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国元年(1912年)北洋军阀政府任命马麒为西宁总兵以来,马家军阀统治青海近40年,关于青海的“模样”,外地人难以了解。1947年,记者时雨等兰州大学观光团一行,乘青海省政府专车,奔赴西宁考察,为我们呈现了沿途社会和民生较为真实的一面。
本文是作者由兰州乘车赴西宁路途上的见闻。大水车在黄河奔流下不住地旋转;农民生活窘迫,甚至没有衣服穿;享堂峡、老鸦峡地势险要,行者惊心;青海的公路明显比甘肃好得多;夜晚西宁的电灯照着空空的街道……让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民国时的兰州和西宁。
序言青海,这黄河的发源地,中国文化的摇篮,记者心向往之,已有五年之久了,此次借兰州大学暑期观光团赴青海之便利,能够一偿宿愿(亦作“夙愿”),心中不胜欣慰,这里就将在青海旅途所见所闻,拉杂写来。
西宁城外的公路和汽车,1941
青海在甘肃西北部,因境内有青海湖而得名,古属于西羌,故又称羌,清代及民国初年属甘肃省之西宁道,十七年(1928)始分治,设青海省,省会西宁距兰州234公里,汽车一日可达。我们一行50余人,乘青海省政府专车,于7月8日晨由兰州出发,在青勾留6日,于15日晚返兰,行程仅有8天,故所得印象仅为浮光掠影,不周之处,自所难免。
一、由兰州到西宁8日拂晓,当残月还留在天空,人们依旧在甜蜜的梦乡中时,记者已经背上行李,往兰州大学上车了,本来预定在6:30开车,但是在我们这个手续繁重的国度里,为了一张通行证,竟使人久候了两个多钟头,直到上午10时,才离开了古老的金城。在灰色的都市里过惯了的人,见到原野上的花草树木,不禁有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
车子以每小时40里的速率飞驰在公路上,把一切村庄、山岭都遗弃在后面,从兰州往西走,和从西安往西走一样,尽是濯濯童山(光秃秃的不生草木的山),很少有滋润的绿色,公路是崎岖不平,颠的人肚子作疼,尘土飞扬得那么高,不由人不蒙上了鼻子。
黄河水车,1933
从兰州去西宁的公路,多是依水靠山建修,沿途不时可以看得见老百姓赖以灌溉的大轮水车,缓缓东流的黄河。黄河在河口(距兰州45公里)与湟水会合,滚滚而下,这以上仅是源自青海湖东岸之湟水。
在河口少憩后,车复沿河岸西上。在汽车上,我们看到公路两旁的土地,多一半是荒废的,而老百姓的脸上,也都刻画着愁苦的神情,村庄是残破的,穿着是(衣衫)褴褛的,小孩子多裸露着大腿,甚或是光着身子。
西北的穷人,1933
虽然他们看到过路的汽车,拍着手带着笑容,嘴里啃着粗黑的馒头张望,但是他们的心灵,一定是沉重忧郁的像一块铅。看见这一幅农村经济图,谁又不对是纸醉金迷的都市中人气愤呢?
6月的天气,正是收获的季节,麦田里农人们正在忙着收麦,大草帽,赤着脚,流着满头的汗,看着金黄的麦子,如果说世界上有无名英雄的话,这些人是当之无愧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甘肃入青海之要道——享堂桥,1933
下午4点,车过享堂峡,这是甘肃青海的交界,也是青海的门户,更是它的咽喉,形势天成险要,站在享堂峡上,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当”之概。因为天色已晚,即宿享堂镇。享堂镇属于民和县治,完全因为交通的关系而日臻(达到)繁荣,但终不脱小镇风味。物价与兰州相差无几,香烟较兰州稍贵,青年团设一分团,街道多土门土窗,有小学一所,青省政府设有招待所,招待来往宾客,另有车站及湟中饭店,专为过路旅人服务。
享堂峡为青省唯一出口,一切货物的输出输入,全由此经过,外销之大宗木材,都由此编制木筏顺流而下,所以检查得特别严紧,尤其对单身出入旅客。青境内没有奸宄肖小(guǐ,泛指坏人)混入寄迹(寄托形迹,指暂且托身),享堂峡的检查有很大力量。我们因乘青府(青海省政府)的专车,未经检查便顺利通过。
