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游记 > 

他的丝路骑行,遇河南水灾,新疆疫情,还能到终点么?

作者: 时间:2022-07-22 12:34:00 浏览量:

他的丝路骑行,遇河南水灾,新疆疫情,还能到终点么?

探险家小传

刘海翔

丝绸之路骑行超人

2009年 环青海湖、环海南岛、青藏线骑行

2010年 中尼公路、珠峰脚下骑行

2015年 海上丝绸之路骑行

2016年 环中国骑行

2021年 陆上丝绸之路(中国段)骑行

 

他是闽南文化熏陶下的谦谦君子,也是环球旅行中的彪悍勇士。更令人羡慕的,是他拥有几近为骑行而生的完美体质:

户外骑行多年,不中暑、不过敏、不生病,没有任何水土不服;

每天只需睡5小时,就能保障骑行一整天精力充沛;

餐前开胃能吃200只生蚝的强壮体格,让他即使独自行走异国他乡,也无畏遭遇抢劫或任何不友好。

他就是我们本期《牛人》嘉宾、中国探险协会会员刘海翔。

2015年,刘海翔单车骑行海上丝绸之路,重走马可·波罗东游路,并记录下沿途风土人情,成为丝路文化传播使者;

6年后,再出发踏上陆上丝路骑行之旅,却遭逢河南水灾、新疆疫情,一路一波三折。

今天这位“骑行超人”将分享他在丝绸之路上那些惊险、有趣见闻和人文变迁。

01

海上丝路沿途见证中国文化魅力

“国内有部分人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实际走出去之后,发现许多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他们从很早之前就一直在学习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因此能非常好地与丝路沿线各国文化相融。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

在结束海上丝绸之路骑行后,刘海翔深深感慨道。

他的这趟旅程以意大利罗马为起点,中国台北为终点,横跨欧亚非大陆,历时615天,骑行15个国家,共计三万多公里。

刘海翔出生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从小耳濡目染,对丝绸之路就有着特殊情节。2015年,“一带一路”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刘海翔便萌生了以自己的方式响应倡议的念头。

再加上泉州是中国第一大侨乡,海外人口九百多万,占中国华侨的1/6,刘海翔在沿途每个国家都能获得老乡的指引和帮助,可省去诸多旅行麻烦。

“在海外丝绸之路沿途国家,能看到许多中国文化的印记留在那边,他们受我们文化影响非常大,这是令我非常意外和自豪的。”

比如越南的顺化皇城,整个造型几乎是一个微缩版的紫禁城,上面写的也是中文;在河内有一座九百多年的文庙,相当于现代的孔子学院。

因为越南很长一段时间属于我们的藩属国,直到1885年被法国殖民前,他们都非常敬仰中华文化。

他的丝路骑行,遇河南水灾,新疆疫情,还能到终点么?

顺化皇城

柬埔寨高棉的吴哥窟有一个巴戎寺,里面有一幅壁画,描绘的是中国军队跟高棉军队并肩作战的情形。

他的丝路骑行,遇河南水灾,新疆疫情,还能到终点么?

吴哥窟巴戎寺

这些国家在几百年前自己打造的文化与历史遗迹中,烙下了中国文化的符号。从他们的取舍中,不难看出,这些国家当时不仅与中国相交甚好,且对中国人、中国文化十分尊重与认可。

“我觉得以这种骑行的方式,能够更深入各国民间,看到更客观、全面、真实的丝绸之路,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到这些。同时我也把咱们中国的文化再次传递给各国。”

采访当天,刘海翔穿着他的独家骑行外套,外套上印着两个飞天形象——一个是敦煌的飞天,另一个是泉州的飞天。

飞天这一形象最早源自希腊的鸟身女巫,经由亚历山大东征带到印度,成了印度教中的音乐神迦陵频伽。后来印度教衍生出佛教,佛教传入中国后就成了现在的妙音鸟。

跨越了整个丝绸之路的飞天,恰体现了刘海翔重走丝绸之路的目的与意义——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

02

亲历河南暴雨,第一次见到兵马俑景区空无一人

今年7月,刘海翔从北京中国公路零公里界牌出发,途经河北、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历时117天,骑行六千多公里,抵达新疆喀什,完成陆上丝绸之路中国段骑行。明年5月,他将继续海外段骑行。

然而,这次的旅程并不像海上丝绸之路那般顺利。刚出门就遇上了暴雨,并且亲历了牵动全国民心的“7.20河南暴雨”。

他的丝路骑行,遇河南水灾,新疆疫情,还能到终点么?

