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羌城的沧桑─乐都老鸦驿
-
丝路明珠网记者:小元
清乾隆四十五年,即公元1780年3月10日,六世班禅额尔德尼一行由西宁塔尔寺起程,东行经平戎驿、碾伯城,于3月13日抵达老鸦城,当晚住在老鸦城中。六世班禅法名洛桑巴丹益西,他是清代唯一一位东来朝觐的班禅。而老鸦城也因六世班禅在此住留而名载史册。
民和古鄯镇汉代称耆城,唐朝属鄯州,明洪武时期,建古鄯驿。现只存南门,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途径的重要驿站
老鸦城在何处?清人梁份在其所撰《秦边纪略》卷Ⅰ《全秦边卫·西宁卫·西宁边堡》这样记述:“老鸦城、庄浪之驿递也……庄浪、西宁必由之大道也……自城至西宁一百八十里,城有把总。”
老鸦城即今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老鸦村。老鸦城历史上先后被称为破羌城、老鸦堡、老鸦城、老鸦驿、老鸦大公社、老鸦镇、革命城、老鸦等。在古城西面,就是有名的老鸦峡。
老鸦峡是古丝绸之路南线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也是古道上的一座重要关隘,有“鄯州第一关”之称。
2016年5月28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驱车从兰州出发,沿兰西高速,驶向古城破羌城。我们要去那里考察明、清两代青海地区的重要驿站─老鸦驿。当汽车经过海石湾,从民和下高速进入109国道,沿路牌指示驶入老鸦峡时,我们立刻被峡谷两侧峭立的崖壁、峥嵘的峰峦所震撼,而桥下奔腾的湟水,涛声震谷、回音跌宕,一样震撼人心。
(乐都老鸦峡 网络图片)
老鸦峡峡长谷深、地势险要,是古代通往甘、青、藏和内地的交通要道,是古丝绸之路南线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也是古道上的重要关隘,有“鄯州第一关”之称。老鸦峡北依祁连山脉,当地人称为北大山;南靠积石山系,当地人称为南大山或王家大山。清代以前这里没有大路,只有在湟水北岸的岩壁上有一条栈道。据张维《陇右金石录》记载,老鸦峡石刻“在乐都县东,仅存。按此刻在道侧石壁,存字甚多,有‘从郭子仪者九人’七字明晰可辩。”又据《甘肃通志》载:“老鸦峡古石刻在碾伯县东六十里峡内,有大石平面,下临湟水,上倚官道。石刻字甚多,为开元所镌,但细小模糊多不能辩。”
鄯州即今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北魏孝昌二年(562)设置,唐代时是陇右道和陇右节度使的治所,北宋置乐州,明置碾伯卫、碾伯所,清雍正三年(1725)置碾伯县,1929年改名乐都县,2013年改乐都区。
(乐都老鸦峡 网络图片)
据《乐都县志》载,古代进入乐都的通道有三条:一是从兰州至民和,北上永登,至乐都冰沟,南下羊肠子沟,至老鸦城;二是从甘肃临夏过黄河,进入民和南山,至乐都中坝;三是老鸦峡栈道。南、北两条道山高路远、曲折迂回,而老鸦峡栈道虽十分难行,却是捷径。唐代为沟通湟水中下游交通,开凿了栈道,唐人行走其间,叹其险狭崎岖,常以刻石为记,如“从郭子仪者九人”的石刻字,现在仍清晰可辨。至宋代元符二年(1099)9月,羌人与西夏合攻邈川城(即今乐都区),烧毁了老鸦峡内栈道,从此,老鸦峡不再开通。到了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碾伯县令许志丙带头捐俸,开始在老鸦峡的北岸修栈道,古道再次复通。但此栈道只能单人通行,十分危险,当地人把这一险道称为“阎王边”。清代诗人钱茂才有一道《老鸦峡》诗:
“曲径迂回两岸间,斜阳卸影鸟飞还。
云垂峭壁青千丈,风波奔流绿一湾。
踏破丹梯崖作磴,凿开石锁路为关。
当年浪费五丁力,剑阁巉岩只一般。”
可见老鸦峡栈道的难行程度。可如今,天堑变通途,驱车穿越峡谷只需几分钟。
(作者在老鸦村采访)
出了峡口,就是汉代的破羌城。
我们下了109国道,沿土路驶向老鸦村。由于这里正在修民和至小峡的公路,所以这一小段路十分难行,进行村道后,路面开阔起来,经过郎家村,不一会儿,老鸦清真寺跃入眼帘—老鸦村到了!
