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昙寺因仿北京紫禁城太和殿而在青海地区闻名遐迩,一直想去拜谒,因为各种原因耽搁了,今天早上从西宁出发,一路高速到海东市乐都区,而后又从乐都县城开向南山,二十几公里的路程正在修路,曲曲折折,弯弯绕绕,尘土飞扬,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伸入大山深处,远远望去,在藏区很平常的一座寺院就位于道路的尽头,找到了深藏在马圈沟口闻名遐迩的乐都瞿昙寺,它面朝瞿昙河,背靠罗汉山,北依松花顶,南对照碑山(百度百科),从风水上来说,正是背山环水、藏风聚气之地。
远离中原远离繁华,避开大规模战乱,也少有自然灾害的侵蚀,瞿昙寺成为中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汉式建筑风格十分典型,在类型众多的藏传佛教寺院中独树一帜。
在青海一直流传着“去了瞿昙寺,北京再甭去”的俗语。瞿昙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至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寺内隆国殿落成,历时35年。永乐皇帝朱棣、洪熙皇帝朱高炽、宣德皇帝朱瞻基等先后下过七道敕喻,永乐年间曾派遣御用太监孟继等四人奉旨修寺,调集宫廷匠师专司建造。也就是说,瞿昙寺与故宫是同一主子、同一时代、同一批匠师建造出来的“兄弟产品”。可谓北京故宫在青藏高原的翻版,瞿昙寺就是简化版的小版本故宫。
进入寺院和塔尔寺一样,需购买门票入寺,看旁边进香的藏族信徒焚香、供奉,一派虔诚,嘴里念念有词,我猜想大概是祈祷国泰民安,家人福寿安康的吧。
与故宫一样,瞿昙寺依山榜水,依形就势,坐北朝南,北高南低,中轴对称,东西配殿左右分列,极为严整。寺院仿故宫三大殿形制,从南向北,用围墙和厢廊,围成前、中、后三个院落。由前至后,沿中轴分别有山门、金刚殿、瞿昙殿、宝光殿、隆国殿,各殿建筑体量依次扩大,后院则是宏伟的重檐庑殿顶的隆国殿。
从金钢殿至隆国殿,两侧回廊环抱,回廊上建有两对钟鼓楼,使人联想到晨钟暮鼓,南来北去的人,与相爱的人听着钟鼓声,安之若素,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回廊廊壁绘有大量精美壁画,虽看不太懂,但却展示了汉藏艺术的特点,壁画用笔流畅、色彩鲜亮、构图缜密,气势磅礴。人物众多,建筑山水细腻。再看看脚下的石头,石头都是精选的,弯弯的把石头兜起来的是瓦片还是石片?如果说是瓦片,其大小规格并不统一,如果说是石片,那怎么让石片弯起来。经过600多年的踩踏,坚硬的石头看不出有磨损的痕迹。
边走边看说明牌,如果没有这些说明,又如何解读这座寺院六百多年的历史?瞿昙寺,我是是第一次来,与塔尔寺的金碧辉煌相比,有些清冷,偶有游人参观,信徒零零散散的,破旧掉漆的寺院,对建筑对明朝的事儿我一无所知,只能看说明,或上网查询,纯属凑热闹看新奇,走马观花。
在寺院看远方的山,心静如水,安静的生活,没有尘世的纷纷扰扰,是不是就可以修炼出一颗晶莹剔透冰心,唯有经营好自己,珍惜当下时光,岁月如水流逝,不可能为谁停滞不前。
瞿昙寺内有四座白塔,各自镇守一方,不用说,塔里面藏着极其丰富的文物。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福足,现在很多地方都大兴土木,寺院建得尤其金壁辉煌,非灿烂不能夺目。如瞿昙寺这样古朴守拙的,很少。这样的红墙,故宫有,文庙有,其它寺院不管是藏传还是汉传的,有没有?使劲地想,想不起来,只记得,汉传佛寺黄墙居多,藏传的多为白色。
磕三个头,祈一份心愿,请一本经,心之圣地,我初次来过。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