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图 (国画) 佚名 作
杂多牦牛 晁生林 摄
7.
游牧、转场、迁徙,牧人就是在这样的行动中顺应气候地理,认识霜天万类,定位自己和世界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首先来自生存的需求。
羊群和牛群是牧人在这高寒大陆的生活保障。耐寒怕热、体形庞大的牦牛,给牧人在衣食住行多层面提供了保障。
牧民的家是驮在牛背上的。无论游牧到什么地方,人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支撑帐篷的木桩楔入地下,把四角的牛毛绳子系紧,然后在帐篷中穿入一梁,以两根立柱支在梁下。这样,一座牧人的住房就像蘑菇一样顶立在草地上。
需要说明的是,帐篷大都是由牛毛织就的。一头公牦牛每年可剪毛一次,抓绒一两次,一年可以剪两三斤毛。牛毛密实厚重,是遮风挡雨的好材料。在今天,尽管那种追风逐月、寻觅水草的游牧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然而,黑牦牛帐房仍然留存在牧人的记忆里。有歌词唱道:“走过的帐房都忘了/唯有姑娘的黑帐篷忘不了/忘不了……”牦牛帐篷伴随藏家儿女生活了千百年,它所提供的不仅仅是实用功能,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符号。
这种情感记忆,被青海玉树人放大了。
2015年,索才制作了三顶1000多平方米的大型牛毛帐篷,每顶价值100万元左右。世界纪录认证机构在玉树巴塘草原经过测量,显示其中一顶牦牛黑帐篷单体总面积为1711.08平方米,被认定为“世界最大牦牛黑帐篷”。
温暖的家来自牦牛的赐予,饮食一样离不开牦牛滋养。牛奶以及由牛奶所制作的酸奶、酥油、奶渣,都是牧人的主要食物。每年五六七三个月,是高原草场最为丰美的时节,天空明净,空气清新,流水潺潺,牧歌悠扬。这时节,也是牦牛产奶最多、质量最好的时候。最好的奶牛在这三个月每天能产六七斤奶。藏族女性蹲在母牛身侧挤奶的场景,成为了许多艺术家和作家的素材。这时候,女人们的辛劳也带着一种富足的光芒。天刚破晓,她们就挤过了头道奶,然后,男人们将牦牛放出去吃草。中午,牛群就被赶回来,休息片刻,以便再次挤奶。挤完奶后,牛群再次放牧于青绿草原,直到太阳落山前赶回圈里。趁着暮色还没有完全铺向大地,女人们第三次拎来木桶挤奶。天气暖和,牛羊放牧时间长,羔犊正在长大、上膘,畜群安闲,间或发出的声息也带着一种满足和适意。帐篷里的灯火亮了起来,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坐在散发热气的茶饮前,享受着草原美好的时光。
从驮运行走到贡献牛奶、牛毛、牛绒,再到牛肉牛骨牛血,牦牛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人类。风干牦牛肉,是牧人家家必备的食品。干硬、有些扎嗓的牦牛肉干,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营养,给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付出体力的人们提供了能量。牦牛粪也一样是草原上的宝贵东西。对于半游牧和采取季节性游牧的人们来说,牦牛粪不仅是燃料,同时也是绿色环保的保温材料。在他们的冬季草场定居点,我们通常会看到土坯房和用于御风保暖的牛粪圈。
时至今日,大规模蓄养牦牛已经成为藏区提高经济水平的一种方式。牦牛绒光泽柔和,弹性强,手感柔滑,比羊毛更加保暖柔和,近几年已经被应用于服装生产领域,成为继羊绒之后又一种高档纺织原料。医药企业以牦牛皮为原料研制开发的牦犀胶,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牦牛骨髓自古就被人们视为补品,在壮骨强身方面作用明显。至于牦牛肉,就更不用说了。牦牛鲜肉和其他类型的肉产品,越来越受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
