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6月30日(晴)苏里—软隔壁(约80km)
苏里—哈拉胡北岸的路线
早上七点多我们在阳光下离开苏里,沿着疏勒河谷向西驶向团结峰西侧。今天的路线是从团结峰西侧沿河谷穿过疏勒南山到达哈拉湖北岸,然后向西绕湖到达南岸03年进哈拉湖宿营的板房。过了尕河乡后,离开砂石路向南进入疏勒南山,沿着河谷里的车辙穿过疏勒南山。团结峰就在左侧,车辙沿着河谷时而上坡时而下河,中午时分我们顺利爬过了那个被曾经走过这条线的摩友称作好汉坡的山坡。过了好汉坡,山谷豁然开朗闊,山口已然就在眼前,出了山谷就可以看到哈拉湖了!
然而考验才真正开始,过了一条河,我们沿着车辙进入了一片开阔的软戈壁,这时5辆车就像脱缰野马一样争先向前闯去。可没走多远就接二连三的开始陷车,每个车都陷过至少2—3次,车队就在陷车拖车中前行。五六个小时我们才蜗牛般爬行了不到三公里。眼看着天色将晚,实在无法再向前走了,我们只好放弃穿越,经大家商量后,决定原路返回。当返回到河边时又有两辆车陷车了,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天也下起了雨,大家也是饥寒交迫,只好就地扎营休息,等第二天天亮再说了。
苏里朝霞
晨曦中的苏里
疏勒南山的雪峰
色彩斑斓的苏里草原
通往尕河的道路
涉水过河
在这里我们将离开这条土路,向南穿过疏勒南山。
进入疏勒南山前的合影
进入河道
走完第一段河道后的合影
再次进入河道
涉水已是常态
此时的状态不错
涉过湍急的河水
过了河就是一片开阔平坦的软戈壁
戈壁上色彩鲜艳的野花,殊不知在这美丽的下面暗藏着凶险.....
软隔壁上的合影
开始陷车
两辆车同时陷了
再次陷车了
丢盔卸甲
D4:7月1日(晴)软戈壁营地—哈拉湖北岸(约30km)
夜里雨停了,头一夜在苏里没有睡好,倒是在泥泞的荒野戈壁睡了一个好觉。醒来时天色已亮,看了看放在帐篷里的登山表,帐内温度6.7度。这时帐外已有说话的声音,有人已经起来了。爬出帐篷才知道我们已返回到软戈壁的边缘,昨天渡过的那条河就在眼前。昨天拖车时曾看到有辆车从远处的河道向上驶过,顺着河道应该可以到哈拉湖,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掉头下河继续向哈拉湖进发。这也是天意,本来受到陷车的阻碍,我们已经决定返回了,可在返回的路上再次陷车,并且陷车的地方恰恰是河道和软戈壁的车辙交汇处,让我们再次燃起了穿越哈拉湖的热情。相比到处是泥沼的软戈壁,河道就好走多了,虽然大切再次陷车耽误了近两个小时,我们还是在中午时分到达哈拉湖北岸。我们直接把车开到了湖边,清澈而而宁静的湖水让在疏勒南山河谷里艰难跋涉了一天半的我们再也转不动车轮。
虽然在计划中我们应该穿过哈拉湖西岸到达南岸公路附近的板房,可现在大家只想留下来融化在这美丽的湖水之中(我也曾提出按原计划当天赶到板房,可大家完全被眼前这少女般美丽的湖水迷住了,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大家在湖边嬉戏拍照之后,就在湖边的沙滩上安营扎帐,埋锅造饭。天黑后透过星空依稀可以看到湖对岸的一盏灯光,那就是今天我们计划要到的地方,按照之前在谷歌地图上测出的路线距离也就是约50km。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夜里的一场狂风暴雨,就让我们在这50km的距离上被困了整整6天。
