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四千多米的青藏高原,大自然开凿出一片环境宜人的河湟谷地。西宁,这座盆地成长起来的城市,如同高原上的沧桑歌者,用“花儿”轻声吟唱着那些远去的浮光掠影与铁马冰河。
在历史演进中,城市的顽强生命力,无数次被验证。
如今,西宁再度变得年轻,站在南川河桥上远眺,水城交融,视野开阔,建筑稳重——小而精美的气质,令许多第一次到达这座西北城市的人们,感到惊讶。西宁向东,则是昔年陇右乃至西北政治中心,如今更年轻的海东市。
帕特里克·格迪斯在《进化中的城市》写到,“(城市)一旦发展,他们要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芒间交替着绿叶。”
西宁与海东,就像高原上待放金色光芒的两朵花儿,GDP合计占比青海省近60%。通过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协同发展,提升省域人口与资源吸附力、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西北生态保障基础,并跨省与兰州形成城市群格局,眼下已颇具共识。
数月前,甘青两省联合印发《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兰西城市群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各领域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该《方案》对于规划范围内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份纲领性文件。以西宁—海东都市圈为例,《方案》在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经济生态文脉的共同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的共享共建等方面,均指出了发展方向。
在此背景下,2022年7月20日,西宁—海东都市圈人才一体化建设启动,《西宁晚报》以《西宁与海东正式“握手”》为题进行报道。尽管如此,两市围绕都市圈的不同表述之微妙,依旧令区域政经观察人士感到疑惑……
1.一体化发展的时代呼声
好比广州与佛山、西安与咸阳、西宁与海东同样拥有较理想的一体化发展条件。两市地理相邻,市政府所在地直线距离58公里;交通配套方面,早在2014年,兰新高铁开通,将海东带入高铁时代,使之成为兰州和西宁之间的纽带。次年,西宁南绕城高速延伸至海东平安区。
而且,青海省唯一的大型机场——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位于海东互助县境内。眼下机场三期扩建项目正在进行,建成后将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2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万吨。这与西安与咸阳的关系颇为相似,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就位于咸阳境内(现为西咸新区),一体化发展也是两座城市共同的呼声。
更重要的是,西宁与海东两市发展被认为具有明显的互补性。
西宁地势东西狭长,南北两山对峙。有限的国土发展空间,重要的生态保护职能,导致其发展面临建设用地紧张、交通拥堵、资源过于集中等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瓶颈。该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西宁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要素约束趋紧、消费外溢加剧、对外开放重大平台支撑不够等问题。
海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一弓表示,“尽管西宁市逐步推进多巴新城建设、湟中撤县建区等举措,从生态宜居、交通便利以及延伸出的人口与产业集聚功能等因素考虑,均非最优路径。”
海东市,因地处青海湖之东而得名,是青海省平均海拔最低,气候条件最好的地区,2013年7月撤地建市后,海东成为青海东部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存在交通区位、环境宜居以及劳动力、建设用地、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等诸多优势。
但就产业发展而言,海东是青藏高原东部传统农业区,“十三五”末,其GDP占青海比重为17.1%,人均生产总值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46. 1%、66.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66 元,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换言之,海东市正面临城市及产业功能不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渠道有限等压力。
在张一弓看来,“两市发展要素层面各自存在比较优势,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推进西宁非省会城市功能疏解,高水平建设海东核心区,形成两市一体化共同发展新格局,是破解各自发展瓶颈,大幅拓展总量发展空间,促进各自优势资源充分整合,形成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然选择。”
2.来自国家层面的定调
其实,早在2011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就明确提出,推进西宁与海东的一体化。七年后,一体化提法升级为都市圈——2018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一带双圈多节点”格局,“双圈”即兰州—白银都市圈、西宁—海东都市圈。
前述区域政经观察人士指出,这是国家层面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强调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进而促进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
西宁-海东都市圈具体覆盖哪些范围?从目前公开的文件来看,仅在《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有明确表述:
以西宁、海东为主体,辐射周边城镇。加快壮大西宁综合实力,完善海东、多巴城市功能,强化县域经济发展,共同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产业,积极提高城际互联水平,稳步增加城市数量,加快形成联系紧密、分工有序的都市圈。
兰西城市群空间格局示意图
