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傅粉施朱”为传统建筑注入“灵魂”

作者: 时间:2023-02-17 11:59:14 浏览量: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河湟地区,走进一座座祠堂、宗庙,那些融汇地域特色的装饰艺术,让人叹为观止。但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那些美仑美奂的色彩:雕梁画栋,流光溢彩,巧笔精工——这正是河湟民间彩绘,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在平安区三合镇寺台村,有一位河湟民间彩绘的传承人王明祯,带领着他的团队,为一座座传统建筑“傅粉施朱”,赋予建筑鲜活的“灵魂”。

“傅粉施朱”为传统建筑注入“灵魂”

“傅粉施朱”为传统建筑注入“灵魂”

爬上活动架,戒尺托住手腕,描笔蘸墨,勾画走线,行云流水……这是民间彩绘艺人王明祯工作中的一幕。无论寒暑,汗如雨注或是呵气成雾,唯一要确保的就是专注力和手腕的稳定性,同时也考验着绘画者的体力,而这也是民间彩绘与其他绘画艺术的不同之处。

凭着对美术的喜爱,同时也为了掌握一门谋生的手艺,王明祯从1992年入行至今已有28个年头。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掌握了油漆、妆彩、贴金、绘画、做锦等多个技术工种,在当地颇具名气。

王明祯的学艺之路并不顺利,期间充满了坎坷,但他凭着认准一条路走到底的坚持,将坎坷化作前行的动力,一路逆风前行,最终有了今天的成就。

王明祯小学时期就喜爱画画,书本上的插图、手绢上的图案、甚至家具上简单勾勒的线条,都会成为他模仿的对象。到初中时,家人怕耽误学业,极力劝阻他“要以学业为主”。到高中时期,得知大学有美术专业时,王明祯喜出望外,并开始学习美学基础。但事不遂人愿,1989年高考王明祯落榜,没能考取梦寐以求的美院。

高考落榜了,生活还得继续。在本村教师的推荐下,王明祯开始当起了家乡小学的代课老师。假期时他就帮乡亲们画画柜子等,一来不荒废自己的美术基础,二来还可以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此期间,他就发现民间彩绘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周边乡镇却没有一个技术过硬的师傅,而自己的水平也仅仅只是画画小型箱柜之间,所以拜师学艺这个想法从那时开始萌发。

此时煤矿招工,村里同龄人都去当了工人,而他却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了相对优越的工作。

“傅粉施朱”为传统建筑注入“灵魂”

“傅粉施朱”为传统建筑注入“灵魂”

1992年,王明祯辞去代课教师的工作,前往湟中县塔尔寺拜师学艺。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了建筑彩绘,也对彩绘有了基本的认知。贫寒的家庭不允许他长期学习,只能一边学习,一边务农,一边打零工接济家庭。这也意味着,他的学艺之路要比常人付出的更多。从建筑彩绘的工序到注意事项,再从民间彩绘画内容要义到堆绣制作,王明祯勤奋好学,勤勤恳恳,对民间彩绘有了扎实的基础。三年后,他出师了。

怀揣着当初的梦想,1995年他和同伴借来路费前往了甘肃拉卜楞寺,想在这里一展自己的才华。但因为在这里没有熟人,再加上自己没有作品,所以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他俩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理想中的“画活”,只能以打零工度日。因为一次不经意的闲聊,当地人得知他会彩绘后,他承接了人生第一个建筑彩绘的项目。

有了第一次的经历后,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王明祯辗转于青海、甘肃各大宗庙和寺院之间。因此,他的名气越来越来大,有许多的项目都是找到他,指定让他去做。“周边很多知名寺院的油漆彩绘都是我们做的,经常一个工程做好了,就会带来更多工程,最重要的是要有‘真功夫’,做出精品来,就不愁没工程做。”王明祯告诉记者,他们的团队目前有20人左右,年龄都在三十多岁,也有来学习的年轻人,不过这行其实挺累的,特别需要有耐心,有些年轻人静不下心来,都半途而废了。

虽然此时王明祯干得有声有色,但当初那个“美院梦”却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底。2011年,他如愿到中国美术学院求学。在那里,他不仅学习了知识,更让他开阔了视野,从而对今后的彩绘之路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

2018年,他被批准为青海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这对王明祯来说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责任。除了从事建筑彩绘工作,王明祯还研习绘画和唐卡艺术。“艺术是永无止境的,需要不断的探索和不懈的追求,努力超越自己,才能取得新的突破。”王明祯说,他将继续以孜孜不倦的求索态度,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傅粉施朱”为传统建筑注入“灵魂”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