车辙通向哈拉湖边
千辛万苦就为了这片湖水
处子般宁静的湖水
D5:7月2日(阴)哈拉湖北岸—距南岸5km的被困营地(约40km)
头天吃完晚饭,人困马乏的我早早就钻进帐篷,大约晚上9点多,天下起了雨,雨越来越大,我就在急促的雨滴声中睡着了。半夜里被一阵阵急促的喇叭声惊醒,只听外面狂风肆掠、涛声雷鸣般的轰鸣。汽车马达声中有人喊道:“快起来,涨水了”!大家钻出帐篷时雨已停了,只看到湖水海浪般汹涌,上涨的湖水已将我们昨天埋锅做饭的地方淹没了,好多东西都淹在水里,几辆车的轮胎也已浸在水中。大家急忙将车和桌椅板凳等物品移至高处。(好在大家的帐篷都扎在湖边的高坡上,要不就惨了)。搬完东西后大约凌晨三点多,接着睡觉,谁也没想到这场暴雨会给我们造成多大的麻烦。 天亮起来后,大家收拾好东西沿着哈拉湖向南岸进发,绕湖的路虽然泥泞,但还算顺利。大约走了将近40多公里,我们顺着车辙来到了一条河边,车辙消失在上涨的河水中。河边停放着一辆皮卡车,看新鲜的车辙,应该是早上在我们之前到达这里的,估计是因为河水上涨过不了河,车上的人才弃车徒步去了板房。在离河边稍远一点的地方另有一条车辙向着河的上游溯河而上。上游应该还有可以过河的地方,为了能够过河,我们也就跟着车辙沿河向南驶去。行驶了大约5km,有一个高坡,驶上高坡后坡下是一片戈壁,头车让我们等待,他们下去探路。我们就在高坡上眼看着头车在离我们大约1km处陷住了,头车陷车后在手台里告诉后面的车别过来,让我们在原地等待。之后他们让后面的车过去两个人带着铁锹、千斤等工具自救。经过半天时间的自救,没有成功,眼看着天色慢慢黑了下来,我们只好就地扎营休息,等第二天天亮后再想办法。
昨天还处子般宁静的湖水现在如同野兽样汹涌
上涨的湖水已离帐篷很近
河边弃放的皮卡车
在高地上北望哈拉湖
渡河无望,就安营扎寨吧。
D6:7月3日(多云) 哈拉湖南被困营地
早上天刚亮,营地又过去了几个人帮着救车,到上午9点左右车被救出。眼看着被救出的车辆缓缓向前驶去,大家一片欣喜,可就在欣喜的心情尚未平静下来时,刚被救出的头车在向前行驶了不到200米后再次被陷。看到车上的人和去救援的人弃车向营地走来大伙的心都凉了下来,皮卡车是无法救出了。大家草草吃过上午饭后,领队(最早的发起人自然成为领队)提出开两辆车顺原路返回到湖边,看看还能不能找到过河的地方。其实大家都很明了,过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哪怕有一丝希望,我们也要去努力。我被有幸选中为探路者之一,车辆开下高地大约2km,为了防止再次陷车我们便下车徒步往返6.6km顺着河边的车辙找可以过河的路。其间一个体力好的小伙子“刚刚”还涉水过河探路,最终还是无功而返。探路失败返回到营地后,领队召集大家通报了情况,正式宣布我们被困在这海拔约4200m的哈拉湖畔。会后我通过手持GPS测出被困地点距板房直线距离约10km,就提议选派体力好的徒步到板房寻求救援或报警,(出去后才知道板房已被拆除了,修建了好几座大大小小的蒙古包,成了哈拉湖景区接待中心)。“刚刚”自报奋勇出去求救,并坚持要带女友一起出去。出发前刚刚和我们约定次日中午12点前将求救情况通过手台告知营地(刚刚需要向回走大约五六公里,手台和车台的通话距离约为5-6km)。刚刚走后,剩下来的就只有耐心等待了。
