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徐全熙:用堆绣打开青海

作者: 时间:2023-04-21 13:07:18 浏览量:

徐全熙:用堆绣打开青海

徐全熙:用堆绣打开青海

徐全熙:用堆绣打开青海

徐全熙:用堆绣打开青海

□郭成良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我通过微信向徐全熙老师问好,顺便了解一下徐全熙老师的《青海各民族民俗风情非遗文化堆绣长卷》的进展情况。电话接通后,徐老师说他病了两年多,共住院16次,最远去过西安的西京医院。这段时间身体刚刚好了一些,看来这回身体要康复了。我知道徐老师还有许多心愿未了,还有很多事要做,怎么可能就此倒下呢!

徐全熙是政协湟中区第六届委员会委员,湟中区壁画协会会长、泥塑协会会长、堆绣协会副会长,西宁市美协会员,是西宁市残疾人培训就业扶贫艺术设计师、青海省民间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湟中堆绣传承人。一连串的头衔和荣誉证明了一个身处西北高原农村的草根艺术家不平凡的艺术历程,也让一个青海民间艺术高地上的跋涉者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转益多师,汲取民间美术营养

1945年4月,徐全熙出生于湟中田家寨下营二村,父亲徐万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老中医。父亲认为徐全熙是学医的好苗子,四年级时,就让他抄写《医宗金鉴》《寿世保元》两本中医经典。徐全熙对学医没有兴趣,却十分热衷于画画写字,抄写中医典籍为他以后学习书法奠定了基础。

1958年,徐全熙六年级毕业,被选拔到西宁市第二师范学校读书。次年,他去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投靠亲戚,在歇武公社当了3年的会计,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藏语,能够流利地与当地藏族同胞交流,对玉树地区的藏族风土人情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来,父亲让他返回湟中老家,在村里当民办教师。执教三年后,他从学校辞职,拜远房姨父李玉珍为师当油漆画匠,又拜西宁的牛子玉先生为师学习壁画。几年后,经人介绍,徐全熙到“艺术之乡”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吾屯村,拜卡洛为师,学习唐卡绘画和彩绘技艺。那些年里,他跟随几位老师学到了不少绝活,也掌握了湟中地区濒临失传的彩绘技艺。

1970年,25岁的徐全熙到西安美术学院自费进修。当时他只带了500元钱,而学费就交了300元钱。他省吃俭用,每顿吃3毛钱的肉夹馍,200元钱整整维持了8个月。西安美院有着浓厚的艺术和学术氛围,在这里,徐全熙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美术基础知识,领悟到不同美术门类之间的关联性,这些为他以后从事美术创作,自如游走在多个美术领域奠定了基础。

结业后,徐全熙回到老家,他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给乡亲们油画箱柜、寿材,也给寺庙创作壁画和唐卡,这时候的他,创作出来的作品已经自带一种乡间村野少有的文化气息。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各地。徐全熙凭借一技之长,开始背负行囊辗转各地从事艺术活动。在贵德县尕让乡,他一边画壁画,一边揣摩学习泥塑,一年后,给几个寺庙塑造了100多尊佛像和道教人物塑像。第二年,他奔赴玉树,先后在歇武寺、结古寺、赛巴寺、拉布寺等数十座寺院留下了精湛的泥塑、彩绘和壁画等艺术作品,受到当地人士的推崇。

1986年,在湟中县文化馆干部旦正的倡导和努力下,湟中农民画培训如火如荼。包括徐全熙在内,一些分散在各村的农民画匠在文化馆组织下,集中学习农民画,一些国家级大画家被邀请到湟中授课,徐全熙有幸得到全国著名版画家梁守义、国画家方志安等老师的指点和技艺传授。

在湟中农民画刚起步的日子里,徐全熙结合自身的丰厚积累,在农民画创作中融入民族和传统元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988年3月,徐全熙创作的《佳话传日月》《彩笔绘英王》等3幅农民画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参展并被收藏;当年11月,徐全熙被湟中县人民政府命名为“湟中民间绘画画家”。次年5月,“徐全熙书画艺术展”在青海省博物馆成功举办,展出各类作品180余幅。

