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青海托素湖旁的水利工程,印证了2800年前的远古文明

作者: 时间:2023-04-18 11:34:59 浏览量:

青海托素湖旁的水利工程,印证了2800年前的远古文明

位于青海省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60多公里的戈壁上镶嵌着两颗蓝宝石般的高原湖泊———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这对一大一小的姊妹湖,美丽恬静,是大自然赐予青海高原的两面熠熠闪亮的巨大宝镜。可鲁克是蒙古语,意谓“多草的芨芨滩”。可鲁克湖是一个外泄湖,发源于德令哈北部山中的巴音河直通湖中,回旋之后,从南面的低洼处,泄入与它相通的另一个湖泊托素湖。

托素湖在蒙古语中意谓“酥油湖”,在可鲁克湖的西南部。巴音河水贯通两湖,托素湖是可鲁克湖的3倍之大,面积180多平方千米,系高原咸水湖泊。湖面烟波浩淼,水天一色,蔚为壮观,天气变幻时,湖水汹涌,浪涛拍岸,动人心魄,湖心有岛,是候鸟的乐园。每年春季,数以万计的黑颈鹤、斑头雁、棕头鸥、白天鹅汇集岛上,欢乐的鸣叫震耳欲聋,声达数千米,成了这里的一道自然景观。湖面偶尔出现的海市蜃楼,令人心驰神往,飘飘欲仙。

青海托素湖旁的水利工程,印证了2800年前的远古文明

傍湖的是连绵远去的高大山包,光秃秃的,一片青灰色。紧靠湖岸有一山,上尖下圆,高约200米,形似金字塔。山下有3洞,其中左边2洞已被流沙掩埋,只有右边一洞高约5米左右,洞宽3米,纵深10米有余。山系沙岩,洞无人工雕凿痕迹,亦非溶洞。沿内偏左,有一管状物,口径约20厘米,锈迹斑驳,呈紫黑色,一触即碎,下通山体底层,上达半山之腰,洞外两侧数米高处,几根管状物突兀山坡。挖去积沙,冒险钻入被掩埋的两洞之中,里面亦有管状物直通上下,且从山体伸出洞外。

离开洞口,沿着一片丰满斗大石块的陡坡到托素湖畔,到处可见神秘的管状物,粗细、造型各异。粗者如水桶,细者仅及竹筷;造型或直或曲或呈纺锤状,分布面积约为1平方千米。从高处详细察看,管状物分布的区域给人以“全石为底”人工浇注而成的印象。蛛丝般的管状物伸入托素湖水中,映入眼帘的确是一座十分先进的大型“水利工程”。伴随着管状物裸露在外的,还有许多造型奇特的石块,虽然经过风蚀水冲,失去了棱角,但石块上的造型线仍依稀可辨,很像修筑“水利工程”的原料。

青海托素湖旁的水利工程,印证了2800年前的远古文明

青海省锡铁山矿务局的专家曾对托素湖的管状物进行了化验分析,结论是管状物确系金属:其中氧化铁占30%以上,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占60%以上,另外,尚有7-8%的不明化学元素。这些都表明管状物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沉寂在托素湖畔的远古文明的遗留物。

巨大的托素湖“水利工程”是谁在这里营造的?在这人迹罕至的茫茫戈壁上建造这样巨大的“水利工程”究竟有什么用途?千百年来无人知晓,无人考证。

青海托素湖旁的水利工程,印证了2800年前的远古文明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时,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随着地球板块漂移,这里的海水才逐渐退去,出现了陆地,近数万年前这里才形成了柴达木盆地。然而,柴达木盆地中出现人类的活动不过几千年的事。

据考古发掘表明,这里的2800年前已有了人类的活动。相当于西周时期柴达木盆地中的诺木洪文化堆积层中有冶铜的残存物,这是柴达木盆地迄今为止出现的最早远古文明的遗迹。但以当时的冶铜技术和冶铜规模要建造托素湖的“水利工程”,只能是昆仑神话传说。其后,虽然迁青海的鲜卑族的一支吐谷浑曾在柴达木盆地建立过长达3000年之久的楼兰政权,但就吐谷浑简陋的手工技术,建造巨大的托素湖“水利工程”是不可想像的,即便是经济发达的内地亦未发现有诸如此类的远古文明的历史记载。至于外域文明的输入,则更是无稽之谈,近百年来,柴达木盆地只留下了一些外国探险者的足迹,以及柴达木盆地留给他们的心有余悸的可怕回忆。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