今天河水似乎小了很多,(曾建议大家弃车先徒步到板房,待是水退了再来开车,但没人响应)
远处被陷的头车和昨晚露营的帐篷
下午由于雪山上的雪融化,河水又涨了很多
营地一瞥
D7:7月4日(暴风雪转多云)哈拉湖被困营地
刚刚走后,我们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高原的天气夜晚很冷,天一黑大家就早早的钻进帐篷。为了防寒大家尽可能的挤在一起,10个人分睡在4辆车上,每个车上都挤了2—3人,一个两室大帐篷睡了6人,大家挤在一起便没了恐惧和寒冷。夜里两点多我被帐篷上积雪滑落的巨大声响惊醒,发现帐篷靠近我的一角已被压塌,大风吹得帐篷摇摇欲坠。听外面的风声,风力应该在5-6级以上。因为曾经有过在玉门的戈壁滩上大风吹走睡人帐篷经历,我有点担心如果突来更大的风暴,这顶帐篷能否安然屹立在这高岗上。半夜无眠,早上七点多雪终于停了,爬出帐篷,西面的天空微微露出点蓝色,遥望远处的雪山和茫茫荒原,一片银装素裹。我相信刚刚可以走出去,我们被困的消息也一定会传出去。大家的心情也随着天气好转,不断有人拿出手机相机摆着各种Pose。近午时,大家都焦急地等待刚刚的消息,很快就过了约定的时间,车台里没有一点信号,一丝焦虑漫上心头,大家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猜测。虽然我和领队在刚刚出发前,和在电台联络时一直强调不论板房是否有人,他都要呆在那里里,并在第二天中午前回到电台通讯距离内向营地通报情况。但是已过约定时间,还没有他的消息,大家还是担心不理智的刚刚会带着女友连夜徒步往德令哈走,(他出发前曾向关系较近的队友表示如果蒙古包没有人,他就带女友用两天时间徒步160km到德令哈),若真是这样,他会在路上遭遇暴风雪,那后果不堪设想!一点多钟、我和领队商量由他和和另一经常重装徒步的女队友再次徒步出去,寻找刚刚和寻求救援。就在他们准备出发的时候,有人却在劝阻他们,为了不让他们改变决定,我便提出我也和他们一起走。出发前,我只对他两人说了只是送他们到河边,并不和他们一起走。领队他们走后,我便返回到营地,也向其他队友们解释了我的动机。如果我在年轻10岁,我一定会一起去的,毕竟年近60,且患有糖尿病,虽说10多公里路走出去没问题,但肯定会拖延他们的速度。大家站在高岗上远远地望着领队他们渐渐远去的身影,这时,忽然车台里传来了刚刚的声音,有消息了,他通报了外面的情况,兰州有家属已经报警,德令哈方面派出的第一批搜救人员已经到了板房。刚刚提出想接大家徒步出去,可这时山里的积雪开始融化,河水越来越大,这样渡河会有一定风险,还是等明天救援人员上来一起带大家出去吧。
大雪过后的营地
有了这场雪十几人的饮水已不是问题
雪后的荒原
大家面向东方,那是板房的方向
胖子用橡皮艇送领队过河
营地的傍晚
D8:7月5日(晴)哈拉湖被困营地
由于得知德令哈方面已派出人员营救,领队出去后会和营救人员会合,大家也的心情好了去多,当晚我也睡了一个最安稳的觉。早上起来,晴空万里,蓝天映着雪山壮观而美丽,整天里营地一片祥和,大家只是耐心的等带救援。上午终于吃到了几天来的第一顿饱饭,欢悦的心情和小时候过年一样。晌午饭后(被困后,为节约粮食每天只吃两顿饭)大家晒太阳的晒太阳,拍照的拍照打牌的打牌。下午4点多,有人看到河对岸坡上有几个橘红色的小点在移动,拿来望远镜一看,没错是人,是领队带来的救援人员!湖边的路上多了两辆皮卡车停在那里。