被洪水淹没的路面

骑行至河南境内,每到一站都感觉这个城市好像是一个“出土文物”——大家都在铲洪水退去后淤积的泥土,有的地方只能在淤泥堆里行走,举步维艰。

他的丝路骑行,遇河南水灾,新疆疫情,还能到终点么?

他的丝路骑行,遇河南水灾,新疆疫情,还能到终点么?

卫辉是河南暴雨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卫河决堤,整个城市完全浸泡在水中。

刘海翔有一位同学,同时也是中探协会员极限大龙(何玉龙先生),当时正在灾区一线救援。他本想联系同学,参与到救援中。

可是极限大龙忙于一线救灾,没能回复信息,考虑到自己也没有专业救援装备,能为灾区效劳的事情非常有限。无奈之下,刘海翔只简单地拍了些各个救援队的视频传到网络,传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精神。

他的丝路骑行,遇河南水灾,新疆疫情,还能到终点么?

大龙救援队现场

卫辉的洪水阻断了刘海翔的骑行进程,原本他准备了好几套应急预案——卫辉走不通就绕到开封。但绕到开封必须经过浚县,而浚县那边传来消息,洪水已经淹到四米高。

如此一来,从北往南的路线,基本已切断,刘海翔只得重新规划,考虑再三,他最终确定走国道。

国道道路一般建造规格比较高,一旦有洪水,首先抢通的一般也是国道。

“当情况发生改变的时候,你的预案也要同时跟着改变。我们一般是选择风险系数最低的方案。这样才能够让整个活动顺利进行下去。”

兜兜转转好不容易通过卫辉来到郑州。郑州此时已恢复到井然有序状态,只是地底、停车场每天还在抽水。可才离开郑州,又爆出郑州疫情。全国抗疫防线再次拉紧——一路上管控严格,许多景区直接关闭。

到西安时,刘海翔第一次见到了没有游客的秦始皇陵博物馆,往日门可罗雀的兵马俑参观,如今空无一人,大唐不夜城、城墙等热门景点也是同样境况。

他的丝路骑行,遇河南水灾,新疆疫情,还能到终点么?

空荡无人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03

河西走廊上的多文化交融

在古代,河西走廊为中原农耕文化和西域游牧文化并存的一个中间过渡地带,两种文明不断融合。骑行这一路段,能够感受到保存最完整的丝路文化。

进入河西走廊之后,沿途地貌开始在绿洲与戈壁间不停切换。在第一站武威,刘海翔体验了一把游牧民族的马背文化。

武威以马闻名,著名的马踏飞燕便是出自这里。这里还有一个地方叫山丹军马场,它的第一任场主是霍去病。

他的丝路骑行,遇河南水灾,新疆疫情,还能到终点么?

山丹军马场遗址

中原本不适合养马,汉朝拿下武威后,把整个山丹军马场收入囊中,这才开始养马,逐步建立起强大的骑兵部队。马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物资,地位有点类似我们今天的坦克。

因此,山丹军马场在汉朝属军事要地,对改变当时与匈奴对战态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丹军马场是一个高山草场,当地海拔为2800米,差不多是高原反应的临界值,高原、高山气候昼夜温差大、缺氧、寒冷,气温大概十六七度,马长期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成长,会锻炼得吃苦耐劳,非常适合做战马的品种。”

沿着河西走廊继续往西北方向走,便是张掖。张掖既有五彩斑斓的七彩丹霞,又有形态各异的冰沟丹霞。河西走廊上最大的一片绿洲,也在这一带,农业非常发达,种植的蔬菜如今已经远销香港、澳门。

他的丝路骑行,遇河南水灾,新疆疫情,还能到终点么?

冰沟丹霞

接下来到酒泉、嘉峪关,便开始能感受到浓厚的长城文化——随便扭头就能看到长城在身边,就像一个露天的长城博物馆。

这里是古代中原抵御西部游牧民族的第一道重要关口,因此历朝历代都会在这里建立诸多城墙,重兵把守。

他的丝路骑行,遇河南水灾,新疆疫情,还能到终点么?

露天长城

丝路文化与长城文化从汉朝开始,就已经融为一体,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关隘、长城,才保障了整个丝绸之路上的商旅畅通与安全。

04

青海骑行化身永动机,新疆隔离9天

原本从甘肃进入新疆,传统的路线是走星星峡、哈密、吐鲁番、乌市,但刘海翔选择了南下翻越海拔三千多米的阿尔金山,来到青海海西,而从青海进入新疆又要再度翻越阿尔金山。

之所以舍近求远折腾一番,是因为想去感受青海沿途的火星公路、翡翠湖、西台吉乃尔,东台吉乃尔、艾肯泉……这一片区域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雅丹地貌群,景色壮观无比。

他的丝路骑行,遇河南水灾,新疆疫情,还能到终点么?

