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河湟文化-村落的形成

作者: 时间:2023-02-15 12:22:46 浏览量:

河湟文化-村落的形成

纪录片《中国村落》开篇言道:人类从村落到城市大约经历了一万年,然而进入城市不久的中国人,很快又怀念起,那刚刚离开却又魂牵梦绕的故乡村落。的确,我们的村落承载的不仅是乡愁,更是你们、我们、他们那相同却又不同的文化记忆。

河湟文化-村落的形成

河湟文化-村落的形成

村落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由家庭、宗族和其他因地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共同体。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村落组织必然带有多民族的特点,大约在汉代就已出现。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设立“护羌校尉”以后,居住在中原内地的大批汉民不断迁移到青海河湟一带从事农业生产。此后,河湟地区先后为南凉、吐谷浑、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所统辖,村落呈现出部落化的特点。元朝,统治者对青海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对归附的各部落豪酋封受“土官”,使其成为大大小小分土而治的地方势力集团。明朝以后更是如此,凡所归附者,均授与“卫”、“所”等职,与汉官共同防守边陲,此即所谓“土流参治”。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得当地村落处于自然发展状态。

河湟文化-村落的形成

河湟文化-村落的形成

河湟地区村落的形成,主要是由人口家庭分支、迁徙、开基、繁衍发展而成,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农村基本上是一姓一族一村,或一大姓兼几个小姓形成一村。由此,河湟地区的村落是以宗族为结构的,宗族对村落的控制起决定性作用。这一点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村落形成和发展一脉相承。

河湟文化-村落的形成

河湟文化-村落的形成

村落在青海基本上是各民族以地理环境,自由聚居而形成的自然村。在这些由一个个家庭为组成细胞的村落中,有的由不同姓氏、不同民族的家庭因共同居住而形成的村落,有的则是同姓宗族或单一家庭的村落,这一结构以土族最为突出。

河湟文化-村落的形成

河湟文化-村落的形成

村落的管理和建设一般依靠宗族年高德劭者领导和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来完成。村落公共设施基本包括道路、水渠、水井、寺庙、公墓、山神庙等等。这些公共设施大多是在农闲时修筑建造的,不管是修桥铺路,还是挖井开渠,只要一声号令全体村民便会相互转告,自觉带上干粮和工具,成群结队地去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如遇大工程,各村还会协作进行,并宰杀牛羊在工地上架锅做饭,集体用餐,场面是极其热闹的。这种关系到每个人利益的集体性劳动,关键是要有一个领头的,只要有人带头,往往会出现一呼百应的局面。对于寺庙、墓葬这样的宗教设施和信仰习俗,在村落的形成和发展中格外重要,我们将在下一期专题介绍。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