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旦水上雅丹地貌。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天然气总站。
烟波浩渺、风光旖旎的青海湖向西,有一方广袤浩瀚的热土原野,被巍峨蜿蜒的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环抱相拥,同时孕育出了30多万平方公里的富集资源和八百里瀚海柴达木的茫茫戈壁。苍凉和大美同生、黄沙与碧湖辉映,这里就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西州”)。
据悉,海西州是青海省沙化土地面积多、治理难度大、生态保护建设任务艰巨的地区。曾经黄沙肆虐的荒滩戈壁、驼铃幽远的古道烈风束缚了海西发展的前行脚步,不过这些已成为过往。
近年来,海西州坚持“生态立州”的绿色发展理念,大力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积极发展新型绿色产业和生态旅游总体格局,走出了一条绿色助推西部高原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锚定山水
打造生态安全新高地
海西州的诗意藏在诗人海子驻足停留德令哈的月色里,“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更是将人们的情愫记忆定格在大漠的孤寂中。
然而,如今漫步海西州首府“金色世界”德令哈,目光所及,在层峦叠嶂的柏树山上,在牛羊成群的巴音河畔,以绿色打底,筑起了生态文明建设高地。
治山治水久久为功。近年来,德令哈市坚持铁拳强化源头治理与绿化造林、防沙治沙相结合,取得了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94.9%、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的好成绩。同时,该市实施“三北”防护林、公益林和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等工程,新增造林7.9万亩,实现森林覆盖率10.05%、草原植被覆盖度34.2%;新增城市绿地914公顷、绿化覆盖率36.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9平方米,柏树山新村更是成功入选国家森林乡村。
满眼的葱葱郁郁,印证了“金色世界”的生态嬗变,也收获了持续发展、砥砺前行的“绿色种子”,德令哈市的柴达木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上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尕海湿地公园跻身国家湿地公园名录,可鲁克湖因纳入全国生态良好湖泊而声名鹊起。
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大门的海西州乌兰县,曾是青海省沙化土地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曾是这里生态景象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乌兰县通过人工造林种草、封育林草、工程固沙、公益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从前漫天风沙的恶劣生态环境得到彻底改善。乌兰县天然草原面积达112.82万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0.40%,初步建成了柴达木千里防风固沙绿色长城。如今的乌兰县绿洲成片,生机盎然。
海西州生态改观的背后是对绿水青山发展底线的坚守和生态治理系列工程的有效施行。
海西州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海西州始终坚持‘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封造兼治’的治理措施,全面推进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草)、工程固沙、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为重点的防沙治沙工作,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荒漠化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海西州通过打造昆仑山生态屏障、筑牢祁连山南麓生态屏障、构筑柴达木绿洲农牧业生态区、建设柴达木千里防风固沙长廊等系列生态建设工程,构建起了柴达木生态安全屏障新高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聚焦优势
培育绿色产业新引擎
海西州积极推进盐湖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能源、有机农畜产品等绿色产业,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
据了解,海西州近年来实现了盐湖化工产品种类从少到多、规模从小到大、结构不断优化、附加值稳步提高,盐湖化工产业发展逐步迈上循环利用、规模生产的新台阶;依托盐湖资源,以钾、钠开发为基础,以镁资源利用为突破口,以创建千亿元锂产业、千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为重点,积极构建以钾、钠、镁、锂、硼、溴等资源梯级开发和以配套平衡氯气、氯化氢气体为辅的盐湖资源综合开发产业体系。
“未来,海西州将全力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通过科学编制《青海省柴达木盐湖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扩大钠盐资源产业化利用,推动钠盐向高端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海西州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仅如此,海西州是全国太阳能、风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
新发展理念推动了新能源产业发展,也带动了新一轮产业升级,以新能源为标志的一大批新产业乘势而上,成为海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海西州已建成投运清洁能源项目装机总规模达到1086.3万千瓦,其中光伏建成装机561.4万千瓦、风电装机508.9万千瓦、光热装机16万千瓦。同时,配套运行电化学储能项目1个5万千瓦/10万千瓦时。
绿能产业是海西州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在打造绿色循环的产业体系的征程中,海西州阔步前行。
海西州积极推广“新能源+储能”模式,支持“风光气储一体化”“风光热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开发,打造综合智慧能源基地;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加大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油、气、电、氢”综合能源站建设,实现区域“制供用”一体化循环利用。
此外,海西州也努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积极培育藏羊、枸杞、牦牛、青稞和藜麦等优势产业,重点推进农畜产品原料生产、精深加工、市场营销,构建全产业链,积极构建优势集聚互补、产业深度融合体系。
绿色成就了多彩海西的发展底色,也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福祉。
“海西州枸杞种植面积近50万亩,产量8万吨,产值达26亿元,占农牧民总产值的50%,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每年近10万名省内外剩余劳动力参与到枸杞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生产活动中,人均增收近万元,有力推动了农牧民脱贫致富。同时,加快特色生物产业发展步伐,积极探索推进锁阳、肉苁蓉、白刺等特色林产业发展,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海西州农牧局主要负责人介绍说。
盯准生态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文旅
揽万山之祖昆仑、赏茶卡盐湖美景、望瀚海奇观雅丹、享天然雪山温泉……在多彩海西,一幅幅生态画卷、一个个美丽仙境在眼前展开。
茶卡盐湖凭借盐湖资源,锚定绿色生态发展的底线,不断改善景区生态环境,探索出“工业+旅游”的有效路径。以打造茶卡盐湖“大茶卡”景区建设为龙头,带动了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金子海国家沙漠公园、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推动柴达木生态旅游向纵深发展。
据海西州文体旅游广电局提供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州旅游接待总人数7487.7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5.76亿元,文化产业销售收入增长到7.29亿元,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达169家,“三馆一站”覆盖率达120%,文化旅游业整体实力逐年增强。
近年来,海西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独特丰厚的生态资源,积极进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不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海西州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五大旅游目的地’空间格局(德令哈、格尔木、乌兰、大柴旦、茫崖),完善茶卡盐湖、水上雅丹、西王母瑶池等景区设施和通道建设;打造青甘线、青藏线、柴达木环线等10条精品旅游路线,串联沿途景点,形成线路类型多样、特色突出的旅游路线产品;结合全省自驾车旅游示范省发展规划,统筹‘城镇+景区+通道+营地’旅游要素,初步打造了柴达木自驾车营地、北纬37度营地等特色体验型主题营地群。”海西州文体旅游广电局主要负责人介绍。
未来,海西州将在德令哈市打造以城市文化地标、民族体育赛事以及国内大中型体育赛事为核心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在格尔木市打造以昆仑文化为核心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在大柴旦行政委员会打造以雅丹公园为核心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在第22届青洽会上,海西州签约了台吉乃尔文旅野奢小镇、关角山隧道红色旅游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纬36度房车营地等5个文化旅游招商项目,签约资金9.4亿元。下一步,海西州将以全面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战略,着力开创海西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图片由海西州委宣传部提供)
记者:张永超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