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直低调居于幕后的导演陆川来到央视节目《朗读者》的舞台,他朗读了一篇当代作家王宗仁写的《藏羚羊的跪拜》。
老猎人举枪瞄准,奇怪的是,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向他前行两步,用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
第二天,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
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向自己下跪:那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啊。
2004年的一部《可可西里》让陆川名声大振,电影讲述的正是藏羚羊的血泪史。
可可西里,在蒙古语里意为“美丽的少女”。它无比美丽,也无比脆弱。
可可西里,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是世界第三大无人区,也是中国四大无人区之一。在可可西里,你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可能是地球自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
这片总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6.2℃,冻土广布、冰川林立,对人类而言是极为荒凉的“生命禁地”,故被称为“世界第三极”。
但这片荒野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繁衍生息着高原精灵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230多种野生动物。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保护区之一。
不畏严寒的牦牛穿过厚厚的积雪,独行的藏狐伺机觅食,三五成群的藏野驴悠闲吃草,还有圆滚滚的鼠兔欢快蹦跶……
可可西里是藏羚羊最后的栖息地,长期的进化与适应使它们长出了特殊的羊毛,既轻薄又温暖,虽然藏羚羊以此能够生存在这地球上最为恶劣的环境中,但这也为它们带来了被捕杀、屠戮的悲惨命运。
藏羚羊的羊绒非常细,其直径约为11.5微米,是人发的五分之一。由藏羚羊绒加工的产品极为昂贵,被称为沙图什(shahtoosh),意为“羊绒之王”。沙图什披肩重量仅有百克左右,可以穿过戒指,所以又叫“指环披肩”,深受印度和欧美等国富豪的青睐。
暴利之下,盗猎猖獗。曾有盗猎者被捕后回忆最大规模的藏羚羊猎杀:杀戮持续了9天9夜,7个人用4把小口径枪、1把半自动步枪打死了1000多只藏羚羊,平均每天杀死100只!
藏羚羊在繁殖期母羊会集结成群,这时候往往被盗猎者大量捕杀取绒,而许多小羊正孕育在母羊腹中,上个世纪80年代这种灭绝性的猎杀使它们的数量已从超过一百万只锐减到不足2万只。
为了保护高原精灵,从1993年起,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巡山保护队,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在前后5年多的时间中,两任野牦牛队的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
▲ 电影《可可西里》队长牺牲场景
索南达杰的牺牲震惊了社会各界,“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于1995年成立,在1997年升格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纪念索南达杰,可可西里保护区的第一个保护站便以他的名字命名,主要任务就是救治藏羚羊。
陆川了解到民间巡山保护队的故事后,深受触动,他多次跟随巡山队员进入无人区巡逻,剧本前前后后改了8次,只为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
他们坚持在海拔4700多米的高原上拍摄,30%的戏是在无人区拍的,苦战120多天,将屠杀和保护藏羚羊的情节真实且不加修饰地记录下来。
此外,全片只用了3个职业演员,没有熠熠星光,却拍出了震撼人心的史诗级佳作。影片拿下了国内外十多项大奖,包括东京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亚洲电影奖、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电影剧情类大奖等等。
