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是世界第二大佛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第一大佛是释迦牟尼)。寺院建筑气势壮观,众多的大殿、经堂、佛塔、学院组成的古建筑群,依山势而建,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
八宝如意塔位于寺前广场,建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中的八大业绩而建。每座宝塔均方底圆身,为典型的藏式覆钵式佛塔。其底座塔基周长9.4米,塔高6.4米。塔上装饰有莲花和佛祖从诞生至圆寂八件大事表相的不同塔形,塔中镶有佛龛,上部为粉白瓶形,竖有刹杆相轮13重,刹杆顶端设有仰盘、覆盘和日月宝珠曳彩,显得雄伟壮观。
八座塔从东到西依次是:莲聚塔(纪念释迦牟尼降生时行走七步,步步开一朵莲花);菩提塔(纪念释迦牟尼修行成正觉);四谛塔(纪念释迦牟尼初转四谛法轮);神变塔(纪念释迦牟尼降伏外道时的种种奇迹);降凡塔(纪念释迦牟尼从天堂返回人间);息诤塔(纪念释迦牟尼劝息诸比丘的争端);胜利塔(纪念释迦牟尼战胜一切魔鬼);涅槃塔(纪念释迦牟尼涅槃大道,进入不生不灭的境地)。
小金瓦寺是塔尔寺的护法神殿。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原为琉璃瓦房顶,清嘉庆七年(1802年)改为鎏金铜瓦房顶。殿内有白马标本,传说九世班禅从西藏来青海时曾骑此马,一天内赶到塔尔寺。寺中回廊陈设野牛、羊、熊、猴等标本,据说,这象征一切恶魔鬼怪已被神征服。
大金瓦寺是整个寺庙建筑群的中心,是全寺宗教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被誉为“世界一庄严”的大金瓦殿,上下三层,飞檐四出,建造精美,金碧辉煌,藏语称为“赛尔顿庆莫”,意为金瓦。它是塔尔寺主殿,始建于明洪武12年(1379年),初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后几经扩建,1711年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故称为金瓦殿。
大金瓦殿建筑面积456平方米,周长84米,高19米。大殿面山背岭,拔地而起,巍然高耸,气势宏伟。大殿底层墙壁用碧绿琉璃砖砌成,檐口铺设琉璃瓦,内壁四周铺设石条。第二层屋檐和第三层屋顶均用鎏金铜瓦覆盖,使大殿显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传说宗喀巴大师就出生这里,大师出生时脐带血滴在石上,之后便长出一棵菩提树。后来在树外包了银壳大灵塔,大灵塔高11米,塔底周长20米,矗立在大金瓦殿正中央,上下贯通的天井中。塔基和塔身均用纯银作底,表面鎏金,上嵌宝石、玛瑙、绿松石等珠宝。塔顶由铜质镏金的复盘、莲座及日月宝珠组成。塔腹正面有一精致的佛龛,内供宗喀巴塑像,表面鎏金,造型古朴庄重,面部表情生动自然。殿内禁止拍照,人们排队瞻仰,无不为之震撼。
后以银塔之上,修建了金殿,故而有“金包银、银包石、石包木”说。大金瓦殿左前方花池中有枝繁叶茂的菩提树(即白旃檀树),据说是大灵塔中那株白旃檀树的分枝,盛夏季节,开放出乳白花,幽香四溢。信徒们相信,这棵树、这座塔、这座殿就是大师的化身。
大经堂内悬挂用各种绸缎剪堆、堆绣的多种佛像、佛教故事图与宗教生活图,柱头两边的雀替和上部的阑额均饰有藏式风格的彩画,处处点缀得色彩绚丽,并悬挂各种卷轴画。经堂内设蒲团上千个,可供2000多喇嘛集体诵经之用。数以百计的经卷存放在四壁的经架上;上千尊小巧精致的铜质鎏金佛像置于四壁的神龛中。
网上下载照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