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2月6日电(记者吕雪莉)每当晨曦初露,湿地管护员智华就会出现在青海湖泉湾湿地,冒着严寒,踏冰卧雪,观测大天鹅的同时,开展日常监测与巡护工作,并将监测到的情况详实地记录下来。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是中国最大、亚洲第七大湖泊。这片巨大而独特的水域是青藏高原上宝贵的物种基因库,也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
泉湾湿地是越冬大天鹅的一片栖息地。“青海湖的鸟儿是大自然纯净的生灵,它们和人类的生命同样宝贵。”智华说。多年来,智华凭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用执着与坚守,守护着青海湖湿地之美。
在青海湖越冬栖息的大天鹅(2022年1月17日摄)。新华社发(杨涛 摄)
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青海湖生态曾一度严重退化。青海湖旗舰物种普氏原羚濒临灭绝,关键性物种青海湖裸鲤资源濒临枯竭,湖水水位持续下降,水体面积持续缩小,外界曾担忧青海湖会成为“中国第二个罗布泊”。
近年来,青海湖湿地保护与恢复、自然保护区补助、野生动植物保护等一批生态修复项目相继实施,使青海湖新生水生态环境问题有效缓解,保护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青海湖湿地和水鸟栖息地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恢复。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何玉邦介绍,最新监测显示,青海湖关键性物种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恢复到11.41万吨,达到保护初期的44倍;青海湖旗舰物种普氏原羚种群数量由不足300只增加到了3000余只;青海湖指示性物种水鸟总量约60万只,达到2007年监测以来的最大值。
同时,还观测记录到青海湖鸟类新记录种罗纹鸭、灰椋鸟、黑卷尾、红脚隼、凤头蜂鹰和大麻鳽。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巡湖监测(2022年9月17日摄)。新华社发(孙建青 摄)
孙建青是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保护科科长。每年夏季,一月一次的巡护让他对青海湖“家底”了然于心。开着巡护车,每到水鸟聚集地,他和同事便用高倍望远镜和无人机等设备,记录下水鸟种群及数量。
这个春节,孙建青非常期盼青海湖春天的来临。“每年5月起,各种鸟类就在青海湖做巢,各种鸟鸣声也让青海湖变得热闹起来。”孙建青说。
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的扎陵湖风光(2022年3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吕雪莉 摄
青海省有湿地面积712.39万公顷,位居全国前列。10年来,各级政府累计投入各类湿地保护资金11.78亿元,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采取地形地貌修复、自然岸线维护、河湖水系连通、植被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等措施,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224项,覆盖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柴达木盆地、河湟流域等五大生态板块。
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长王恩光说,目前,全省过半湿地面积已列入保护范围,还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湿地生态管护员制度,一批退化湿地得到修复,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增强。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