倾心研究,湟中堆绣再现生机

1983年,在外游历数载的徐全熙回到家乡创业,承包了当时不景气的湟中县服装厂,投资引进德国服装生产流水线,更新落后的生产工艺,服装厂一度焕发出活力。其间,徐全熙拜塔尔寺艺僧扎西尼玛、还俗艺僧塔星为师,开始研究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的堆绣艺术。古老而神秘的堆绣艺术随着宗教改革的春风重新焕发出艺术的光彩,但掌握堆绣技艺的艺僧青黄不接,出现断层,堆绣技艺面临失传。在有关方面支持下,徐全熙和师傅开始研究寺内珍藏的古老“棱堆”(立体堆绣)作品,通过对一些棱堆的拆分,揣摩其使用原料与制作程序,基本摸清了塔尔寺堆绣的制作技艺。塔尔寺堆绣作为宗教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但其制作工序繁复,内容仅限于宗教题材,怎样让这一古老而神秘的艺术成为走进千家万户的艺术品种呢?徐全熙做了很多的尝试,终于开发研制出了适合大众审美需求的民间堆绣样式——湟中堆绣。

湟中堆绣从制作形式可分为平堆(平面堆绣)和棱堆。内容除了一些宗教题材外,更多的是山川村舍、花鸟鱼虫、亭台楼阁、人物故事、吉祥图案等等,从使用原料、制作工序、渲染着色、装裱工艺、使用工具等方面都做了改进,堆绣这种古老的宗教艺术终于成为寻常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手工艺术品。

徐全熙制作堆绣的技艺也日趋成熟,很多人慕名而来订制各种规格的堆绣。

徐全熙承包的服装厂没有给他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相反,以前进牧区、串村庄积累的一些资金全部赔进了服装厂。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只是个民间手艺人,只有在民间艺术这条道路上,才有自己的生存空间。1986年,徐全熙离开服装厂,专心制作堆绣,先后为玉树某地制作高30米、宽28米《莲花生大师像》堆绣1幅,为辽宁沈阳一家寺院制作20米见方《药师佛坛城》堆绣1幅。

1992年,徐全熙创办宗喀工艺美术社。次年,徐全熙远走杭州,在著名的灵隐寺禅院创作《释迦牟尼画传》《药师佛说法图》等壁画60幅。创作完成天钟山释迦牟尼大殿的全部壁画,完成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浮雕2座。

赴张掖,绘制西游故事壁画

去过甘肃张掖的游客,大多参观过修建于西夏时期的大佛寺,大佛寺除了有全国现存最大木质涅槃卧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外,最有特色的要数卧佛殿内壁精湛的“西游”壁画,壁画内容有“恨逐美猴王”“路阻火焰山”“取水子母河”“大圣拜观音”“四众西行”等西游记故事,这些壁画故事比小说《西游记》成书早了300多年,说明古甘州(张掖)是西游故事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玄奘西行的必经之地。为打造“金张掖”旅游名片,弘扬西游文化,1998年,甘肃省张掖地区文化局特邀徐全熙到张掖大佛寺作画。他在大佛寺院墙外壁绘制了高4.2米,总长32米的《运经图》《取经图》《古甘州复原图》3幅大型壁画,受到当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高度评价。后来他又复制了《运经图》,作为该寺的镇寺之宝。在张掖的数年里,徐全熙又复原了大佛寺二层的土木雕刻、门窗装饰,还修复了五行塔中仅存的木塔和土塔。设计完成土塔500罗汉、释迦牟尼佛一生等大型系列雕塑。2020年,张掖市有关单位又找到古稀之年的徐全熙,想对日渐破损的《运经图》等3幅壁画进行修复,经商议后签订了修复合同,但由于受疫情影响,加上徐全熙身体状况不佳,至今未能成行。

2006年7月,在青海省首届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师评选中,徐全熙被授予“青海省民间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是青海省授予民间工艺美术艺人的最高荣誉。2017年12月,徐全熙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湟中堆绣的代表性传承人。

用堆绣呈现青海非遗

20世纪90年代,藏族高级工艺美术师宗者拉杰为创作巨幅唐卡《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招募优秀唐卡画师,以期共同完成这幅巨作。徐全熙凭借自己的声望,为宗者拉杰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招募技艺高超的唐卡画师加盟《彩绘大观》绘制团队提供了帮助。经过4年多的努力,至1999年8月,高2.5米,长618米的《彩绘大观》震撼问世,因其规模宏大、吸纳多种艺术手法展现藏族文化,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由此,徐全熙得到启发,为弘扬堆绣艺术,他计划制作一幅长180米的《青海各民族民俗风情非遗文化堆绣长卷》,要把青海高原最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用堆绣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从三江源头的玉树开始,经果洛、海西、海北、海南、河湟地区,对这些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等内容进行艺术展示。

