很优美,疏密得当,线条流畅。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到青铜时代了。

铜狗可不可爱?

会不会是马?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赵充国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武将的典范之一,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百闻不如一见”“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两个与河湟地区有关的成语故事。

(一)汉宣帝问他:“老将军如何平息羌人起事,应当用哪些人去处理?”

他说:“百闻不如一见,用兵之事不能从远处揣测,我愿到金城郡(河湟当时归金城郡管辖)亲自查看当地的地形,并制定平息方略。”

“百闻不如一见”,以河湟为地理背景的第一个成语就这样出现了。

(二)当进军的命令书传下来,镇守在金城郡所(兰州)的赵卬派人劝谏老父亲:“如果出兵攻打,会导致全军覆没以致国家灭亡的结局,将军您可以坚守。但现在仅仅是权衡攻与守的利弊,您何必要固执,一旦让皇帝不合意,您连自身难保,怎么守护国家的安全?”而赵充国回答:“怎么会说出这么不忠于国家的话来!当初,朝廷的官员就是不听我的意见,我两次举荐辛武贤,丞相却派遣义渠安国巡视羌地;我建议湟中地区屯粮200万斛,朝廷却收购40万斛,错失这两项计划,造成今天羌人反叛事件,这就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啊!如果大军进攻久久不能取胜,国家四周的边患相应而起,到时候再有智慧的人才都不能处理好啊,难道这是我仅仅担忧的羌人事件吗?我哪怕是死也要坚守我的主张,贤明的君主会采纳我的意见。”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是以河湟为地理背景的另一个成语故事。

涨知识了。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青唐城的介绍仔细看了看。

1032年,这里叫青唐城。

1099年,这里叫鄯州。

1104年,这里开始叫西宁,至今九百一十八年。

西陲安宁。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青唐城的还原模型。

横着的是湟水河,竖着的是南川河。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2009年4月18日,国家测绘局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我国明长城的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青海省境内明长城约为363千米。据了解,青海省境内明长城始建于明代中叶,从1546年始,到1596年止,历时51年。明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西海蒙古袭扰而修建,主线分布在湟中、大通、互助、乐都四县,基本围绕西宁卫修建;辅线则分布在互助、民和、化隆、贵德四县。

话说化隆我挺想去瞅瞅的。

火遍全国的兰州拉面,都是青海化隆人开的。

而在兰州,只有兰州牛肉面,绝无拉面的叫法。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在这里,发现了一个错字。

我并没有打算和工作人员说,因为之前旅游经历过几次,向博物馆工作人员或者打12345,提建议意见,人家毫不在意,毫无反馈的事,所以就没这个心思了,只想写在游记里。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没想到在后面,一个60来岁的阿姨问我这是啥?

我说是秤啊,你看有个秤砣,但是博物馆写错了,写成“称”。

被上图那个女的听到,她就凑过来看,还问我,称还是秤?

我告诉她后,还说有个错字,我指了指瞿昙寺那边。

她过去看,没找到,还把工作人员喊过去看,也没找到,就喊我过去。

我指出来,这个男的工作人员用手机拍了照。

又来拍了“藏称”。

那个女的说,博物馆还是要严谨一点,这有损青海形象的,有外国人会来参观。

工作人员向她表示感谢,她指指我,说应该感谢我,是我发现的。

工作人员回头说了一句谢谢,就走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哎,也不颁发个热心游客奖给我,好歹给我一个青海省博物馆的纪念章也行啊。

要不跟我握握手,说,谢谢你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会及时改正,非常感谢你对省博工作的支持,欢迎下次光临……

啥也没有……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这几天看纪录片《废奴》,才发现我读的书太少了。

1959年之前的西藏,简直不敢想象。

有机会去拉萨看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这是我国唯一一个关于废奴运动的纪念馆,共展陈历史文献档案资料、艺术作品等800多件。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还有考古成果展。

这在别的博物馆倒是少见。

但之前已经看累了,这里就随便逛了逛。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房屋的模型挺不错。

半地穴式,炉灶在中央。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又看到一个窑洞式。

有壁炉,有排烟道。

先进了一些。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这里还展出了考古队的工作生活物品。

包括考古日记。

在这堆铲子里,我没找到洛阳铲。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热水墓群,有电视片循环播放。

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于1982年发现,属唐代早期吐蕃大型墓葬群,也是首次中国发现的吐蕃墓葬,共有墓葬200余座。

“九层妖塔”是某小说里面描写的一个神奇的古墓建筑,说是古代魔国历代君王陵寝的殡葬形式。

有人说,该小说写的这个名为“九层妖塔”古墓建筑,其实是以“热水古墓群”中的“血渭一号大墓”为原型进行创作的。

但小说作者予以否认,他说他笔下的“九层妖塔”,完全是出于自己的想象。

我觉得我写完游记后,第一件事看热水的相关纪录片,第二件事看某小说。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最后来到了非遗展区。

眼睛看了太多东西,大脑吸收太多东西,要崩。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花儿,久仰大名。

等着找纪录片看。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我看出来了,是文成公主的故事。

娇娇公主远离家,拿着镜子哭兮兮。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撒拉族,第一次听说。

电视播放着他们结婚的流程。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青海湖祭海,这个感觉挺有趣。

等着找纪录片来看看。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这些灯的造型和绘画挺讲究的。

从小到大也没看过几次灯展,而且没这个湟源排灯气派。

西宁之青海省博物馆

这个非遗展,布展挺不错的,展示的也比较全面。

不管是联合国的,国家级的,省级的,基本都展示到了。

任何一样,珍视起来,并加以保护传承,就是民族的根脉不断,源远流长。

我在省博逛了 4个小时,累了,饿了,关键是脑袋要炸了。

非常不利于养生。

多思者必心累,心重者必心苦。

下次再逛博物馆,少看点,多发呆。

另:博物馆工作人员和擦玻璃的工作人员,时不时就对着参观者喊:不要碰玻璃,不要摸玻璃,把手放下来。

这倒是挺新鲜的。

参观了这么多博物馆,第一次见这样的。

小朋友个子矮,常常要把胳膊肘,手巴掌放在玻璃上看。

大人呢,有时候和朋友家人指指点点,也会触碰到玻璃。

这是无心的,当不得你们这样带着点呵斥的态度。

这点让人感觉很不好。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