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家属接到一个给骑行夏令营带队的活儿。我们没有上手骑,但是走了一条骑行者的同款青海湖环线。
一堵有趣的墙
同行伙伴是一辆7座金杯,不知道岁数有多大了:手动档,摇把窗玻璃,开车的时候感觉脚下漏风,稍微一快就开始通体喘气发抖。加速的时候脚像要踩进油箱里,踩死也只有80迈。
车顶用来放备用自行车(和拍照)
它的作用是载着物资和医疗装备在车队最后跟着,顺带「收容」一下当时高反、受伤或者这样那样的原因骑不动的队员。所以全程都在以十几公里的时速慢慢地开——以青少年们骑自行车的速度。
环湖一圈大约是360公里,驱车1-2天就可以玩遍,壮年的骑行者3天左右能赶完,休闲骑是5天,加上拉练和往返的时间,待了一个多礼拜。
*在沿线每个自行车租赁店都会贴,一个经典的顺时针环湖路:
西海镇(宿)-二郎剑(宿)-江西沟(食)-黑马河(宿)-石乃亥(食)-鸟岛(宿)-泉吉乡(食)-刚察县(宿)-哈尔盖(食)-西海镇
做领队当孩子王的故事暂且不表。即使全程既定路线,不能随意停,不过在小破车晃悠悠的窗外,还是有很多有趣的无名风景,和宁静又美妙的时刻。
航拍
无名风景
安多藏区产草原和良马。从海晏出发,前半天都还是满眼绿色。原子城的旧址就在海晏,国内第一颗原子弹就是在这里研发并送往罗布泊,还能看到当时苏联专家们援建的年代感建筑,和一条曾经专门修来运输核武器的铁轨。
「小心有狗」好像是个挺有名的休整点(狗在右下角)
穿过十二营原址码头的景区大门,一片沙化的土地后,细细的湖在地平线远方出现。开始有当地人在草甸牵着马,收一点钱供人骑着到湖边去摆拍。
再走一阵子,从环湖东路拐到109国道后,卡车和观光车辆骤然多了起来,不过也修出了一条专用的自行车道,青海湖标志性的大片油菜花海就在这一带。
只是这一段有点被过度开发了。湖畔花田们都被圈了起来,插上好些塑料标语、摆拍雕塑和泡泡秋千,穿着皮夹克的牧民们随意地往地上一躺,收着十几二三十元的入场门票。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那些偶尔窗外掠过的几架原木秋千,或者花田里没有上色的小屋。
当晚队伍住在二郎剑,第二天遇到了一些此行最好的天气和最美的风景,能下到湖畔去的时候也多了起来。
航拍
一块十分整齐的牧场
一座很喜欢的小屋
这些点位在地图上没有标记,经验丰富的骑行教练们在对讲机里讨论几句「带去我们之前去的那个地方」,然后大家就在一座无名白塔,或者一角美丽的断崖前停下来。
二郎剑后的一个稍大的一个镇是黑马河。过了那儿,就渐渐由西行转为向北。西岸是环湖最清净小众的一段。国道沿途有四五家小餐馆小卖部的乡镇,就是不得了的补给点。
在到达北岸的刚察之前,大部分时候眼前一片荒野茫茫。
南岸的地界趋近承包制农田,除了自家的农牧场,当地人似乎也需要承担巡查维护湖岸的职责,看到邻居家的牲口跑过界了会扔石头赶回去。而西岸,偌大的土地上常常只有一座小屋,一两户人家骑在马或摩托上,带着狗,放着几百只羊和牦牛。
鸟岛因为生态保护关闭了好几年,曾经的景区已一片衰败,仅有几家酒店和露营地直紧贴着大湖。实际上,这是整个环湖中离现代生活最远,而离湖面最近的一段。
湖的西北角有一小段公路与青藏铁路并行,当听见火车轰隆的声音。就意味着由西岸转为北岸,走在了「回程」的路上。
直到电塔多了起来,北方地平线上出现若隐若现的祁连山脉,那抹蓝就离视线越来越远,最后消失。
宁静时刻青海湖正北岸的刚察县城,是整个环湖补给最多,住宿条件最好(且实惠)的地方。海拔3300多米,天空极蓝,街道规整又干净,观感很好。感觉政府有在做实事开发旅游,不知是没发展好还是疫情反扑,本应是旺季的八月初依旧清净到萧瑟。
一座藏文化主题馆做成坛城的模样,被美丽的林卡包围着,站在这儿可以眺望到成片朱砂红顶的小屋,远山的风电机在缓缓转动。
历史上,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被押送途经青海湖时圆寂,也有传言是隐姓埋名游走度过余生。从东边出城时,会穿过以他命名的广场,附近的绿地和草甸混杂在一起,有人在放牧。
然后是一段长长的上坡,从垭口满挂的风马旗下穿过,沿路佛塔的一双双慈悲慧眼注视着我们。
在鸟岛,仅有的几家住宿都紧贴着湖面。推门见「海」,晚上八九点的黄昏,一切都变成了温柔的颜色,正好是「发手机」到「夜间查房」的一小段忙里偷闲。
更早一天,傍晚穿过吃住聚集的小镇,朝湖散步过去,像去海边。云层压得很低很低,西边的天空刚刚露出一点晚霞,载满蜜瓜的车从身边驶过,留下甜甜的香味。
供人拍照的马都下班了,被赶着穿过公路。一座没有了看守人的座椅,塑料布在风中呼啦呼啦地响。一只雪白的吃草的牦牛,远看就像一块白色的石头。
然后我一路向前,穿过五色经幡做的大门,朝湖面奔去。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