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作者: 时间:2022-09-25 13:18:44 浏览量: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摄影/文字 阳光脚步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出格龙寺沿着317国道继续向雀儿山方向前行

不远处,路的右侧又出现一大片藏族村落及寺院

据资料记载,这是位于甘孜县卡攻乡境内的大金寺

大金寺,藏语意为兴旺发达吉祥洲,简称为“兴旺寺”之意

属格鲁派,大殿造型仿拉萨大昭寺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原木加土构建而成,色彩为红、白相间

看上去像一座艺术宫殿,庄重、富丽、气势雄伟

内有释迦牟尼、宗喀巴和阿底峡的巨型塑像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进一步进去观赏

一旦走近,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山上的标语

感受到祖国山河、人们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和情怀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继续行进间,在甘孜县错阿乡的一处山坡上

有巨石雕刻的六字真言玛尼石

每一个字都有一米五见方

彩色描画,向天地展示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记得上次路过时有牧民正在雕刻,与其聊过

这些都是自己花钱拉石头过来

每一个字雕刻需要费时一个半月

他们把这视为一种修行,一种福报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六字真言,又称六字大明咒、嘛呢咒,是观世音菩萨心咒

汉语读音: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咪(mēi)吽( hōng)

据说六字真言蕴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

常诵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利益

因而为藏民族教众日常行走坐卧咏诵最多的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沿途随处可见的藏寨与寺院

有时候也在想,如果能够引导

将这些建设寺庙的精力和费用有一半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那么整个藏区人们的科学文化教育将会上一个大的台阶……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路边行走的藏民,不知是返家还是去上寺

路途见过许多行走在山野的人们

他们就那样一袭长袍,头戴头巾或毡帽

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下雪

就那样无遮无拦,不遮不拦

不急不缓不躲的行走着

仿佛周围的雨雪与他(她)无关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金顶的寺院,巨型的转经筒

挂满半山的经幡与风马

有时候觉得诵经礼佛似乎成了很多藏民族的全部

在他们意识深处,可能再没有什么比念经上寺重要的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信仰的民族是伟大的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自玉隆拉措返回甘孜途中

准备再进入路边的另一座寺院参观

仅从这侧面满山的白塔,便能感受到它恢弘的气势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有时突发奇想:藏区的所有白塔总数

也许够得上每一位藏族人一座了吧

那一座座白塔,都代表着一位藏族人民向佛的心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到了大门口,才知道这座寺院的名字叫:扎西持林

可惜由于内部的修整不让进寺参观,也不许拍照

从相关资料上知道,扎西持林坐落于德格玉隆地区超统村的马头金刚神山之上

这里曾是格萨尔王的叔父—马头金刚化身超统大王和格萨尔王帐前许多大将居住的地方

在藏语中,“扎西”是“吉祥”的意思,“持”是“宝座”,“林”是“洲”

“扎西持林”即是“吉祥宝座洲”

据说,在扎西持林,不论春夏昼夜,彩虹是这里的常客

因而扎西持林是许多信徒们心中的修行圣地

可惜机缘不巧,我们无法进一步观赏

也许,这就是生活中的缺憾

正因为有了缺憾和不足,才使我们更加努力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继续前行,途经甘孜州石渠县的巴格玛尼墙

巴格玛尼墙高达3米,厚约2—3米,全长16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长的玛尼墙

是由信徒们在石上一锤一凿刻上经文,再一块块垒上去后逐渐形成的

每一块石板上的内容都代表着当地人民最诚挚的祈愿

从高处鸟瞰,巴格玛尼墙宛若一座草原上的长城,气势恢宏又庄重古朴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玛尼墙的所有石头上都刻着细小的经文

在面向外侧的墙体上,则矗立着一块块大小、形色不一的六字真言石

在六字真言石上还雕刻着各色小花和装饰

雕刻者似乎将他们的全部思绪、寄托、愿望都融入石中

让它们随时随地与上天沟通,传递他们的祈愿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在巴格玛尼墙中间的位置搭有凉棚

凉棚之下是一组雕刻精美的藏族佛像

虽不清楚每幅佛像的具体名称与含义

但为它们精湛的艺术而倾倒

相信每座雕像都有它救世济苦的历史和功绩

值得人们去学习、膜拜和传承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来到海拔3390米的甘孜县

甘孜县境内居住有藏、汉等1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95%以上

因而,所有的建筑、风俗以及生活的人们都富有藏族特色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我们将在这儿停留几天

一为观赏周边的风光:玉隆拉措,亚青寺等

二为适应高反:从低海拔到高海拔,3000米是个坎

只有在这样的高度多做停留,适当活动

从心理上到地理上,都将为消除高反奠定基础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既然是停留,休整,适应,逛逛街,看看景

看看这儿人们的生活也成为我们活动的一部分

街边,僧侣用品专卖店

一位喇嘛将一把伸缩喇叭吹得震天响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沿途看喇嘛们也在用手机扫电动单车

看来,他们的修行生活也融入了现代化内容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看喇嘛在串串吃

联想到在贺兰山巴峰上看到的喇嘛啃鸡腿

看来喇嘛的生活是不限制肉类食物的

这也为他们的修行生活增添很大能量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我们逛到了农贸市场

购买了生的牦牛肉,各种蔬菜水果

涮火锅,高压锅炖牦牛肉,美酒美食不一而足

这样的适应和休整,基本上解决了初上高原者的高反倾向

为后期走上五千多米的雪山也不再高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这样的演艺中心在内地似乎已经很少了

但在藏地很多城市都看到这样的存在

说明藏民族对藏传文化与艺术的传播更加重视

艺术是需要传承、创造和发展的

想起了那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愿这些特色的民族文化与民俗一直传承下去

不为环境而改变,不为金钱而泯灭

「行摄西藏」那些厚重的民俗与文化(之二)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