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湟源峡谷,近50公里的峡谷两侧群山对峙,一面山顶怪石嶙峋,山石裸露;另一面山上则郁郁葱葱,长满了灌木和乔木,峡谷的右侧便是唐蕃旧道,能隐隐看到断断续续的旧道残留,左侧是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紧挨着是湟水河,河水挟着泥沙,滚滚奔流。
世界上,每一座古城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丹噶尔也不例外,对于游走流动的草原文化而言,丹噶尔是永恒的记忆。对于守土安邦的农耕文明而言,丹噶尔是多变的。它的永恒在于几百年来古城静守在河湟的源头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交会处;它的变化在于不同的文明在这里碰撞、交织、融会积淀,最后形成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古城。
一片瓦、一块砖、一扇门、一扇窗,院落街巷无不包含着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信息。而且古城中留下了众多名人诗词、神话传说和排灯、剪纸、曲艺、羊皮绣等民间艺术,以及“花儿”会、朝山会、庙会、法会、祭孔、祭海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为古城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与丝绸之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之美称。
这是一座早在西汉以来就是有名的商贸要地。站在这里,可以望见城里城外。山巅的古塔,林间的房舍;楼阁上的一片瓦、一块砖、一扇门、一扇窗,无不承载着厚重的多元文化信息,展示着边塞古城的壮美。
被誉为“海藏咽喉”、“茶马商都”的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丹噶尔,即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意为“白海螺”,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距西宁市40公里。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之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
每当黄昏来临,城内各个店铺和洋行的门上制作的具有浓郁民族特点的灯箱式广告招牌灯火辉煌,大放异彩,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如今的“排灯”便是这种广告招牌的演变,可以说湟源排灯是中国最早的广告灯箱。
这里古香古色的汉式建筑、街市与熙来攘往、身着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土族、汉族服饰的顾客、行人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画图。
通过对文化旅游时间和空间的打造,把湟源的文化魅力发挥到极致,争取打造一个四季可游玩的丹噶尔古城,从而促进湟源县旅游全年常态化冷暖季的均衡,让游客在这里洗涤浮躁心神,安放疲惫身心。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