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长顺 口述 汪海涛 整理
1960年3月,我们奉命来到青海省大草原,参加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二二一厂的建设。当时,我国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又加上中苏关系恶化,国内国际形势比较严峻。在党中央提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方针指引下,为了抢时间、赶进度,施工队伍在指定时间内进入了大草原。当时二二一厂只有300多名安装职工,远远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后来又补充了一些转业军人、支边青年,由大约500多人组建成了一个安装工区(代号602),负责二二一厂的安装任务。
01
— 书记带着我们去开荒—
为做好前期施工准备工作,我和王长发、徐玉久三人组成的先遣队先期来到了位于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滩草原的二二一厂。这里是一片海拔3300米,方圆近1167平方公里的大草原,地势平坦。一眼望去,看不见一棵树。冬季气候寒冷,风沙很大,四周是高低起伏的丘陵,人烟稀少。
▲张长顺
我们三人从兰州乘火车来到西宁接待站,办理了“进厂通行证”。从西宁到二二一厂区大约还有120公里。当时专线火车铁路尚未通车,进厂人员只能靠每天一趟的班车运送。到达厂区后,我们被临时安排在刚盖好的“干打垒”房子里。
刚到草原,新建房屋很潮湿,冬天室外很冷,气温有时达零下25摄氏度。风沙很大,冬季睡一晚上,早晨起床被子上一层砂土。当时还没有水吃,我们每天要抽出两三个人去一公里以外的牧场水井里挑水,供几个人一天使用。如果下大雪,无法去挑水,我们就把雪集中在一起,化雪水喝。这样的日子过了有一个多月,尽管条件非常艰苦,我们仍然要坚持工作,为大批施工人员进厂区做必要的准备。当时的生活条件特别差,粮食定量也低,每人每月仅有24斤粮食和二钱油。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食量都很大,根本就吃不饱。而且因为没有蔬菜吃,也没有油水,大家大便都解不出来,甚至肛裂出血,后来还有不少同志生了痔疮。每天大家吃了上顿就想着下顿。到晚上睡觉的时候,肚子饿得睡不着。大家想办法,有人说喝酱油膏水,我们就托人去西宁市买酱油膏回来冲水喝。结果不少人越喝越饿,反倒得了浮肿病,两腿无力,无法工作。有的同志星期天组织大家到农牧场地里去挖别人挖过的土豆、萝卜,尽管出去一天,收获也只有两三斤,但至少可以充点饥。
南泥湾精神鼓舞着我们去战胜生活上暂时的困难。公司书记孟兆美,一个老共产党员,天刚亮就带领大家去大草原上拣牛粪、羊粪,积粪开荒,为我们增加副食,改善生活。就这样,大家一手抓生活,一手抓生产,这成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妙方。
02
— 40多天建好制氧车间 —
每到一个新的施工现场,按常规要先到现场按总图要求了解各分厂具体内容、施工顺序。但是在这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准备哪个厂区,必须要根据生产需要来确定。经过分析,我们决定首先进行十厂区——515制氧车间的安装。但是制氧车间的施工我们没有干过,为尽快熟悉施工内容,我们首先到兰州参观学习,了解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通过借鉴别人的经验来加快我们的建设速度。学习回来后,我们立即着手编制施工方案及设备、材料计划等施工准备工作,积极创造施工条件。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很快,制氧车间第一台吊车、第一个分馏塔、第一台制氧机顺利安装完成,室内管道连接、电源接通等工作相继完成。仅用了40多天,一个完整的制氧车间就安装完成,并经过试车产出了合格的氧气。
▲金银滩草原
二二一厂各分厂的布局较分散,每个厂区相隔有3到5公里。十厂区施工完成后,我们又进驻二厂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厂区,其特点是各车间要求防爆,室内地面为无火花地面,就连门窗上的折页、插销等五金件都必须是有色金属的。在这样一个极其分散的地方施工,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建好临建设施。安装三队承担了这项任务。为确保工程进度,我们大约七、八个人临时搭起帐篷,帐篷既作办公室,也作宿舍,就地办公。就是在这个帐篷里,我们设计出了临建施工图纸,对施工、加工、仓库、食堂、宿舍等场地进行了布局。
1962年下半年,国家经济形势好转,二二一厂的基本建设也加快了步伐。按照国家战备需要,二二一 厂的核心厂区是七厂区,其关键在于核武器爆炸后存在核污染的问题。因苏联撤走专家,搞技术封锁,这个厂区就没有设计方案。在没有资料的情况下,科研、设计等方面技术人才经过刻苦钻研,自主设计了七厂区。为了加快七厂区的施工准备,在没有设计出一张施工图之前,时任二三公司副经理褚明翰带领我和刘世雄、杨殿生3名工程技术人员前去北京十三局设计院摸底。我们在招待所里把床铺当成办公桌,编制了二二一厂第一本《施工组织设计》。尽管图纸未出来,但通过各专业设计人员口头交底及草图等各方面资料,我们基本上对七厂区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做到了心中有数,为我们“大战”七厂区提前做好了施工准备。后来的实践证明,我们的前期准备工作对工程施工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二一厂老厂址
