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在线网 (文/李秋兰) 有人这辈子从来没出过湟源县,有人旅游只领略过湟源丹噶尔古城的白天。但是夜晚的丹噶尔是另外一处僻静场所。它的风采夜晚胜于白天。
从夕阳慢慢退出北极山开始,夜晚,这座极富有河湟特色的古城,此刻才变成一只真正的“白海螺”。
说了你莫不相信,有人曾在晚上行走古街,遇上过哒哒的马蹄声。这马蹄声不是打江南走过,从青桥的石板传来的。而是从拱海门那边响起,继而走过临铺,到了洋行停马驻足。骑手下马,只看见他宽袖藏袍厚实油腻,左襟大,右襟小。清晰看到脸呈酱红色,鼻骨高,鼻孔大,侧脸犹如刀切般有棱有角,眉似漆。一条七色毛料长带系在腰后,长袍下垂边沿齐于膝盖,腰部就呈现一个囊袋,里面装着东西。脚穿短筒藏靴,头戴毡帽。洋行周围有谈话大笑的声音传来,骑手走进洋行。
【图源网络】
加快步伐跟着看过去,在洋行门前排灯的影影绰绰之中一切又消失了。此刻的洋行门紧闭,只有门口的雕塑的两位男子一如往常,坐着的那位扶额深思,站着的洋人右手扶着前面的空椅子站立,眼睛朝前面看,这把空椅子常年等待游客入座。
有人说发生这样的事情可能是穿越了,当地人们倒也不感到奇怪。古街旁边本来是城隍庙和火祖阁,这里是代代人祭拜的重要地点。特别是“拱海门”,这里是清代祭拜西海神仪式的出发地。“祭海”意味着国泰民安。这条老街是祥地。
丹噶尔是汉、回、藏、蒙古、土族的聚集地,美、英、俄、法、德等国的洋行纷纷设立,白天有粮食、茶叶、丝绸、牛羊马匹,夜晚“歇家”商号招徕生意的灯箱一排排林立,商贾出入酒家。各种语言在这里交汇……
【图源网络】
寺庙房檐上角铃铛声响,昔日娱乐不复存在,“丝绸南路”“茶马古道”的繁荣景象今日已无法还原。只留下曾经见证过奇迹的古城屹立,后经修缮,这座承载历史变更的古城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丹噶尔坐拥“排队”“皮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排灯依旧照耀,形状各异,还绘有各种图画内容。皮绣工艺越来越精湛,苍狼、藏獒栩栩如生。
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古城活力重新被激发。游走在这条明清老街,偶然会发现一则旧布告,“境内有匪伤人伤财,有知情者,赏银!”或者在人群中会看到官兵押着“劫匪”,县衙马上要“升堂断案”。旁边藏区古玩店门口堆满了各种古玩,店主老头正斜躺着闭目睡觉。古玩旁醋坛子里的陈醋汩汩流出……悠悠岁月,这一幕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走在丹噶尔的长街中,脚下的石板仿佛岑寂了千年。就像茨维塔耶娃在同样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中写下的几句诗:“你们也会在这里行走。没有一个人会途中掉队,砸向棺材板的第一锨土,最终总归会灵验,那自私孤独的梦。”吃一碗凉皮,喝一杯青稞酒,在夜风吹拂中看灯光里的拱海门,是一种享受。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