兰州至西宁途中风景,1933
翌晨(yì,次日早晨)7:30,自享堂出发,享堂距西宁111公里,公路异常平坦,不似甘肃境内之崎岖难行,真不知是多少血汗的成就。两旁栽有白杨树,高耸入云,亦不似甘境内之荒凉冷落。田地里麦子正在出穗,白的洋芋花(洋芋为青海省人民之主要食粮),黄的油菜花,三五村妇散布在田间,树木到处可见,沟渠更是纵横,颇有江南风光,但是濯濯童山,依然不少。
青海老鸦堡,1933
9时许车抵乐都县之老鸦峡,老鸦峡为青省第一天险,足以扼守,公路依山建修,狭窄异常,同车者都捏着一把冷汗,因为偶一不慎,便会葬身峡底。
9:50车抵乐都,乐都距西宁61公里,在同乐公园休息后(因为天然环境优美,青省差不多每县有一个公园),即进城观光。乐都县旧名辗伯,在湟水北岸,居民多以业农为主,矿藏丰富。城内街道整齐,旧式房屋加以新式粉饰,别具风味,回汉杂处,可算为青省二等县城,有初中、简师(简易师范学校)各一所。
离开乐都县城再向西行,就到了西宁的二门大峡、小峡,一路上林木茂盛,到处是一片绿色,山岗上走动着吃草的牛羊,原野里一群群马匹,叫人对烦嚣的城市生活顿时遗忘净尽,而对这富有诗意的草原生活发生爱恋。
省营湟中公司为西北最雄伟之新式建筑,1947
9日下午1:30车抵达青海省会西宁市,即下榻于西宁第一新式建筑即贵宾招待处所的湟中大厦,经过了两日长途的旅行,所见到的都是些乡村泥土气味,偶然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看见辉煌的布置,绵软的沙发,耀目的电灯,使人又感觉回到了这都市的怀抱,而且也忘记了这是在远远的边陲,还是在人文荟萃的内地。
谢谢马子香(即马步芳)主席的款待,使记者住到了每日每间1万元的精致房间,尝到了久已垂涎的手抓羊肉,和其他一切高贵味美的菜肴。手抓羊肉,江南的朋友或许早已闻名了吧?
它是把羊肉分成了许多小块,放进滚开的水里,煮到了有六成熟,就取了出来,盛到盘子里,进给客人吃,吃的时候,最好用双手撕,以求名符其实,撒点少许盐末,其味美无比。初吃的人,因为太硬,也许会咬不动,吃弗(不)消,其实在做的人,认为是恰到好处,并且这样吃下去,容易消化。记者到离开西宁前一小时,都对它的兴趣不减,但是因为羊肉性热,火气太大,以致现在嘴皮还是干焦不已。
当天晚上8时,青省府举行晚会,记者随兰大诸同学集体谒见了马主席。他比三年前记者见到的照片胖了许多,已经不穿长袍马褂,而代之以西装革履了,满面笑容,态度大方,绝不如想象中的威严,操一口河州(临夏)官话,清晰有力。
看报的马步芳,1949
在致词中,他一再谦虚地说:“青海各方面都不好,没有进步,诸位这次来,我非常欢迎,向大家多多指教,做我们改进的指南针。”词毕,即陪同在省府中正堂看歌舞表演。中正堂建造于去年,是为助蒋主席60大寿而修,内部宽大整洁,富丽堂皇,可容纳六千人座位,舞台的布置,完全艺术化,令人置身其中,不知在西北青海,一如在内地大都市然。
因为训练得法,配乐适当,一群活泼的小天使们,跃动在舞台上,使记者俨然陶醉于歌舞声中,脑际里刻下了一个永不消蚀(消损)的印象。午夜时分青省府用专车送我们回到住处。
西宁街市,1947
青海的夜,不像在大都会里一样,播音机送出迷人的旋律,汽车像过江之鲫,飞驰在市街上,百货店里华灯耀人,人们沉醉在霓虹灯下,酒肉香中。记者等回到湟中大厦的时候还不到11:30,街上已静悄悄的毫无人影,只有警察徘徊在十字街头,商号店铺的门早已关上了闩,酣睡声代替了迷人的弦歌,说明了人民终日忙碌的成绩,电灯虽然张着大眼睛,却只能照耀着空寂的街道,这些都表示出青海的诚朴和辛勤。
未完待续……
时雨《西北通讯》1947 年
本文由“瀚海淘沙”独家整理
欢迎评论、点赞、关注
相关精选:
1939年从兰州到西宁:自然山川奇险和百姓生存艰难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