老鸦村地处湟水老鸦峡口,南临湟水,与洪水乡隔河相望;北依北大山和兰青铁路,与马丁乡、芦花乡相邻。东北为通往甘肃永登的冰沟道。村里有两条东西向街道:一条沿北山根,叫后街;另一条沿旧城北墙,叫前街。前街解放前就有,是一条古街,后街是解放后才修的,沿街两边都是商铺和住户。老鸦村村委会就在后街。在村委会门口,我们遇到了一位叫马哈开的回族老人,今年62岁,他家祖祖辈辈都在老鸦村生活。他给我们介绍说,这个村以前是个古城,叫破羌城,是汉代修筑的,就在老鸦峡的西边峡口处。
(湟水河流域的地形如同中国的山水画 网络图片)
据史料记载,汉破羌县城修建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即公元前60年,最初建筑规模雄伟,不仅有高大的城门二座,而且还有护城河,古城周长787米,城墙高8米,下宽6.4米,护城河深7米,宽6.4米,在后山还建有瞭望塔和烽火墩,这些烽墩至今还在,如冒烟墩、蒲家墩、柳湾墩等。
两汉时期,在湟水南岸住着许多羌人部落,北方的匈奴常与他们交往。所以破羌城建在峡口处,向南可窥视羌人的活动情况,向东可截断羌人与北方匈奴的联系,向西可以兴修水利,开垦良田,发展农业生产。
(三老赵宽碑 网络图片)
破羌城自修建以来,一直是汉军和羌人的必争之地。汉安帝永初三年春,羌人攻破县城,赵充国的六世孙护羌校尉赵孟元和长子赵孟长、次子赵仲宝、三子赵叔宝相继阵亡,唯四子赵宽幸存下来,后老死在破羌城。东汉光和三年(180年),当地群众感念赵氏族人的功德,为赵宽立碑,碑额用大篆书写“三老赵椽之碑”,赵椽即赵宽。后破羌城衰败,此碑也消匿无迹,直到1940年被老鸦村村民马腾云在墩壕附近取土时发现。现此碑残片保存在青海博物馆。
马哈开老人说,破羌古城由于战火和湟水侵蚀,早已破败,上个世纪末还能看到古城东北一角,北城垣长21米,宽4.5米,高3~5米,现在由于修路,全部损毁了。明代时,又重筑了新城,现在仅剩一段北墙。
(青海古城堡 网络图片)
我们跟随马哈开老人穿过一段宽小的巷道,来到湟水岸边。这里正在修筑民小公路,距公路旁约十米处就是民居。老人所说的那段北墙已成了阿田福家和谢元禄家共同的院墙,阿家占了约5米长,谢家占了8米长,这两截北墙除了有城墙的底色外,高度和气势已荡然无存。但这一片地域就是明、清时的老鸦城,也叫老鸦驿。
明朝初建,青海被纳入明朝版土。明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始设西宁卫,西宁卫区最早的驿站始设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十二月。据《明实录》记载,洪武十四年十二月乙卯日,“置庄浪、西宁马驿四:庄浪卫二,曰在城、曰大通河;西宁卫二,曰在城,曰老鸦城。每驿给以河州茶马司所市马十匹,以兵士十一人牧之,就屯田焉。”由此可知,西宁等卫最初承担驿务的是军人,他们在办理驿站业务的同时还就近屯田。西宁卫的两个马驿,一个在卫城,一个在老鸦城。后来随着公务的增多,两个马驿满足不了公差往来、递送使客、飞报军情的需要,于是,洪武十九年(1386年)改筑西宁卫城的同时,增筑了5处马驿,即平戎驿(在今平安县)、嘉顺驿(在今乐都区碾伯镇)、冰沟驿(在今乐都区马丁乡)、巴州驿(在今民和县南巴州乡)、古鄯驿(在今民和县南古鄯镇)。在增设5驿的同时,还增设了4处递运所,分别是平戎递运所、嘉顺递运所、老鸦城递运所、冰沟递运所。递运所与驿所在地相同,所以,各驿设驿丞一员管理驿务,兼管递运所。
沿着这条狭窄的村道向里走,过老鸦清真寺,就可以看到老鸦驿遗址
老鸦城驿就是在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修筑的,新城建在破羌古城以东的峡口处,周长378米,城高7.5米,壕宽6米,设城门一座。到明万历年间(1596年),兵备副使刘敏宽增设敌楼,派重兵把守。