营地南面的雪山
这是我的帐篷,现在当做仓库
面向哈拉湖沐浴着高原的阳光
救援人员正在过河向我们走来
傍晚7点左右,十名救援的消防官兵终于登上了营地的高坡,他们从蒙古包出发,用了整整6个小时才到达被困营地,看着这些年轻的消防官兵疲惫的面容大家无不感动。大家都争先拿出了自己的水壶,让战士们喝口热水。由于拉着给养和药品的车辆也被陷在路上,这些消防官兵出早上出来就粒米未进,几个女队员忙把这几天都没舍得做给大家吃的方便面煮了一锅给消防官兵,男人们忙着拿来白酒给战士搓腿,帮战士们换下灌满水的消防靴和湿透的裤子,把他们让进帐篷取暖。最让人感动的是领队,是他昨天趟着冰冷的河水,在泥淖里行进几个小时去迎接救援人员,今天又是他再次趟泥涉水带着救援回到这里。
由于救援到达时天色已晚,救援行动只能放在提二天,官兵们吃过饭后,领队召集几个主要队员和消防指挥员一起研究第二天的救援方案,我主张就从正面徒步到板房,人先出去,在这海拔4200m的哈拉湖无人区,多待一天就会多一份危险(包括我在内有3个60岁左右的队员),但却无人赞同。领队认为大多数人可能无体力走出去,提出背油进来,剩余的三辆车向后原路返回到苏里(装有绞盘的W5在今天早上想趁地面结冻时过去救援被陷的皮卡时也被陷在了河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夜的寒冷怎么可能吧一两尺深的泥沼冻实?我只后悔没能阻止他们)。由于今天救援队伍走得太艰难,让那些士兵们帮助那些走不动的队员出去也太难了,消防指挥员也犹豫了。我知道,领队出去和他带救援人员走的路线不对,他们没有沿着车辙走,而是翻过山梁穿过一片沼泽斜插过去的,再就是他们都是下午水最大的时候过河,难度要大得多。领队他们提出从原路回去,绝对不可能!我们进来时就异常艰难,现在又下了一场暴雨和一场暴风雪,那条河谷现在是什么样想都能想得出来。当时我也有点急躁,就提出如果大家决定等待背油进来原路返回,我就明天天亮趁着水小自己过河走出去。(我就是为了证明我是对的,让大家看着我一个60岁的糖尿病患者是怎么走出去,给大家树立个信心)。表完态,我便不冷静的退出了帐篷当晚商议的结果不得而知。晚上入睡时队友再上西楼告诉我他要和我一起出去,总算有人和我的观点一致。(他还告诉我报警的应该是他爱人,他在离开央隆前打电话交代他同在某区政府工作的爱人,如果4天后没有他的消息就报警)
营地的日落
D9:7月6日(晴)哈拉湖被困营地—德令哈
绿色细线是我们徒步出去的路线,红线是领队带救援走的路线
昨夜一夜未眠,满脑子都是早上起来一定要和领队和救援带队的支队长再次谈谈,我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他们决定等待背油进来向后撤至苏里,我便和愿意和我一起徒步出去的队员离队走出去。原路150km撤回苏里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过来时从苏里到湖北岸走了一天半,从湖北到湖南又走了半天,走的是那样的艰难。现在又经历了一场暴雨和一场暴风雪,谁知道那些河道现在是什么样子?