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世界的屋脊,神奇的雪域高原,连这里的小饰物也有着天然的魔力让人心醉。最初由天然石头、动物骨头、制作成的小饰品装饰着勤劳的人民,而随着传统的游牧生活展开,装饰品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装饰,已经成为藏族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几代人所积累的财产转化为珠宝首饰满身披挂,而四处搬迁去寻找水草丰盛之地,既安全又方便。
在这个佛教盛行的地域,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节日中还是去朝拜,人们都会“浑身披挂”各种装饰品。头上戴的巴珠、簪子、发卡;发辫的银币;耳朵上的大环;项间戴的项链、托架、嘎乌;腰上系的图纹腰带,悬挂的火镰盒子、藏刀、腰扣、鼻烟壶;手上戴的各类戒指手镯等。
他们看起来可能并不起眼,但是只要你认真去打听便可以知道,这几乎都是祖辈传下来的珍品,价格皆不是可以随意衡量的珍品。
为什么从普通的饰品变为了珍品?这主要是由材料决定的。上千年前,可能最初的饰品只是奇异石的组合,而随着藏地与外界的文化、物质等的交流,现在的藏饰材料更加丰富。特别是那些流传了几代人的饰品,更是有着不同的人文气息在里面。
所有藏饰均是手工完成,好多藏饰是喇嘛在庙里打造出来的,每一件都是与众不同。
牛骨、纯银、藏银、三色铜、玛瑙、松石、蜜蜡、珊瑚、贝壳等都是旧藏饰的主要制作原料,还有神秘的宗教意义加持,像青藏高原一样充满着藏传佛教的神秘色彩。
当然,你也不能盲目的认为,他们穿戴于身上的所有饰物都是真品。其实即使在偏远的特区,现在形形色色、真真假假的珠宝饰物和腰刀、火镰、鼻烟壶等生活小用具,也是混合着使用的。
然而有一样东西却没有真假之说,那便是噶乌盒。佩戴嘎乌,一方面有装饰的意思,另一方面却有护身的意思。嘎乌是由佛盒演变而来,现已成为藏族女子必不可少的重要饰物,认为佩戴上它可以护身。里面装有佛像或堪布、活佛、喇嘛的神物以及护身符等。
构成藏饰品的材料丰富多彩,从普通的石头加工的尼嘛石,到泥土和人的骨灰烧的“桑桑”,有用纯天然的矿物颜料画的唐卡,也有纯金、纯银线绣的唐卡。也就是说,即使在纯朴如青藏高原这片土地,贫与富也能一眼识别。
藏地人相信藏饰是财富的相征,更是美丽的女子必须拥有的东西。试想一下环绕腰肢的一圈长垂着的银饰和缀在耳上、挂在颈上的黄金、珊瑚、九眼石等,是不是任何人穿上这样的衣服,配上这样的饰物,都会顿时变得美丽非凡?
阅读:
青海玉树囊谦黑陶首次进京展出
囊谦黑陶传承人白玛群加介绍,囊谦黑陶的制造工艺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相传唐代文成公主进藏远嫁松赞干布时途经玉树,将独特的制陶技艺传授给当地的藏族群众。 新京报讯 12月19日,西城区结对帮扶地青海省
玉树获“世界最小彩绘佛像和玛尼石刻”认证
青海新闻网讯 8月2日,记者从玉树藏族自治州文体广电局获悉,最小彩绘佛像创造人才文尼玛,最小的玛尼石
青海班玛:传统黑陶助力村民增收
班玛县黑陶匠人班玛闹吾将半成品放到架上晾干(11月11日摄)。 藏族传统黑陶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
青海“高原瑰宝”亮相深圳
图为2019青海省黄南州特色产业招商推介会上的金书展位。 张添福 摄 图为五谷画。 张添福 摄 图为青海省黄南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夏吾角向客商介绍唐卡文化。 张添福 摄 图为青海黄南州牦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