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尹耀增
初夏的海北,青海湖仙女湾群鸟翔集,祁连山国家公园海北片区频频发现珍贵野生动植物的身影,路边不时出现成群的普氏原羚……生动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
行走其间,你会强烈感受到这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天空湛蓝、空气清新、山清水秀、城乡美丽、环境整洁……如今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绿水青山已成为最亮丽的生态底色。
海北州位于青海湖北岸,祁连山南麓,境内青海湖流域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祁连山森林水源涵养生态系统,保障着河西走廊的生态安全,维护着青藏高原的生态平衡,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北秉承这一科学理念,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引领海北走向绿色发展之路。
如果说“大美青海”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成为国内外人向往的地方,那么,汇集高原最美景色的海北,当之无愧是青海最美丽的地方之一。这种自信来自于海北多年来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来自于自治州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态度,加上多年的奋斗换来的是“梦幻海北”的美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持续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让“绿色家底”更加殷实,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
克土沙区地处海晏县西南边、青海湖东北部,包括克土斜玛、大水塘一带总面积4000公顷。如今的克土沙区已经成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各类苗木长势旺盛。
三代治沙人用了38年的时间一代一代干下去,使得曾经黄沙漫天飞的克土沙区变成了绿意盎然、鸟儿鸣唱的绿洲,构筑了一道坚固的“绿色屏障”,有效遏制了沙漠的扩大和蔓延,确保了青海湖核心区域的生态安全以及青藏铁路和国道315线安全通畅运行,保障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
而在距离海晏县200多公里之外的祁连县野牛沟乡的沙龙滩地区,也是“旧貌换了新颜”。
由于过度放牧,导致原本脆弱的草场不堪重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修复,如今,7.3万公顷的野牛沟沙龙滩草场上,摇曳着齐腰深的青海草地早熟禾,就是青海培育出来的最适宜治理黑土滩的优良牧草之一。
从2015年祁连县下达退牧还草工程黑土滩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开始到现在,沙龙滩再现了往日景象,绿草如茵,牛羊成群,野生动物徜徉其间,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正在向我们缓缓展开。
“海北的生态地位决定了生态保护对于青海的重要性,国土绿化是海北州践行生态保护的重要实践。今年,将完成0.83万公顷的造林绿化任务,计划栽植各类苗木850万株。”海北州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罗增说。
从“大地披绿”到“身边增绿”再到“心中播绿”,不断增加的生态产品供给极大增加了百姓获得感,建设“美丽海北”成为自治州28万各族儿女新的追求目标。
祁连县阿柔乡乡长童玉兰说,如今的小八宝河两旁的山体披上了绿装,实现了由开采到保护,由危险到安全,由灰色到绿色的转变,河道两旁种植了青海云杉和景观树木,裸露空地播种草籽,实现全部覆绿。
这只是海北州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的一个缩影。
自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海北大力推进祁连山南麓生态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工程,举全州之力推进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以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环境安全为着力点,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健全生态环境体制机制,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
全州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由2015年的79.2%上升到今年初的95%以上,并长期保持在95%以上;三大水系主要流域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共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5座,实现废水“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任务。
绿色已成为海北发展的最美底色,从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再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实现良性互动,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了新高度。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