得益于反盗猎执法行动的持续开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持续加强,可可西里保护区内自2006年以来,再没有发生一例非法捕猎,藏羚羊数量目前已恢复至7万多只。2017年7月7日,可可西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为了保护这片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无人区脆弱的生态环境,2020年9月,青海省格尔木市公安局发布通告:禁止一切社会团体或个人随意从格尔木前往玉树州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探险、非法穿越等活动。
除了可可西里,青海省的其他区域一样值得探索,这里不仅有雪山、草原、盐湖、戈壁、沙漠,还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华水塔”,珍藏着世界上最完整、最动人的生命序列。
▲ 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里的荒漠猫和雪豹
穿越无人区的孤独公路
在没有高速之前,国道是中国交通的命脉。庞大的国道网络不仅连接了首都与直辖市、各个省份省会、自治州等,也给了我们欣赏神州大地壮丽风景的机会。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被称作“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且被捧上神坛的G318川藏线。
其中有一条国道,沿途经过高原、湖泊、雪山、戈壁,穿越中国一半的无人区,风景绝美却鲜为人知。这就是被称作“中国最孤独公路”的G315。
G315国道,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新疆喀什,全长3063公里,时而平坦,时而高低起伏,穿越生命禁地,茫茫戈壁,渺无人烟。
G315国道在青海省内的这一段将会途经很多极致奇观,比如“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柴达木盆地、马尔代夫同款“海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上雅丹,等等。
世上唯一水上雅丹
陆地的雅丹地貌有很多,但是水上雅丹却极为罕见。乌素特雅丹,是世界上唯一一处水上雅丹地貌群,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边缘,西南边靠近乌图美仁草原,距大柴旦镇约240公里,距G315国道约2公里。
由于柴达木盆地的地壳运动而让青海湖等地的湖水通过地下流入这雅丹境内,就形成了神奇壮丽的水上雅丹景观。
千万年的岁月,狂风将原本平整的湖畔台地肆意切割,风割的沟槽成了沙海戈壁,残留的土台则顺着风形成道道垄脊,如同遨游大海显露脊背的群鲸,近看酷似百万座古城堡,远看犹如星河舰队,千姿百态,磅礴寂寥。
冬日水上雅丹,千里冰封,没有夏日里的阵阵水声,纵使寒风凛冽,湖面也难起波澜,静谧蔚蓝的湖面像是一面镶嵌在雅丹上的镜子,映着天空中的晚霞,宛如置身于仙境。
每到春秋季,成群的水鸟和野鸭,或翱翔在湛蓝的天空中,或戏水在微光波映的湖水里,或在雅丹之上奔跑追逐,因而这里也被称作“百鸟千岛湖”,一片生机盎然。
高原戈壁上的调色盘
大柴旦翡翠湖,又叫伊克柴达木湖,意思是“大盐湖”,是柴达木盆地的“北大门”。
这里原是大柴旦化工厂盐湖采矿队的采矿区,历经多年的盐湖开采后,留下了数百个大小盐池,形态迥异、深浅不一,自成一片湖泊。
由于所含矿物质浓度不同,随着太阳光照方向时刻变化,湖水呈现出深绿、墨绿、翠绿,像被打翻的调色盘,美不胜收。
东台吉乃尔湖被誉为“西北马尔代夫”,由于湖水中新出现的矿物质,使得这片湖水呈现出纯净的 Tiffany 蓝,如同柴达木盆地的蓝眼睛,惊艳着这寂寂人间。
湖的东部为沙质干盐滩,盐碱地广布,让东台吉乃尔湖变成了一片蓝白色的洁净世界,道路在湖的中间穿过,宛若行走在人间仙境。
蓝色的公主
上世纪80年代,诗人海子去西藏的途中经过青海湖,写下著名的诗句:我看见你从太阳中飞来/蓝色的公主 青海湖/我孤独的十指化为天空上雪白的鸟。
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在藏语中有“青色的海”之意,青海省即以此得名。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被 CNN 评为中国最美景色之一。
如若你是7-8月份到来,微风不燥,阳光正好,环湖千亩油菜花竞相绽放,碧波万顷的湛蓝外围散布着金灿灿的亮黄,高山牧场的野花五彩缤纷,如绸似锦,数不尽的牛羊膘肥体壮,点缀其间。
青海湖是骑行爱好者心中的圣地。开车太快,徒步又太慢,只有骑行刚刚好,沿湖景色宁静优美,难度不大也适合亲子骑行。
如果天气允许,我们会在青海湖的主景区二郎剑景区内体验热气球,浪漫升空,与鸟儿并肩,感受清风拂面,俯瞰浩瀚青海湖和绵延花海。
天空之镜
茶卡盐湖景区位于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茶卡镇,地处柴达木盆地东侧,与昆仑山、祁连山相依。因其四周雪山环绕,平静的盐湖湖面像镜子一样,倒映着美丽的天空,被誉为“中国的天空之镜”。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茶卡盐湖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有开采。湖面海拔3059米,湖面面积105平方公里,辽阔空旷、地势平坦,湖水中盐含量极高。
