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壁山,距门源县城7公里左右,坐南朝北呈三角形对着浩门古镇的南大门。
照壁有大小两座,它们相依相偎,宛如一对孪生姐妹,所以,早在宋代以前名叫二龙山。山体峻峭,圆润如桃,云缠雾绕,宛如仙境。横断面松柏簇拥,陡峭如壁。
因此二山与宋代浩门古城的南门正面相对,成为天然屏障,故名照壁山。
大小照壁山遍生云杉,间有各种灌木郁郁葱葱,常年碧翠,壮观怡人,被列为门源古八景之一。
整个祁连南山傲立于身后,雄伟壮观,直刺云天,将两座照壁拥入怀中,成为其天然背景。登上照壁山观花台,就可以近距离地观赏飞速发展的浩门镇全貌,俯瞰百里油菜花的壮观,还可以远眺祁连山和达坂山的巍峨景色,此时的祁连长云就缠绕在你的脚下。
传说很早以前,门源盆地是一个湖泊,当时的照壁山名叫二龙山,湖泊中住着龙王最宠爱的龙孙兄妹二人。
兄妹二人经常偷拿龙宫的夜明珠,在二龙山上兴风作浪,海水四处泛滥,百姓民不聊生,叫苦连天,但谁也奈何不了他们。
一次,大禹经过门源,看到门源盆地蓄满的河水决堤横流,农田和庄稼全部被损坏,高一点的山坡上到处都是奄奄一息的难民。
看到这等惨烈景象,大禹气愤地抡起开山大斧,劈开了仙米、珠固的大山,凿出一条峡谷,一池湖水就顺着峡谷向东喷涌而去,这就是现在的仙米峡谷。
这样一来,龙宫二兄妹就成了旱塘之鱼,无处藏身,化作了二龙戏珠的两座山峰——大小照壁。
因为这个传说,照壁山在人们心中成了被尊崇的风水宝地,后来,当地群众在大照壁山顶上修了一座庙宇,起名魁星庙。
庙中塑一尊魁星神像,右握朱砂大笔,希望魁星在门源恩点文脉,能让当地学子多考状元高官。但是,事与愿违,门源考生连年榜上无名。
蹊跷的是,凉州城有一位道人,经常在自家盛水的缸中见到一幅画面,好像有两座不太大却十分相似的山倒映在水缸中,山上长满了青松,顶上有神庙。
缸中的水一旦浅下去,画面也会随之消失掉,于是,尽管那时的凉州十分缺水,但这只缸中总是盛满着清水,两座翡绿的山岳像两只桃子一样,十分可爱诱人,老道人十分向往能亲眼前去看一看。
更为蹊跷的是,道人的儿孙中每年有人考上状元,他所在的村子里也出了不少状元和高官。
有一天,老道士焚香燃灯,占了一卦,觉出这两座山好像在祁连山以南,而山顶上的魁星庙也只眷顾着凉州学子百姓,就决定在他有生之年徒步寻找,走了七七四十九天后,他来到了浩门川,在河北面休息时才发现对面的山和自家水缸中常出现的山几乎一模一样,老道人顿时感到精神倍增,一口气登了上去。面对脚下的两座山不由地脱口而出:“此山就叫‘二龙戏珠’吧。”
这位老道士后来就隐居在照壁山上。道人认为照壁山神庙一直在护佑凉州一方,就每日在此敬奉香火,吃斋修行,直到寿终。
门源当地人不服气,就请来风水先生,先生掐指一算,说:“魁星庙太小,要想门源地区风调雨顺,人杰地灵,就应该重新修一座较大的全神庙。”
当地民众由地方乡绅牵头,人拉肩扛在照壁山顶重新修建了一座较大的庙宇,每年六月初四献牲祭祀,奉香磕头。直到民国时期,庙宇年久失修破败不堪,1958年被拆除。
如今,照壁山已成为门源旅游观光的最佳去处,照壁山顶的平台上,一座石碑高耸入云,上面镌刻着气势磅礴的《门源赋》,背面的“金门源”三个字在蓝天白云下泛着金光,周围的白玉栏杆正好成为游客依栏凭眺的依靠,还有那些镌刻着古今文人墨客赞美门源诗句的碑文,草丛中的坐榻,把照壁山勾勒得无比神秘妖娆。
登上照壁山,你会领略到“天地有大美,花海门源川”“银铃千秋雪,金川百里花”的大美与壮观,同时你也会深深地爱上眼前这片丰饶肥美的土地。
总之,每当登上照壁山从山顶俯视,松树挽成绿浪,疙疙瘩瘩的浓雾卧在山根,这些雾,有哈达一样挂在半山腰的,有银蛇样绕在山脚下的,有恋人一样缠绵得难分难离的。喜欢照壁山是因为它有含蓄、内敛、细腻,它的柔曼多姿又很是让人浮想联翩。
这样的景致,实在是洗涤了人们的思想,增添了人们的信心,在这里,请把眼睛交给蓝天,把心思交给白云,把山歌唱给远方……
作者/才登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