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农业生产者而言,藜麦还是一个新面孔,同玉米、番茄、辣椒、马铃薯一样,藜麦的起源地在南美洲,被人类培育驯化的时间可追溯到6000年前(与水稻同期)。藜麦被南美印第安人称为“粮食之母”,但就栽培普及程度和对人类的贡献而言,藜麦远不如水稻。
不过,随着现代人对食物营养健康越来越重视,藜麦自身的一些优良特质开始逐渐引起重视,比如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全面、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比高等,不过,最优异的特点体现于藜麦是可满足人体所需全部营养的唯一单一作物(联合国粮农组织2013年认定)。而且在耐盐碱、干旱等逆境方面表现突出。
基于这些优良特性和巨大发展潜力,山东齐河县今年栽种了4500亩藜麦,并成立了山东藜麦产业研究中心,将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抓手。那么藜麦未来前景如何?会成为我国农业种植结构中的新爆点吗?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在中国老百姓的餐桌上,占比最大的仍是面食和米食,这种饮食上的偏好与习惯,在华夏大地上已形成斑斓多彩的文化,这种文化产生的强大惯性决定了在可预见的时间内,藜麦在我国饮食结构上的占比不会太高。
但是同样作为舶来品的玉米,现在也已经跃升为我国的主粮作物,而且玉米品种中的黏玉米、甜玉米等鲜食类型,现在广受欢迎,而藜麦在口感上相对比较容易接受,并且中国的栽培者具有较深厚的栽培技术积累,因此,在藜麦未来的推广上,难度并不大,发展前景很值得期待。
藜麦有成熟后麦穗有黄色、红色、紫色等多种颜色,有一定观赏价值
藜麦的推广度取决于百姓接受度,百姓接受度则主要受藜麦产品的品质影响,营养品质出类拔萃的前提下,藜麦还需要在风味、口感上有足够的说服力,才能征服消费者的味蕾,并打开广阔市场,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加强在品种和栽培技术方面的研发,从初级产品上为实现卓越的内在营养品质赋值加码。
另一点就是藜麦加工制品的研发,目前藜麦的加工制品包括免费、御藜液白酒、御藜露营养性饮料、藜麦球酥等,藜麦的突出品质表现在营养全面上,抓住这一闪光点,进行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扩大影响力,将为藜麦产业的壮大发挥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抗旱、抗寒、耐盐碱方面的突出表现,决定了藜麦为增加自然禀赋较差的低产田的生产效益,提供了新选项。而在山东的实验证实,在土壤与气候较适宜的地区,其产量比在甘肃等地有明显提高(翻倍),但是决定农民是否愿意栽培的核心因素不是产量,而是栽培收益。
建立稳定的供销渠道,通过打造品牌形成特色栽培的品牌效益,让生产者能从中得到切实的收益,这是这一非主粮作物能否被广泛接受,能否被高效推广栽培的关键。
结语
藜麦在营养品质上的属性与现在的饮食消费趋向不谋而合,而抗逆境的生理特征方面,也符合现在农业节能增效的生产理念,但是受产量、饮食习惯等影响,很难与玉米一样跻身主粮,但是自身的特点决定藜麦在以营养与健康为理念的加工制品方面,会有巨大的应用发展空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