青海是牦牛大省,被称作牦牛之家恰如其分。根据2015年青海年鉴记载,青海牦牛主要分布在青南牧区和环湖地区。从年末存栏数看,全省牛存栏数约为452万头,其中90%为牦牛。其中,玉树藏族自治州约为154.6万头,果洛藏族自治州为82.5万头,海南藏族自治州为63.5万头,黄南藏族自治州为51.7万头,海北藏族自治州为50.7万头。
牦牛具有极强的耐力、耐寒力,牛乳、牛肉、牛毛、牛粪都是一代代藏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生活资料。随着游牧、放牧生活方式的转变,以牦牛开发的一系列产品,成为青藏高原对外特色经济的重要链环。集群或圈养应该是牦牛品种退化的原因之一。据《西海都市报》2017年12月27日题为《青海省已有3处国家认定牦牛资源》一文报道:自1983年起,大通种牛场和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所、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及青海省畜牧总站全面开展了牦牛新品种培育工作,并连续被列为农业部重点项目。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2004年利用野牦牛为父本培育的产肉性能、繁殖性能、抗逆性能高于家牦牛的遗传性能稳定的牦牛新品种诞生了,它是以我国独特遗传资源为基础,依靠自己独创技术培育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牦牛新品种,新品种的成功培育填补了世界牦牛育种史上的空白。该品种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品种,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牦牛育种史上的空白。
有关牦牛品种的科学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说,近日,由青海省农牧厅申请,青海省畜牧总站负责申报的“环湖牦牛”“雪多牦牛”两处牦牛畜禽遗传资源,顺利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正式成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并列入名录。至此,青海省通过野牦牛、家牦牛改良培育出的国家认定的牦牛遗传资源达到3处,分别是“大通牦牛”“环湖牦牛”和“雪多牦牛”。
野牦牛的种群正在增加,家养牦牛的体质正在增强。作为世界牦牛之都,青海向世界展示了另一种与众不同的形象。
8.
牦牛具神性、野性,也通人性,在人类所驯化的动物中兼有以上三种特性的并不多见。即使在家养牦牛身上,我们也能瞥见那种来自造物的神秘和威猛。在甘南,在海北,尤其在地形如摊开的牦牛形状的果洛等河源江源地区,成百上千的牦牛群散布或者奔跑在草原上的情景,十分美好和震撼。当牦牛回头望着车上或路边的游客,那种眼神瞬间就可以让人们安静,感受到世界原初的那种庄重。当牦牛从草地起身时,那种天地王者般的存在拨响了诗人昌耀灵感的琴弦,他知道这意味着——一百头雄牛噌噌的步武,一个时代上升的摩擦。
昌耀的听觉灵敏,他听到了一个变革时代的“步武”正是通过草原雄牛得以传达;接着,他知晓了变革的阵痛和牺牲:
犄角扬起,
一百头雄牛,一百九十九只犄角。
一百头雄牛扬起一百九十九种威猛。
立起在垂天彤云飞行的牛角砦堡。
号手握持那一只折断的犄角,
而呼呜呜……
尽管牛角可能会折断,尽管牦牛可能牺牲,但是重大变革是时期需要行动者。《一百头雄牛》这首诗中,昌耀在最后一节这样写道:
一百头雄牛低悬睾丸阴囊投影大地。
一百头雄牛低悬的睾丸阴囊垂布天宇。
午夜,一百头雄牛荷尔蒙穆穆地渗透了泥土,
血酒一样悲壮。
在当代文学艺术对牦牛的刻画中,昌耀的这首诗歌熠熠生辉。诗歌中的牦牛,是一种人类向世界、向宿命挑战的象征。这样的形象远远高于求生的搏斗,竞技的喜悦。
具有这样神性光芒的牦牛,是人类称颂、比拟、获得生命启示的源头之一。在牦牛身上,人们不时会意识到文明初期,自我精神和身体的那种健硕和灵敏。诗人伊丹才让写道:
“坦途上我欣赏马蹄的速度/沙漠里我钦佩驼背的重负/但是连岩鹰都胆战心惊的雪山上/我看见吐舌的牦牛像跃涧的猛虎!”