多年来,徐全熙以“徐画匠”的声名走南闯北,足迹遍布全省很多州县,了解到了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青海各地的古老文化、一些将要失传的绝技、一些年逾古稀的老艺人,给徐全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洋洋洒洒、生动鲜活的人物和绝技经常在他的心头浮现。2006年后,它们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进行顶层设计,颁布相关非遗条例;成立机构,寻找传承人,拨付专用资金抢救这些即将失传的文化,一些藏匿于岁月深处的非遗重新被唤醒,重新被人们重视起来。徐全熙想用湟中堆绣的形式把这些分散在青海大地不同区域的非遗在一幅长卷上呈现出来。他开始筛选比较能代表一个地域的,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非遗,开始在记忆深处寻找它们的模样,抓住它们的灵魂,打腹稿,考虑成熟后在绘图纸上画下来,经过多次的修改,定稿一张张多起来。

三江源头的玉树是卓舞、拉伊等歌舞的海洋,文成公主曾在这里驻足。果洛有着丰厚的格萨尔文化资源,英雄的故事在这里流传,徐全熙已创作完成《长卷》之一的《说唱格萨尔王》。此堆绣作品长达6米,蓝天白云,雪山草地,人物众多,色彩鲜艳,展现了格萨尔王一生戎马,扬善惩恶,弘扬佛法,为正义而战的故事。海南藏戏、湟源日月山的传说、湟中高台、大通皮影无不浸透着民众的智慧。平安、互助、乐都等海东市的代表性非遗也都收于《长卷》之中,在表现海东的时候,他选择了几个点——代表七彩互助的太阳花盘绣,乐都洪水镇虎狼沟的火龙舞、七里店的“九曲黄河灯阵”,民和麻地沟惊心动魄的“刀山会”……

2011年6月,还在襁褓之中的《长卷》部分草图和完成的局部堆绣作品获得湟中首届“八瓣莲花”工艺品设计创意大赛铜奖。《长卷》之《江河源》《说唱格萨尔王》在省群艺馆、省文化馆展出并获奖,也得到知名专家、学者冶存荣先生的好评。至2019年10月,已完成《长卷》草图定稿100余米,完成三江源头至湟源日月山60余米的部分堆绣作品。

让徐全熙遗憾的是,他至今没有去过柴达木腹地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虽然从书刊、网络等多种渠道也有所了解,总觉得心里不踏实。78岁的徐全熙知道自己病体衰弱,再难踏上海西的土地,去聆听英雄史诗《汗青格勒》的说唱,去欣赏“那达慕”的盛况,但海西一些重要的非遗项目一定要在《长卷》里占有一席之地。今年3月4日,我再次到田家寨镇下营二村拜访徐全熙老师,带去一本《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希望能对徐老师有所帮助。

有了不错的设想和预期,这项庞大的工程只进行了一半,就陷入重重困境之中。首先是徐全熙身体出现状况,精力不济;更重要的是完成整件作品约需500万元,资金缺口大。好在徐全熙矢志不渝,想尽办法也要把《长卷》制作出来。徐全熙一家有好几人都是他带出来的手艺人,老伴汪生莲,儿子徐耀春、徐晓春,儿媳史生萍、张文梅都是制作堆绣的能手,他们也有自己的公司或工作室,都在全力以赴支持他。还有他的一些徒弟,也在跃跃欲试,希望为师傅出点力,大家都在期待着这件鸿篇巨制的完整版早日问世。

回首徐全熙多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历程,在堆绣、壁画、泥塑,线描人物、书法、国画、彩绘、图案及古建筑设计等方面均有一定造诣。更重要的是,自1996年以来,徐全熙带领徒弟远赴四川、西藏、甘肃、山西、北京等地从事堆绣、壁画、泥塑艺术创作,同时在老家带学徒50余人,培养200多名妇女、残疾人走上了民间手工艺制作的道路,摆脱了贫困。

2021年,在“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徐全熙荣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薪传奖。胸藏锦绣,信念不灭,徐全熙像一个负重的行者不停地跋涉在青海民间美术的高天厚地上。

徐全熙:用堆绣打开青海

《青海日报》(2023年04月14日 第7版:社会)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