我个人认为没有退路,只能向前徒步到板房。我要以身试险,如果我一个60岁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走出去,那么还在被困的15人中有几人出不去?难道真让那些已经疲惫不堪甚至高反的士兵背你出去?(我们到达蒙古包后听到的是支队长用卫星电话向市长报告说”里面被困的人不太配合”)。到德令哈后,市长就在宾馆楼下等待,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听说你们的人不配合?”。我们当时就解释确实有两个病人自己走出来有困难。政府方面也想到要租骆驼进去驮人,可是调集骆驼需要几天的时间。高原的天气难以预料,雨雪说来就来,现在趁着天晴不把人接出来,如果再来一场大雪,那救援就更困难了。以上都是闲话,还是说说出来的过程。
天刚朦朦亮,我就听到有人在说活,出帐篷一看原来是支队长已经起来了,正在向下观察河水的情况。见我出来就告诉我另一支有5辆车组成的救援队伍,由天峻县长和苏里乡乡长带队,想从苏里沿我们进来的路线进来,结果失败了。他决定还是从正面带人出去,争取把所有的人都带出去,我的心顿时放了下来,什么也没说便回到帐篷收拾自己的装备。为了轻装,我把包括溯溪鞋、洗漱包在内的所有东西都装在大包里留在营地,背包里只装了一双袜子,一条内裤和临时脱下的加绒线裤,外加相机、手机、钱包、驾照。收拾好后,我发现没几个人行动,就开始询问有谁愿意一起出去?只有同帐篷的“独上西楼”说一起走。胖子让我别问了,说他和默子一起走。看着消防官兵已经准备好了,我就先下到河边开始渡河,渡到河中间时,就听到有人喊我回去,回头看到两名战士向我跑了过来,拉着我不让我再走。支队长下来后严肃的批评了我,不好意思给人家添麻烦了,之后我就服从命令等待和大队人马一起走。其实我独自当先趟过第一条河,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可以,证明大家都可以。我们出发时不到7点,9点多到达距湖边的路上,然后稍事休整,接应的消防战士背来了食物,吃了一个的大饼还有几小块牛肉,我顿觉体力大增。这时支队长告诉我一起出来的只有6个人,这是我至今也无法理解的,难道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吗?高原事故没有遇到过,但是的的确确在身边的人中间发生过,一个朋友的弟弟就是因为一个感冒,二十几岁就这样没了,那是在藏北羌塘无人区,就躺在了朋友的怀里走了。吃过东西后,我们继续沿着湖边的路向前走了大约三四公里,三辆皮卡从我们身边疾驰而过,那是来接应的车辆,因为怕陷车所以快速通过,到后面稍硬一点的地方再掉头。皮卡车来到我们身边时大约10点多,我们到达蒙古包时大约10点半左右,和领队一起出来的猪猪已在迎接我们。在蒙古包稍作停留后,我们先期出来的7人分乘三辆车驶向德令哈,下午3时许到达德令哈。到达时,市长和电视台的记者已在宾馆楼下等候。登好宾馆后先去买鞋和裤子(鞋和裤子都是湿透了),然后洗澡,之后去餐馆大餐一顿,第二天乘火车返回兰州。
在往出走的途中,胖子从我身边过时用拳头攥着一把碎了的粽子(超市里的那种小粽子)塞在我手里,我顿时泪流满面,我是就着眼泪把它塞进嘴里的,写到这里我仍然会眼眶湿润,谢谢胖子好兄弟!