只有和牦牛一起从野性时光走到今天的人们,才能意识到温和的它们深藏着“跃涧的猛虎”一样的能量,召唤人们振作起来勇于开拓,勇于奋进,勇于牺牲。
这样的感受和认识在青藏高原的古岩画上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土县境内的露天崖壁岩画,以青藏高原最为原始的岩画制作方式,通体凿刻剪影,密布敲琢构形,意韵丰富。岩画内容以牦牛为主,特别突出牦牛的身体和行为特征:厚重肥硕的躯干,小头圆角,拱背垂腹,四肢粗短有力,牛尾上扬,蓬勃向上的跃动感显现山石,活力十足。
位于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昆仑山下的野牛沟岩画,则从单纯的动物雕刻转换为人与动物关系的表现。岩画不但有牛、鹿、骆驼、狼、豹、鹰等200多个个体形象,还有狩猎出行、歌舞、畜牧等活动场面。狩猎是远古先民重要的生存手段。海西卢山巨幅岩画,在三十余平方米的区间,牦牛、马、羊、鹰、豹、虎,尽显朝气;而人类狩猎、战争、放牧、生殖的场景以及古藏文字,则直观地显示了先民的生活。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车猎图,展现的是人类与野牛为生存而搏斗的生动场面。图中,车厢上站立一人,正奋力拉弓射杀身后的野牦牛。无名的作者使用垂直凿刻和磨刻两种手法,每个线条都极为流畅、优美。相似的画面也出现在西藏日土鲁日朗卡岩画中,这幅狩猎图画面的右侧是三个骑马的猎手,引弓搭箭,作欲射之势,一位步猎者从侧面包抄,两头牦牛由于受惊而狂奔,左上角还有一猎犬狂吠堵围,头顶数只鹰盘旋飞舞,骑手、徒步者、猎犬相互合作,画面留停了这即将收获的一刻。
在与自然争取生存空间,与动物争取生存权利的那些岁月,人类的大脑和肌体得到了强力锤炼。竞技体育其实就是那些狩猎经验、战争记忆的一种模仿。在高原先民的生活史中,人类与牦牛从争斗慢慢转入合作。驯化和畜牧同样在古岩画中留下了影像。西藏目土塔康的畜牧岩画上牦牛和人和谐共处,畜牧方式和今天已经极为相像。在西藏札达盆地的岩画中,五头牦牛缓步而行,一执鞭人悠闲地跟随其后。牦牛体格健硕,牛角如钩,但是方向一致,按照牧人的意图前行,画面极具生活情趣。
正是几千年的同生共长中,人类一步一步地调整着和自然,当然也是和牦牛的关系。对于大自然是生命之母的观念,已经成为人类共识。同样,对于牦牛之于人类文明所起到的作用,高原人民铭感于怀。牦牛所体现的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种种优良品格,既合乎今天“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青藏高原精神,也合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
自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诞生第一个吉祥物以来,历届奥运会吉祥物的选择和设计都受到世人关注。奥运会吉祥物以富有活力的独特形象,表达当地文化特点,体现奥林匹克精神,传达当届奥运会的举办理念,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推广奥林匹克精神,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选择五种动物设计为吉祥物福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青海特有动物藏羚羊入选,对于传播奥运精神,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珍稀动物起到了积极的宣传效果。今年, 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建议将牦牛申报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是充分考虑了牦牛的精神特质、气质形象,与人类关系等条件后,所作出的慎重决定。和历届夏季、冬季奥运会吉祥物一样,牦牛体现了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绿色发展的愿望。
带着高原人民的期望,我们祝愿高原之舟——牦牛能够入选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吉祥物。如果传来这样的好消息,必将是青藏高原又一个吉祥的日子,喜庆的日子,和一个新的开拓奋进的日子。
作者:郭建强 来源:青海日报
阅读:
青海人,吃老八盘的这些礼仪和讲究你知道吗?
青海的诸多美食中,传统宴席菜老八盘因酸、辣、甜、咸四味兼备,炒、蒸、烧、烩、煎技法俱全,被称为最具青
青海农村十大美食,你最中意哪一个?
不知道大家的童年记忆中是否有关于“大锅饭”的印象虽然那时我们生活在农村物质条件也不怎么好不可能像现在
我省青稞精深加工技术与系列产品研发实现突破
11月10日,青稞精深加工技术与系列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科技成果评价会暨产品发布会在西宁举行,省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省扶贫局、浙江大学、青海高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分别介绍青稞项目产业产学研合作取得成果
来到青海,你不可错过的8大美食
旅行总是能放松身心的。我们走走停停,在某一处落脚,又在某个清晨继续启程,累了我们不防停下来歇一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