如今,甘青两省联合发布的《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再次对培育发展西宁-海东都市圈指明了方向,分别从构建都市圈互联互通交通网,打造经济生态文脉共同体,建设便利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做好服务涉藏州县民生承接工程等方面发力。
比如,在产业发展上,建立一体化协调推进机制,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产业,联合打造以创新创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生态都市型农业为基础的现代都市圈产业体系。
事实上,包括《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等国家文件,也对包括西宁、兰州等在内的沿黄城市、省会城市扩张提出更高要求。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曾刚表示,“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有利于青海经济发展,解决我国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发展失衡问题,有利于夯实我国西部生态屏障基础。”
3.两市官方表述的微妙处
发展西宁-海东都市圈,不仅是国家战略层面的要求,也是提升青海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2021年数据显示,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青海以3346.63亿元的GDP,排名倒数第二位。
对此,青海省曾明确表态:西宁-海东都市圈协调一体发展,是青海加快融入全国大区域发展进程的重要区域发展规划,也是青海区域发展由行政区经济加快向城市群经济转变的重大战略谋划。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西宁-海东都市圈概念提出数年,但两市官方表述上的微妙差异,仍令区域政经观察人士表示担忧。
最为直观的是,青海省、海东市的“十四五”规划中,均提到发展西宁-海东都市圈;但在西宁“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构建“一主两副、生态环抱、组团发展、全域大美”的大西宁都市圈发展格局(此处的大西宁都市圈,并非西宁-海东都市圈,从示意图来看,海东市并未纳入其中),反而对海东只字未提。
另值关注的是,据《青海日报》报道,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具体包括,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大西宁”,打造城乡统筹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海东”,实现西宁海东协调一体发展、促进城市群节点城市协同发展和积极培育一批新兴城市五大建设任务。
在上述观察人士看来,“‘大西宁’或许是西宁-海东都市圈的一部分,但众多概念的出现,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认知混淆,反而不利于西宁-海东都市圈的推进。”
反观海东市,不止官方文件一再强调,政府主要领导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海东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发展状况来看,海东市只有通过跟省会城市一体化发展,才能够实现快速发展。这种一体化发展不仅体现在重大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水利设施等方面,还包括产业的合理布局。”
产业协同被普遍视为都市圈建设的本质所在,对于西宁-海东都市圈推进情况,西宁市发改委工作人员解释,“目前西宁-海东一体化正在推进,本身也是兰西城市群的一部分,涵盖的比较多,不仅是兰州西宁,还有一些市州县等区域包括在内。至于西宁-海东都市圈,省市正在安排这项工作,具体的一些事项、项目还不太成熟,现在正在研究部署阶段,尚未形成具体方案。”
4.完善顶层设计是第一步
尽管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些事项、项目还不成熟,尚处于研究部署阶段,但作为都市圈发展基础的一体化建设,如互联互通、人才交流等维度,两市目前不乏动作。
7月20日,西宁-海东都市圈人才一体化启动会议召开,《西宁晚报》以《西宁与海东正式“握手”》为题进行报道,“两地教育、卫生、农业农村等系统进行现场签约,这对打破区域壁垒,实现资源流动发挥人才效益最大化,推动建立两市人才一体化共用、机制一体化共建、环境一体化共享,加快融入兰西城市群建设,合力打造省域人才均衡发展先行示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曾刚看来,建设西宁-海东都市圈,第一步应该完善顶层设计,“建立推进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重点解决海东与西宁在协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按照‘全域化统筹、功能区带动、产业化支撑、城镇化融合’的思路,科学谋划西宁-海东都市圈顶层设计,制定系统的西宁海东一体化方案。”其次,发挥各自的地域优势和资源特点,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延伸扩展产业链,提升经济附加值,同时突出功能性区域,促进资源流通度和城市开放。
都市圈内各行政区的产业协同、资源流动相当重要,包括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共性技术研发、市场开拓,推进产业错位发展等。
但进一步来看,都市圈的优势在于持续做增量。
曾刚认为,“西宁-海东都市圈可以借鉴广东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海东位于西宁对东、对外联系通道的有利区位,争取国务院重点支持,在海东设立类似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政策特区,清除影响对外经济合作的障碍与壁垒,大规模引进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乃至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人才、技术。”
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其提出建议,“西宁、海东可以利用前期积累的物质基础和财富,充分挖掘具有本地高海拔地域特色、青海特点的优势科技资源,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创新系统,着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将西宁-海东都市圈打造为我国西部地区科创示范区之一。”
(部分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end-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