出了山快到德令哈时,手机有了信号,接连接到家里和单位的电话,都已经找了我好几天,向家里报了平安。出来前单位就有安排,要去迭山为穿越迭山的天空跑探路,所以也一直在找我。
回到兰州的当晚,就连夜驱车赶往腊子口,第二天,我在腊子口得知其余10名队员已全部出来,忐忑的心终于平静下来。感谢德令哈、感谢消防官兵、感谢领队悟者佛、感谢刚刚、胖子、无语、猪猪,还有全体队友,老马向你们致敬。
徒步出来的途中
由于消防靴太重,消防官兵们走的比我们艰难
趟水行进中的队友
遇到前来接应的救援人员
早晨出发就吃了一小把碎粽子,这只大饼真的很及时
前来接应的皮卡车不敢停车,只能到硬点的地方掉头
湖边的路已是这样
还有两三公里路可以乘车了
最后看一眼哈拉湖
我和胖子兄弟
当年的板房现在已经搭起了蒙古包成了游客中心
哈拉湖游客中心
后记:
回来后有网友问我他单车去过两次都很安全,问我们怎么会困在里面?现在回答如下:
一、路线,在我们出来前往德令哈的路上,仍有黑龙江,江苏的外地车进哈拉湖,公安只是告诫他们沿路到哈拉湖边的游客中心就不要乱跑了。走南线大路什么时候去都没问题。
二、季节,在车上公安告诉我走东线和北线,大多选择在冬季,七至八月是哈拉湖的雨季比较危险,这时间没有人会走这两条路线的。我们进湖的那段时间由于哈拉湖地区连降大雨,就连南线也是禁止任何车辆进入。
三、运气,还是公安告诉我,我们这次进哈拉湖前,海西地区连降七天大雨,哈拉湖周边和疏勒南山河谷地大多是软戈壁,早已象海绵一样吸足了水,人走都会陷下去,别说是车了。他们都想不通我们是如何从北边开过来的。当然这离不开佛新装的进口绞盘,谁也想不到这绞盘会在这次用了二三十次。还有那三辆W5的表现的确很好,荣威厂家应该给广告费。
四、胆子,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从湖北到湖南跑那么远,只能说这十八个冷怂爷们和娘们胆子太大。
几天后,软戈壁滩干了很多,除了被陷的两辆车,其它三辆车车主带油进去自己开了出来了,除了胖子和皮卡车主两人仍在德令哈等待救车外,所有的人都已回到了兰州。那两辆车陷得太深,先找了一辆六驱的大卡车救援由于里面太烂,根本开不过去,后来找了了一辆挖机才脱出来。
做为这次活动的参与者和路线的设计者,我反省了我们被困的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总结:
1、虽然我们在物质上做了充分的准备,领队在出发前专门给他的车装了一副绞盘(如果没有绞盘我们根本到不了哈拉湖边)及铁锹以和其他工具,准备了比较充足的食物)。但思想上的准备不足,没有预料的这次穿越的困难会这样大,也没有预料到会遭遇恶劣天气,可这种天气在哈拉湖却是常有的。
2、事先没有应对恶劣路况和环境的计划和预案,随意性太大。也没有对参加人员进行遴选,这种活动对人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品性都应有较高要求。
3、领队缺乏核心领导的权威性,这种具有探险性质的活动,若果领队没有权威性,队伍就如一盘散沙,在遭遇困难和危险时就有可能会出问题。
4、经验不足,对突发事件缺乏正确的判断。
5、过于自信、尤其是对车辆性能的自信,再好的车也会有过不去的路,湖边那辆被困的六驱大卡就是例子。
6、客观上我们遭遇到了恶劣天气,这种天气没车能进入湖区随意行走。
三个具体的错误导致了全队被困的结果:
1、走错路线误进软戈壁遭遇陷车,如果不陷车,我们6月30日当天就能到达湖北岸,即便是当天不赶到南岸板房,7月1日赶在暴雨前也会到达。(这事我有责任,路线是我做的,GPS也我手里,我没有提出乘头车带路却坐在最后的车上)。
2、7月1日到达湖北岸如果继续走也可以在暴雨前到达板房,就不会因河水暴涨过不了河而被困住。虽然到湖边后我曾向领队提议当天赶到南岸板房,但却没有坚持,也应负有责任。
3、前面有过多次陷车的经历,在到达被困地点后,头车去探路也是一个错误,应该步行去找过河的路,这大家都没有想到。
虽然经历了一次磨难,但大多数队友都表现出了无私、团结和乐观,尤其是领队、胖子和刚刚。这样的经历虽然不是我们期望的,但却是难得的,是终生难忘的。
下面是几张皮卡车被救援的图片:
这是拖车不是犁地
(全文完)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