为了欣赏到这些绝美风光,需要付出的艰辛和风险也不小。

首先是长时间穿行在无人区,对心理素质是一大考验。

“在雅丹地貌群中骑行,从早到晚都看不到一个人,连续三四天甚至都不用拐弯,全是一模一样的风景,重复的路况。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不行,真的会恐慌、畏惧。”

不过,这对常年在外骑行的刘海翔而言,并不算太大挑战。他甚至是沉浸并享受其中的,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能彻底放空自己,诚实地进行一次自我对话。

他的丝路骑行,遇河南水灾,新疆疫情,还能到终点么?

“在戈壁最可怕的一个因素,是风。晚上一旦刮大风,一不小心说不定连人带帐篷直接给吹走。”

在无人区,没有水,没有食物,需要连续露营好几天,所有补给要提前准备。在戈壁扎营选址,最重要的就是避风,至少要保证有一面能挡风。然后再把所有的地钉、风绳全部扎牢,将风绳绑在结实厚重的地方,一定要把整个帐篷稳稳固定。

由于海西这边戈壁平均海拔大约都在2700米,昼夜温差极大,9月底夜间气温可低至零下十几度,早上起来,水壶里的水一定都是结冰状态。

“在紧急情况下,一壶热水绝对能救命。”

因为只有不停地骑,才能保持身体不冷。一旦身体凉下去,戈壁的大风,带走体温的速度很快,基本上只要半个小时左右不运动或者没有喝热水,没有找到避风所,人体全身就会冰冷。这样的状态如果持续一段时间,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如果有喝热水,哪怕停下来,也能多坚持很长时间。

此外,强健的体能,当然也是穿越沙漠戈壁一个必备要素。

”我一天至少骑行100公里,就感觉身体简直像个永动机,永远停不下来,永远不知道累。”

骑行完无人区抵达新疆时,恰逢乌鲁木齐爆出疫情,为配合当地疫情防控政策,刘海翔被隔离了9天。

“对我来说,一顿饭如果吃一斤以下的肉就算吃素了,在隔离的时候,一餐我都叫两份,结果每天还是饿得受不了,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梦想,而是饥饿。”

隔离一结束,刘海翔马上叫来四五个朋友,吃了整头羊。

05

在丝绸之路上悄悄改变的自己

骑行完海陆丝绸之路,亲眼目睹丝路沿途的古今变迁之后,刘海翔觉得改变最大的,不是眼前景象的今非昔比,反而是自己。

2018年,刘海翔办了14场主题为“一带一路任我行”的全国巡回摄影展,2021年写了三十多万字的《丝路东游记》新书。丝绸之路的骑行,对他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充电和学习的机会。

“见识的越多,对一些现象的观察与理解也会变得更有层次和深度,能更多地挖掘出一些有意思的人文,看到现象背后的一些本质,而不再是像以前一样,骑个车,打个卡,然后匆匆路过。”

如今的刘海翔,到一个全新的地方,完全清楚应该如何真正去了解它。他会提前做好许多功课,查阅资料,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一些风土人情及其历史沿革与形成原因,结合自己在当地进行的考察、交流与探讨,形成自己的思考。


丝绸之路由最初的一条商贸之路,逐渐演变成文明交流、文化交融的大通道,不仅见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也承载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交流的智慧与情感。


现在,这里或许只剩下斑驳的石窟,沧桑的残垣断壁,但沿线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文化碰撞与融合的遗痕依然清晰可见。

他的丝路骑行,遇河南水灾,新疆疫情,还能到终点么?

刘海翔与沙特巴铁友人合影

它的意义早已远远超越“丝绸”的物质范畴和“路”的地理概念,共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丝绸之路留给我们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与文化启迪。

“人类在千百年前早已联结成命运共同体,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应该一直传递下去。”

明年,刘海翔将从喀什出发,翻越帕米尔高原,骑行到意大利罗马,将中国文化、中国探险精神带出国门,走向世界。

完成这一阶段的骑行后,他希望自己仍能继续以这样的方式,慢慢走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走完全世界。

他的丝路骑行,遇河南水灾,新疆疫情,还能到终点么?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