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挖掘机紧张作业,运输车辆来回奔波,焊接工人全力以赴……自今年5月局部开放试运营以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游客中心正抓紧进行收尾工作。
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青海省唯一立项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史前社会灾难遗址的保护、展示、考古研究基地,是具有世界灾难遗址价值的国际科研考古研究基地。
近日,记者走进凝聚着遗址保护工程、文化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公园,再探这座考古遗址公园的大手笔建设。
考古遗址公园初具规模
从远处望去,2019年启动建设的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基本竣工。尽管还在试营运阶段,但来公园参观游玩的游客还是不少。
顺着景观引道,彩色花卉观赏区内成片的百日菊、美人蕉、格桑花混合着小型的灌木丛,形成了一条极美的景观带。
景观带旁边的喇家遗址博物馆,是喇家遗址考古发掘的重要成果及珍贵文物的展示场所,也是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建筑面积7582平方米,馆内展出喇家遗址出土文物294件套,其中有许多重要文物。
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核心区占地102公顷,规划总投资5.33亿元。主要建设了遗址博物馆及1、3、4号三个保护展示棚、景区道路、给排水、安防、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为了丰富公园的文化内涵,园内还建设了纳顿传习所和土族服饰展示中心。两个民族文化展示的场所,极大地丰富了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文化体系。
据青海喇家遗址公园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乔志旭介绍,2013年12月底,喇家遗址被国家文物局立项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4年,整个园区的前期工作开始。从省政府到市、县各级政府对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非常重视,层层成立了领导小组,并以青海省“十三五”文化建设重点项目来打造。“2015年,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正式启动。目前为止,历时5年的建设期后,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初具规模,已初步具备开园运营条件。今后游客在这里不仅能领略史前大型灾难遗址文化、大禹治水历史文化,同时还能体验黄河自然文化,土族纳顿等民俗文化。”乔志旭说。
按照规划,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包括4项工程22个子项目,现已完成投资4.9亿元。景区核心景观广场、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内正在打造的68个原民居改造的各类文化体验类项目和商业服务区,将进一步夯实景区服务功能。
园区绿化投资3000万元
一座公园的建设离不开绿植的衬托。从气势恢宏的游客服务中心出来后,就能看到独具造型的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门。从大门进入,景观引道上两边的树木已成规模,一阵花香扑鼻而来。各施工现场主体也已基本完工。
“结合遗址公园建设要求,我们植入了与遗址公园及土族文化相关的展示利用内容,丰富公园文化内涵。”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期绿化项目经理说,公园绿化分两期进行。总投资为3000多万元。目前,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一期绿化,已完成投资1928万元。一期绿化项目内容包括园路、小广场、汉白玉浮雕景墙、亮化等。二期绿化预计秋季开工建设。
记者从无人机显示屏上看到,成片的绿植和花卉将整个公园点缀得生机勃勃,百日菊、美人蕉、石竹、芍药和牡丹等花卉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据介绍,目前,核心景观区、吕家沟——岗沟河道治理景观、广场景观工程及中央景观带等公园园区一期绿化工程已完成预验收,正在进行保活期的养护工作。
除核心区的绿化以外,公园还设计了台地式中央景观带、彩色花卉观赏区、黄河北岸景观带等村落外围景观区域。其中,吕家沟、岗沟步行景观带,黄河北岸步行景观带这两带和遗址核心展示轴这一轴,喇家国家遗址博物馆,黄河渡口码头这两点,喇家村落核心片区这一片,形成了“一轴串两点两带围一片”的空间结构。
为了避免水土流失,公园保留了现状大乔木,采用了可考证的历史植物品种,接近历史状貌,强化了整体的氛围。“为了保护遗址,我们尽可能不做大范围的深度扰土,景观设施以铺装和低矮绿化等方法进行。”一期绿化项目经理说。
两棚预计明年5月后开放
雨后,公园的绿植在雨水的洗刷下显得更加翠绿。乘坐电瓶车顺着景观引道,湿润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
主体为钢结构的3号棚采用了半封闭式维护,对地下遗址也进行了全面保护。据海东市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工程部副部长马忠义介绍,马家窑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该棚后期建设补充区域,该区域发现了5处遗迹。
来到主体是钢结构的4号棚内,只见多片2厘米厚的钢板将地下的遗址保护了起来。马忠义说,4号保护棚面积达2047平方米,从2016年开始建设,2019年主体竣工验收。目前,本体保护遗址和展陈两个项目的招标和前期工程已经完成,施工的条件基本具备。“我们会以最快的速度对这两个项目进行交替施工。但由于文物本体保护项目是一个很专业要求很高的工程,打造的时间会长一些。所以,3、4号保护棚面向游客开放的时间预计在2021年5月份以后。”马忠义说。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