在七厂区的建设中,717放化实验室的施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因为有放射性污染,所以对施工清洁度要求很高,地面要求使用易清洗、防污染的材料。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和保证质量,我们把有经验的师傅请来传授技术。通过面对面的学习,我们的工人师傅很快掌握了这门铺塑料地面的技术,最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保证了放化实验室的投用。剂量管道的安装也是七厂区施工的一个难点。在放化工程中,剂量管道是很细小的管道,是用于检测放射剂量的。它们延伸的地方很广泛,凡是有放射性污染、需要检测的地方,都必须安装这些管道,包括高达30米以上的烟囱的顶端。在高原地区,建楼房也顶多建到三层,而小管道要铺设到33米高的烟囱上去,困难之大可想而知。为了尽可能减少施工困难,技术人员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施工方案,在制作排气烟囱厚壁道时,为了在烟囱外皮铺设安装小管道,施工人员需要在地面将高33米、直径800毫米、壁厚8毫米的大烟囱预制焊接为一个整体,然后把小管敷设在大管外壁,焊好管卡,刷好油漆,再将小管安在大管体外。整体安装完后,在当时没有大型吊车的情况下,我们因地制宜,制作人字桅杆进行一次性吊装,并顺利完成了安装任务。
03
— 为厂区尽早投入科研生产奠定基础—
718热源锅炉房是七厂区施工重点之一。因为没有热源,全厂区供热、空调就无法运行,科研生产也就无法进行。锅炉房以及热网是连通各工号的重要纽带,当锅炉房安装完毕后,有上千米的管线正在热网地沟中敷设,另外还有十几个检查井。冬季热网试验很关键,以往就曾出现过冬季试验发生火烧热力网的事故。当时是1964年1月,正是草原上最冷的时节,室外气温在零下22℃。如果措施不当,很可能发生质量事故。因此,如何顺利进行热管道水压试验便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及领导共同研究,决定利用锅炉房产生的热水首先在管道系统进行循环预热,然后再试压。但是,采用多高的温度合适?因为管线安装在地沟里,管线很长,打压时间又不好确定。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一个试验。我们选取一根与热网同样规格的长约6米的钢管,在管内充满热水,放在热网管沟内,每隔一小时测试一次温度,检查管内水是否结冰。经过实际环境测试,最后选定用35℃的热水进行水压试验。
为了有序进行打压,我们在打压组织方面也做了周密的考虑,同时编制了预案措施。打压工作共由五个小组实施。其中,锅炉房一个管工小组、一个电工小组,室外管线巡视一个小组,阀门检查井一个小组,打压操作一个小组。总指挥由工程技术人员及大班长负责,电焊工就地待命,同时安排工人担任通讯联络工作(当时没有对讲机等通讯工具)。
设置预案措施主要是针对出现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位置提前做好全面考虑。我们关注的重点,一是焊缝,二是阀门法兰处及石棉垫片等。为此,我们还准备了不同规格的螺栓、石棉垫、阀门等备件。开始循环试压后,果真在检查井内有一处因阀门法兰石棉垫片破裂而漏水。由于我们准备充分,仅用了7分钟时间就换上了石棉垫,使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确保了打压成功,为七厂区尽早投入科研生产奠定了基础,受到了生产单位的高度好评。
二二一厂的建设进度很快。1962年10月,中央北戴河会议要求原子能事业加快发展速度,因此,厂领导要求部分厂区早日进行试验。为此,中核二三职工不分白天黑夜加紧进行调试工作。就在我们加快步伐、加紧施工和科研工作的时候,接到了苏联准备摧毁中国核基地的通知。我们一边紧张施工,一边备战,利用休息时间挖猫耳洞进行防空演习。最终,在1963年10月前,我们承担的工程项目陆续交付。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全国、全厂上下都沉浸在欢乐中。在金银滩这片大草原上,我们从来之初的一无所有,到一座座厂房楼房的拔地而起,多年的无畏奋斗,是一腔腔时刻沸腾的爱国热血激励我们战胜万难,更是一颗颗献身祖国的报国心给予我们强大动力。
(张长顺,1936年3月出生,1956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曾参加过613工程、221厂、902厂、813厂的建设,以及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和重要民用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主要技术管理工作。曾任中核二三公司第四工程公司总工程师。1992年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60年,他带领先遣队奉命奔赴221厂开展基本建设工作。面对自然环境恶劣、施工条件和技术不足等不利因素,他和职工全力克服极端天气影响、缺粮缺水等生活窘境,以及无施工经验借鉴和无施工图纸的工程建设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221厂的基本建设任务,为我国建设核武器研制基地作出了突出贡献。)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