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来到青海油田发源地冷湖,听老石油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

作者: 时间:2022-11-23 13:16:24 浏览量:

早晨自甘肃敦煌出发,赶奔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茫崖市,车程500多公里,午前经过已废弃的冷湖石油工业遗址。

来到青海油田发源地冷湖,听老石油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

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抱愧山西》,借用这句话,抱愧青海油田!尽管可能坐过用这里产的油驱动的车,受惠这里产的油发的电,但在此次青甘大环线旅程之前,我对它竟然一无所知。尽管我能列数延长、玉门、克拉玛依、大庆、胜利、辽河、华北等油田的名字,却独独不知道青海还有油田!这次来到青海油田的发源地冷湖,算是补上了一课。

来到青海油田发源地冷湖,听老石油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

冷湖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界地带,阿尔金山南麓。这里有一个湖,湖水很蓝,水温很冷,当地人称“奎屯诺尔”,蒙古语意为“异常冰冷的湖泊”,这一地带汉语得名“冷湖”。1954年,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柴达木石油勘探大队队员们,骑着骆驼,在解放军护送下,进入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貌似月球地貌的柴达木盆地西部。1955年冷湖构造被发现。

来到青海油田发源地冷湖,听老石油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

来到青海油田发源地冷湖,听老石油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

1958年,冷湖地中四井实现喷油。接着,探明了冷湖五号、四号和三号油田。当时,冷湖年产原油3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2%,成为继玉门、新疆和四川之后的中国第四大油田。虽然产量不是最高的,但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原油就地加工,生产出汽油煤油柴油白蜡和炭黑等产品,保证了驻藏部队的国防需要,有力支援了青藏两地的经济建设。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极端困难期和过后的经济恢复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到青海油田发源地冷湖,听老石油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

冷湖油田英雄地中四井和纪念碑,图片取自网络

因油而兴,1960年,冷湖设市,人口最多时据说曾有10万人(也有说是五六万人),成为一片激情燃烧的热土。然而,经过二三十年的开采,冷湖的石油资源渐趋枯竭,再加西部尕斯库乐油田被发现和投入开发,又在条件较好的敦煌建立了大本营和后勤基地,冷湖石油基地终因搬迁增效工程而废弃,冷湖镇保留。

来到青海油田发源地冷湖,听老石油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

原冷湖大礼堂,图片取自网络

世界如此之小,旅途中在朋友圈发了一组冷湖石油遗址的照片,马上有一位朋友留言说:我小姨小姨父在那儿工作过,条件可艰苦了,生了孩子只能送回老家抚养。

再查资料,确实,冷湖是国内油田中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恶劣、工作条件最艰苦的油田。平均海拔2750米,都是戈壁荒漠,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带的60%,常年干旱少雨,年降雨量17.8米,蒸发量3319.5毫米,昼夜温差大到18至20度,风季长、风沙大。

来到青海油田发源地冷湖,听老石油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

原冷湖水电厂,图片取自网络

据说冷湖这个地方每天早晨都刮风,有时候黄风刮起来就是好几天。我们呆的时间不是很长,也切身感受到气候的恶劣。天气说变就变,下车时还是艳阳高照,一会功夫云越来越多,颜色越来越重,直至把太阳逼回了云层后面。风非常大,漫天飞沙走石,吹得人睁不开眼、站不住脚、挪不动步,沙粒打在脸上生疼。

来到青海油田发源地冷湖,听老石油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

来到青海油田发源地冷湖,听老石油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

老石油人刘师傅回忆,开始时只有指挥部是石头垒的房子,其他人都住帐篷,帐篷里特别冷,跟冰窖一样,冻得人直哆嗦。现在留存的已经不见原始的帐篷,全是升级后的土坯房了,从老人们的回忆中可看出,土坯房已让他们感觉满足。只是这些房子全都没有顶和门窗,物资极端匮乏的年代,它们被再次利用到了新基地的建设中。只为遗址留下一片凄凉、惆怅。

来到青海油田发源地冷湖,听老石油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

来到青海油田发源地冷湖,听老石油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

刘师傅还回忆,每月28斤口粮,根本不够吃,也没有新鲜蔬菜,每天就是清水熬白菜、萝卜和粉条,没什么油水,晚上饿得睡不着觉。只得业余时间打猎、捕鱼、挖草根搞自救。没有肥皂洗衣服,就用钢锯条刮衣服上的油污,衣服破了就用铁丝扎住。被评为“红旗手”后奖励了购物证,到小卖部买到了奶粉,感觉好香、好解馋!多少年过去了都没忘记那味道。

来到青海油田发源地冷湖,听老石油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

原工商银行门市部,图片取自网络

这里的公墓埋葬着400位老石油人和家属,其中两位的经历颇让人唏嘘。一位是原地质部首任总地质师陈贲,因为在撰写石油勘探工作报告时,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反右斗争中被定为极右分子,发配到青海油田劳动改造。冷湖油田正是他的“侏罗系生油说”被实践证明并结出硕果的地方。他忘我工作,晚上还召集年轻人,讲授业务和英语课。难得配给到手的一点大米红糖,也常常转送给老人和孕妇。然而,他没能躲过“文革”灾难,在1966年6月的一天自杀身亡。

来到青海油田发源地冷湖,听老石油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

另一位是原石油部勘探司地质室主任工程师黄先驯。他曾与陈贲在玉门油矿共事,新中国成立后又共同为国家的找油、采油事业奔忙。志同道合、秉性相投,也难逃相同命运。反右斗争中黄也被打为极右分子,发配北大荒密山县农场劳动改造。由于态度“顽固”,1965年又被定为现行反革命分子,判刑15年。1979年,错划右派问题被改正,现行反革命错案被纠正。返回北京后得知陈贲死讯,黄先驯恨不能插翅飞到冷湖,继续战友未竟的事业。但病弱之躯已无法如愿,一年后临终遗言,要与陈贲葬在一起。

两个高尚的灵魂,终于在冷湖重聚。

来到青海油田发源地冷湖,听老石油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

穿行在废墟中,来此一游人们涂写的文字引起我的注意:“不想毕业”,“明年上岸”。“人间忽略,山河已秋”。“清醒的停留胜过糊涂的前行”。“踮起脚尖我们就能离幸福更近一点”。“我们各自努力,最高处见”。

来到青海油田发源地冷湖,听老石油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

看来,冷湖不冷,废墟不废,这里气场仍强,宝藏仍丰。后世的人们把这里当成了一座精神的训练场,表达理想、砥砺意志、检验爱情、发泄愤懑……

来到青海油田发源地冷湖,听老石油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

遗址介绍的结尾文字写得很浪漫:如今,这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文化寻旅、自驾观光,品着冷风沙砾望着暗夜星空,缅怀和畅想'油'和'游'的光阴故事”。不过,我还是有些固执地认为,特定时代可能只属于特定时代的人。

来到青海油田发源地冷湖,听老石油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

来到青海油田发源地冷湖,听老石油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

(备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冷湖又呈现由衰转兴的希望,有望开创柴达木盆地基岩层系勘探新领域,建成新气田,成为青海油田天然气勘探新的资源接替区。)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