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青海 第二期 湟水,青海省的母亲河
我们从青海东部讲起。
青海的地形大致分为东北山地、西北盆地、南部高原三个部分,东北山地又细分为祁连山地、河湟谷地、青海湖盆地。
河湟谷地是青海人口最多的地方,青海省会西宁市就坐落在这里。
说起河湟谷地,大家可能很陌生,它的范围很大,我们用上帝视角才能看到它的全貌:
通过上帝视角我们看到,黄河和湟水一南一北,齐头并进,在山地间日夜不停地穿梭着,形成了两道深深的河谷,到了甘肃境内,湟水终于闯入了黄河的怀抱。
河湟谷地
这里是青藏高原的边缘,然而从地貌上看,它和东侧的黄土高原更像一家子,地面上覆盖着黄土,海拔也只有2000米,就像是黄土高原伸入青海的一段尾巴。
虽然“河湟”并称,但湟水沿岸的人口明显比黄河沿岸多,那里的山势更平缓,一路向西还能直达青海湖、穿越柴达木,走出一条横贯东西的大道。
湟水谷地
湟水发源于祁连山的支脉大通山,源头海拔4200米,在宽阔的山谷间,湟水还只是涓涓细流,只见它一路欢腾地向山下奔去,很快来到了海晏县城。
湟水源头
海晏县隶属于海北藏族自治州,在青海湖的四周,分布着海东、海西、海北、海南四个州市,牢牢地把青海湖围在了中间。
青海行政区
要是都这么命名,地理就好学了。
这里的河道弯弯曲曲,有些弯曲厉害的河道会被遗弃,演变成“牛轭(è)湖”,因为水流也喜欢“抄近路”。
在海晏县城西侧,矗立着平均海拔4000米的日月山,翻过日月山,青海湖就呈现在眼前。
湟水流域全局图
海晏县
站在日月山望向两侧,景色截然不同,东侧的湟水谷地是农业地带,而西侧是畜牧地带,海拔高,气候恶劣,自此彻底步入了青藏高原,过上了与牦牛为伴的生活,因此,日月山东侧聚集了青海65%的人口。
日月山:我真是太辛苦了,不仅承担着非凡的历史意义,还要承担地理意义…
从海晏向南到达湟源县,河流开始变成东西走向,穿行在达坂山与拉脊山之间,它们都是祁连山的支脉。
顾名思义,“湟源”指的就是湟水的源头,等等,湟水源头不是在海晏吗?…难道是两个地方在争河源?
不好意思,吃瓜群众要失望了,其实是当初命名的时候,海晏县还属于湟源县的一部分。
湟源:我名字都起好了,结果你说走就走
湟水在峡谷中穿行
再向东,穿过一片峡谷地带,湟水就来到了西宁市区,从地图上看,西宁坐落在一片狭长的山间盆地中,四周是低矮的丘陵,城区的海拔只有2250米,对于相当偏远的青海来说,这个海拔算是“塞外江南”了,要知道青海省的平均海拔超过了3000米!
西宁市区
西宁市的地形仿佛一个十字,东西方向有一条主轴线,南北方向是一条稍微窄些的副轴线,北川河、南川河从两侧奔流而来,汇入了市区中央的湟水河中,可谓“四面环山,三川汇聚”。
西宁
湟水河畔
西宁人是在湟水边长大的,人们喜欢在河边散步,湟水就是西宁人的母亲河。虽然青海省河流众多,但那些河流不仅在荒野,在天边,还在保护区里,连近距离看一眼都难,最“悲催”的就属长江了,许多省市都可以看到城市中的长江大桥,看到广阔的码头,还能看到船只来来往往…而作为发源地的青海,长江却只是匆匆流过…这样看来,青海真的是默默无闻地为中国贡献了许多景观啊!
西宁——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城市
说回西宁。市区周围遍布着低矮的丘陵,人们在上面种植庄稼,形成了大片的梯田,远远望去,山下是密集的城镇,人流熙攘,山上炊烟袅袅,一派田园景象,现在我们可以感受到“河湟谷地”和青海其它地方的不同了吧!
河湟谷地的梯田
如果用数据说话,那就是湟水流域占青海面积的3%,承载了全省60%的人口,70%的粮食产量。
这里是东南季风可以到达的最远范围,整个谷地朝东南面敞开,从太平洋吹来的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越过黄土高原后只剩下了最后一点,眼见湟水谷地朝它们敞开大门,于是纷纷进去做客,这里成了季风最后恩泽的地方。
离开西宁继续向东,我们来到了海东市,这是青海和甘肃接壤的部分,湟水从这里流入甘肃省,很快就要和黄河见面了。
海东市
海东市
不过此时的湟水更像“黄河”,因为它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湟水汇入黄河
黄河:加入我吧,我不嫌弃你,反正我已经预知了自己的命运...
在两省交界处,大通河从西北方迎面赶来,成为了湟水最长的支流,事实上,大通河比湟水长了将近200公里,水流量也更大,无奈它和湟水下游的走向不太一致,再加上位置偏僻,错失成为湟水干流的良机。
大通河夹在祁连山两座平行山脉的谷地间,这点和湟水一模一样。这里的山并不高大,因为祁连山是青藏高原的最北端,板块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崛起,巨大的力量到了这里已经所剩无几,因此祁连山的山峰只有4000-5500米高,而山间的谷地也达到了3000米,呈现出一种辽阔的姿态。
大通河
观察一下“大通河谷地”与“湟水谷地”的城市聚落,我们发现,湟水沿岸的城镇明显更多,除了西宁市、海东市,还有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州府海晏县。
海北州的面积很大,覆盖了青海境内祁连山的大部分范围,但海晏县是其中环境最好的地方了,一方面这里压着400毫米等降水线,是农业可以耕种的最后一块土地,另一方面,这里显然更容易亲近,顺着湟水一路而上就能到达,不过即便如此,3000米的海拔也使人望而却步,因此整个海晏只有不到4万的人口。
也就是说每平方公里只有8个人…
当然,大通河沿岸也是有人居住的,比如中游就有一块硕大的盆地,其间坐落着“门源回族自治县”,大通河从县城南侧的达坂山下缓缓流过,县城北面是高大的冷龙岭,它夹在甘肃、青海交界线上,我们通常说的祁连山就是指这条山脉。
门源盆地
门源盆地
翻越冷龙岭,我们就来到了大名鼎鼎的河西走廊,原本甘肃西部是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但是因为祁连山的滋润,出现了著名的“河西四郡”。
河西四郡之张掖
说来也怪,很多人直接把祁连山和甘肃画上等号,而其实祁连山大多在青海境内,但它明显更偏心甘肃,颇有点“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味道,不信你看河西走廊上的绿洲分布的多均匀,刚好可以形成一条稳定的沙漠补给线,于是大家纷纷从这里取道西域。
门源县的年降水量达到了500毫米,虽然温度比较低,但聪明的农民早就学会了挑选适宜种植的农作物,造就了门源如今色彩斑斓的田园景观。
而且它就在祁连山脚下,彻底实现了“坐在家中看雪山”,山上的融雪化作涓涓细流流淌下来,注入大通河里,此时它们还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旅程,它们将汇入黄河,免费游览大半个中国,然后在渤海注入太平洋,如果它们知道的话,一定迫不及待想要加入这条队伍吧!
大美门源
从发源到汇入黄河,湟水全长374公里,落差达到2600余米,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支流,湟水的存在感却不算很强,但湟水是青海的“母亲河”,人们生活在湟水脚下,讲述着和湟水有关的故事,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是一条河流终极的存在方式了吧!
湟水谷地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