明代西宁卫所辖7处驿站,均分布在湟水中下游。由西宁在城驿东行70里至平戎驿,又东60里至嘉顺驿,又东40里至老鸦驿。从老鸦驿分出两岔:一岔东北行50里至冰沟驿,继续前行接庄浪卫所辖驿站,以通凉州和兰州;另一岔过湟水东南行80里至巴州驿,又南行30里至古鄯驿,又南行90里过黄河至长宁驿,继续东行可达河州。可见老鸦驿在明代西宁卫所辖地区是一处重要的驿站。到了清代,西宁以东明代所建的驿站如西宁在城驿、平戎驿、嘉顺驿、老鸦城驿、冰沟驿仍然保留,而且驿站规模扩大,驿马、驿夫均有增加。据顺治《西宁志》记载,“……嘉顺驿、老鸦城驿、冰沟驿各佥夫16名、马骡16匹……平戎、嘉顺、老鸦、冰沟4个递运所,每处佥夫40名,牛40头,车40辆……”
鲁班亭始建于北魏时期,位于乐都县城东25公里处的老鸦峡西口,亭建在湟水中心的巨石柱上,称“中流砥柱
在谢家大门口,谢元禄老人站在门边静静观望着我们一行人。老人今年80岁了,身子骨依然健朗,耳不聋,眼不花。老人说,他们这个地方好,山青水秀,冬不冷、夏不热,他们谢家人都长寿。提及古城,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他说这个村谢家、石家都是大家户,祖上都是从南京来。他小的时候,破羌古城已塌毁了,但建在河边的老鸦城除西南角被水冲毁外,城廓大部分还在,至今河中还有一块天然的巨石,叫鲁班亭。那时城里有许多住户,还有妈祖庙、关公庙。城里的住户因湟水不断冲蚀城墙,就搬到城外了。他记得那时的城墙很高,搭上梯子都上不去。1958年开始在城墙上挖土,作为田里的肥料,他的太爷就是在城墙上挖土时不小心摔了下来,把腿给摔坏了。听祖辈人说,清朝的时候,古城里很热闹,有很多商铺,很多车马店,马帮、脚户们从老鸦峡过来或从县城来的,都在这里歇脚……
老鸦驿遗址仅存一段北墙,这一段残墙也成了当地民居的院墙。曾经这里立有有一块“破羌城遗址”的碑。
当我们问到这里为啥叫老鸦城时,谢元禄、马哈开还有几个凑热闹围上来的老人七嘴八舌说道起来,有人说老鸦为藏语,意为山谷尽头,说先有老鸦峡,后有老鸦城;也有人说唐朝时哥舒翰元帅的大本营设在此地,由于这支军队头戴黑盔,身穿黑甲,骑着黑马,打着黑旗,打仗勇猛,人们称其为“老鸦兵”,从此这峡就叫老鸦峡,这城也叫老鸦城;还有一种说法是破羌城自汉代建筑,时建时废,留下了许多残垣断壁,久而久之,引来成群老鸦在此栖身而得名……
这只是一种传说。实际上由于峡口窄小,湟水在古城周边形成漫滩,水流缓,气候温润,滋生了大量的鱼、虾及其它生物,由此引来了众多的老鸦在此觅食、栖息,或许这才是老鸦峡、老鸦城得名的真正原因。
乐都裙子山是乐都人文八景之一,又名红崖飞峙。山崖如一袭层叠的红裙舞动在湟水北岸。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三月十三日,六世班禅东来朝觐来到这里。六世班禅是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六月十七日从西藏扎什伦布寺出发,正式踏上东来朝觐之旅,于十月十五日抵达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在此过冬,到次年三月九日起程,前往乾隆皇帝的行宫—热河。六世班禅的朝觐路线和住宿地点,应当是大清朝精心安排和布置的,六世班禅能在老鸦城住宿,可见当时的老鸦城具备这种接待能力。
可以想象,当年六世班禅到达老鸦城时,已过立春,湟水两岸已有了春的气息,从碾伯县到老鸦城的驿道两边,杨柳泛青,河畔的迎春花已吐蕊开放,老鸦也修葺一新。六世班禅在驻藏大臣福隆安、留保住的陪同下,进入老鸦城,西宁卫派来的马队、卫队也进驻古城,古城内外既紧张又热闹,老鸦城驿更是一派忙碌。从西宁卫驰来的驿使不断递送信息,从老鸦城驿向东飞驰的驿使不断向京城传送消息,一时间,老鸦城的东西驿道上响铃此起彼伏,驿使穿梭奔驰,老鸦城驿在这一天成了京城、拉萨、西宁卫、塔尔寺关注的焦点……
(网络图片)
一切都似过眼云烟。破羌古城已成记忆,老鸦城驿也成历史。站在残留的那段北城墙边看飞架的高速路桥、新修的民小公路,听兰青线上呼啸而过的列车,走出脑海中惜恋的古城、悠悠的驼铃、络绎的商队、飞驰的驿使,眼前的世界恍如隔世一般。
青山依旧,湟水奔流,我的耳旁萦绕着谢元禄老人的那几句话:“现在娃们都盖了新房了,不愁吃、不愁穿,每月还有几百块养老金,这日子咱老祖宗想都不敢想啊……”
(本文版权归丝路明珠网所有,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