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关于青海省地名的故事。
宋神宗画像
青海省的省会是西宁,西宁最早得名可以追溯到宋神宗熙宁三年(1104年),距今历史900多年时间,当时叫西宁州。其实在近代时,河北境内也有一个西宁县,这个县得名于康熙年间。民国初年,熊希龄、朱启钤主张修改重名地名,当时修改本着谁的历史悠久就采用老地名的做法进行。
由此,河北境内的西宁县被改为了旧名阳原县。而西部的西宁县的名字得到了保留。另外,河北人还曾经在青海省命名了很多新县。
康熙皇帝画像
作为西北军系列的将领,孙连仲和宋哲元、高树勋等人一样,都受到了冯玉祥的深刻影响。冯玉祥主政河南期间,曾为了提倡三民主义,而新成立了博爱、民权等几个县。而宋哲元在主政察哈尔期间,亦为了更好管理设立了新的县。宋哲元设立的新县也体现了他“崇尚礼仪”的思想,给新的县命名为崇礼和尚义。
熊希龄
而在孙连仲命名新县名时,也体现了这种希望民族安定和谐的理念。在出任省政府主席后,他开始推行改革,为了更好管理,设立了一些新县,这其中包括了民和县、互助县、亹源县、同仁县。
这其中体现了民族和谐、互助、一视同仁的思想,可以想见孙连仲的良苦用心。而亹源县的得名则跟境内是古浩亹水(大通河)源头有直接关系。
孙连仲
另外,为了更好地体现民族团结,他还下令改碾伯县为乐都县,改巴戎县为巴燕县。“碾伯”是少数民族语言的转音,具有“山神”的含义,还有平安、吉祥的寓意。而历史上,这一带在北魏时期被叫做乐都县,孙连仲恢复了旧名。
“巴戎”是蒙古语“巴燕戎格”的简写,本意为富饶,这本身没啥问题,但是“戎”是对西边少数民族的特有称呼。为了保证民族团结,他就改巴戎县为巴燕县。到了1931年,巴燕县又改称为了化隆县。
宋哲元
此外,他还将原来的玉树理事改为了玉树县。
新中国建立后,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推动下,原来的互助县改为了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县改称为了化隆回族自治县。民和县改称为了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而在新中国建立后,为了简化地名,原来的亹源县改为了门源,后来门源县也成了少数民族自治县。在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原来的乐都县改称为了乐都区,同仁县升格为了同仁市。
冯玉祥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了解的历史,我们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