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丽制作的堆绣作品
“高文丽的堆绣作品,在多次比赛中屡获大奖。目前,凉州堆绣作为一种‘非遗’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1月14日,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主任张学峻介绍说。
废弃物拼成形状各异的堆绣
当日,记者在凉州区文化展馆看到,高文丽的堆绣作品悬挂在该馆醒目位置,丝绸做成的树枝或水果(鲜桃、苹果、柿子等)栩栩如生,色彩靓丽,颇有立体感。乍一看,不似画挂在墙壁间,恰似鲜活水果正在翠绿枝头“娇艳欲滴”。
原来,今年48岁的高文丽多年前曾专攻工笔画和写意画,后来,心灵手巧的她利用家中的一些废弃物(旧衣服、袜子等)拼成了一幅幅个性鲜明,形状各异的堆画。一时间,成为亲友们争相索要的装饰礼品。“其实,早些时候的布贴画,就是堆绣的一种,即平堆。相对来说,平堆比较简单和直观,只要将剪裁成的各色布料图案堆贴在设计好的背景板面上,再用彩线收边即可。”说起堆绣作品,高文丽头头是道。
据资料记载,最早的堆绣,起源于盛唐,流行于明清,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2001年,高文丽专攻立体堆绣。她作品每每推出后,便受到人们的追捧。近年在街道社区的帮助下,高文丽有了一个“今朝圆梦工作室”,她开始专门培训学员,为相关部门专供“铜奔马”、“葡萄”等堆绣作品。
“目前的立堆作品,主要以神话人物、仕女、花鸟、植物、吉祥物等为对象,取材为各种颜色的绸缎,采用剪、贴、裹、堆、染、绣等工序。为了让作品更立体,达到一种丝质浮雕的效果,在作品的内部垫上棉花或海棉等,使之图形凸起,然后粘绣在对称的背景上,再将堆绣好的不同形状的图像用绣缎连成一个巨幅画卷,最后构成一组完整的堆绣作品。”高文丽说。
我想把这门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
记者看到,高文丽手中的一幅铜奔马堆绣,在言谈之间,瞬间可完成。“人物作品,做起来颇费时间和精力,提前要构思,如做关羽,如何表现一个英雄人物的气场和风度,配料、配饰方面,特别伤脑筋,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做出一幅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来。”高文丽的《关羽》堆绣(高一米五,宽七十五公分)花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
“制作堆绣是个精细活儿,目前凉州堆绣亦是一枝独秀。所以,我想把这门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让凉州堆绣得到长足的发展。”高文丽信心满满地说。兰州晚报全媒体记者雒焕素文/图
阅读:
以工匠精神传承土族盘绣文化
出生于1959年的李发秀,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一位农民,也是土族盘绣的传承人。从幼年开始学习盘绣
中国—尼泊尔唐卡绘画技艺及作品展在加德满都举办
中新社加德满都11月1日电 (记者 张晨翼)中国—尼泊尔唐卡绘画技艺及作品展1日下午在尼泊尔学院举办。 11月1日,中国—尼泊尔唐卡绘画技艺及作品展在尼泊尔学院举办。图为参观者观看展品。 张晨翼 摄
文化十分丨青海热贡艺术传承人龙知布:让民族手艺变成金饭碗
闻名遐迩的青海热贡艺术中,银器独树一帜,从事这种工艺的手艺人,被称为“银匠”。他们除了制作银器之外,还制作金、铜、铁等金属器物。隆务镇吾屯上庄的龙知布,是远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藏族姑娘从服务生到工美大师的涅槃之路
从西宁海东开车俩多小时到达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贵德县,稍事休整又出发。经过很多尘土飞扬颠簸的道路,我想起了俩月前在非洲草原上的免费马杀鸡,我们都不知道,5个小时的旅程去青藏高原上一个土土的小村子,到底值不
青海西宁“海归”创业记:有“个性”的藏毯,我想做一辈子
图为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工厂内的工人。 受访者供图中新网西宁3月15日电 题:青海西宁“海归”创
在汶川地震遭遇灭顶之灾的羌绣,如今从废墟里开出灿烈的花
杨华珍,从摄影师到羌绣绣娘羌族,这个神秘而古老的民族,也是甲骨文中唯一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民族,相传起源于5000年前的炎黄部落。羌族人没有自己的文字,民族记忆除了口口相传
抖音非遗传承人合作项目首次走进青海
12月24日,抖音非遗合伙人计划青海站启动仪式在西宁举行,青海省委网信办主任赵学章,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常红安,北京字节跳动副总编辑李琳以及我省120多名非遗传承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