坐在小火车上,向湖中心驶去,像是远离了城市喧闹与繁琐,内心只有安静与惬意。2020年,茶卡盐湖景区更新升级,小火车铁轨新增了延伸段,在湖心处增添火车站点,游客可乘坐小火车通往盐湖深处,欣赏神秘的盐湖景观。
茶卡盐湖那条通往湖心的铁轨,轨距仅有60厘米,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目前存世较少且仍在使用的“寸轨”。这条历史遗留下来的铁轨横穿茶卡盐湖,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景观。
日出日落前后的茶卡盐湖为盐湖风光最美的时段,彩云、朝阳或夕阳照映盐湖,形成水天一色的绝美画面。茶卡盐湖的日出时间5至9月在早晨6点30分左右,日落时间5至9月在19点30分左右。
到了晚上,茶卡又变成了另外一幅模样。星空与湖面融为一体,繁星仿佛洒落镜中,因此,夜色下的茶卡盐湖也被称为中国的“夜空之镜”,获评“中国首家最美星空拍摄基地”。
高原死海漂浮馆是景区重点打造的“盐文化”产品,一定要来体验下,馆内有卤水漂浮、盐浴、盐雾、盐泥 SPA、亲子水疗、日光盐浴、玉石盐炕等项目。
漂浮馆卤水经过滤杀菌处理、加热引入池中,浓度较高,产生的浮力可以抵消人体重力,产生与太空一样失重的奇妙体验。漂浮状态下,全身可以进入一种深度的放松,对消除紧张、焦虑、抑郁、强迫、恐惧、头昏、失眠等效果较好。
当然,具有茶卡盐湖特色的盐冰淇淋,有颜又有料,一定要尝尝。
千年汉唐风韵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两千多年前,张骞在出使西域途中途经此地,开启了后世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此后敦煌便成为中原文化、佛教文化等中亚地域文化的交汇处。
梁思成先生在为中国石窟寺撰文的时候,曾如此描述敦煌:“就像19世纪的上海,不过它面向的是戈壁沙海。是阻断,也是通途。自东向西去,当时这里是华夏文明的最后一座城,从西而来,这里是他们遇到的第一座城。”
关于“敦煌”的词源众说纷纭,但最为人所熟知的寓意出自东汉著名学者应邵在注解《汉书》时写下的那句:“敦,大也;煌,盛也”。
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鸣沙山东麓,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莫高窟是全球仅有的全部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六条标准的两项遗产之一。历经千年,形成了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价值最高的佛教艺术宝库。
我们将体验莫高窟旺季绿色通道,巴士可直接前往实体洞窟,无需排队拼车,近距离感受石窟艺术的震撼;并邀请莫高窟特级讲解员专属带队,为你解读感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我们还会安排深度游览莫高窟特窟,特窟都是历朝历代开凿的极具研究与保护价值的洞窟,内容丰富,保存较为完整。
有些特窟的空间较小,并不适宜过多的游客一起参观。从保护洞窟的角度来说,特窟都是限制开放的,看特窟的时候,你才能真切感受到那经历了上千年岁月洗礼的艺术生命力。
之后我们会安排至尊席观看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又见敦煌》,沉浸于敦煌千年的盛大恢弘文化,享受一场独特的视觉盛宴。
沙泉亘古相依
敦煌的沙漠中,有一片神秘的绿洲——鸣沙山月牙泉,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
沙山之上,碧水相依,“山泉共处,沙水共生”堪称塞外风光一绝,月牙泉就像一弯新月落在鸣沙山的怀抱之中,泉水甘润澄明却如一个坚强的坐标,证明着千年前的驼队也曾穿越这片土地。
鸣沙山相对高度100多米,但沙地行走和攀爬沙山是不一样的,往往是走一步滑半步,到达山顶有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心境。
另外你还可以尽情畅游在沙的海洋,嬉沙、游沙、冲浪等,鸣沙山上的五色沙粒有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晶莹闪亮,不沾一尘,是鸣沙“三宝”之一,当人们顺坡滑落,便会发出轰鸣声,称为“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
我们将入住2021年全新开业的东驿敦煌酒店,这是一个深蕴东方美学态度的隐世居所,借鉴敦煌“土墙”、“晾房”等传统西北民居的形制,夯土建筑工艺以当地生产泥胚筑成,从而使建筑从容“隐”于周边整体环境,犹如自然生长出。
酒店外观方正敦厚,柱梁如骨脊;孔洞的保留可观看一天中光影的轮转,大漠之风日夜无休穿透其中,余音萦绕。
房间视野开阔,独揽沙海美景,远眺鸣沙山,放眼便能一览大漠余晖,在神话般的西北荒漠中享受超乎寻常的隐奢体验。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