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北特产网纯天然美食特产盘点来到西宁不得不吃的美食

盘点来到西宁不得不吃的美食

编辑:青唐小将军 时间:2021-05-03 20:23:17 来源:西北特产网

来青海、西宁旅游,塔尔寺、青海湖等是游客必须要去的景点,在这里游客能感受到来自西宁的人文与自然,当然,旅游,不光是游山玩水,还有一点,就是尝遍当地的美食,这才算一场没有遗憾的旅游。

“一部中华史,半部饮食史,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独特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质条件,创造出一套青海有别于其他地域的饮食技艺和习惯。青海的饮食口味具有浓郁的高原特色和民族风格,做到色、香、味、形都与各民族的古风乡俗、边塞风情融为一体。即使是一些源自内地的食品,在青海也经过创造和改良,融入一种浓厚的高原气息。”

谈起青海饮食特色,省餐饮行业协会会长马占龙说道:“以面食为主,可以分擀面类、揉面类、蒸面类、炸面类、团面类等等十几大类,其中尕面片、拉条子、馓子、糌粑等已是人们熟知的美食了,由于青海是畜牧业较发达的地方,牛羊肉类和奶制品也很多。青海省的牦牛、藏绵羊、普尔山羊等,它们品尝的是草原鲜美的水草和无色的繁花和各种草药佐料,肉质也就更加香美、营养丰富,只只都是制作手抓肉的上品。还有用牛羊的肚、脑、肠、蹄,制作的杂碎汤,喝上一碗不但可以获得抵御严寒的热量,也醇香可口,绝对解馋。街头的烤肉、烤羊筋、清汤羊肚扑面的热气,扑鼻的香气,都让你完全遗忘了自己拼命减肥的誓言。奶制品,首推青海酸奶,与内地酸奶不同,这里的酸奶浓厚的要用勺子来吃,上面凝结着一层厚厚的奶皮,它的香醇鲜嫩非同凡响,在西宁的小吃巷口就可以品尝到,但要品尝真正的“饕餮级”的酸奶是一定要深入牧区,到牧民家里去发掘……另外还有奶茶、曲拉、酥油等,都是来青海必一尝为快的,更难得的是,这些都不是什么宫廷小吃,而是寻常百姓的日常食品。”

那么,青海又有什么令人垂涎的美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指甲面片

但凡是青海人,再熟悉不过指甲面片了。面叶很薄,大小如指甲盖,是最富高原特色的传统面食了。

制作指甲面片,要将调和稍软的面揉好成圆条状,压扁,切成手指大小的面剂剂,抹清油摆放盘里;再用湿毛巾或塑料覆盖约十几分钟;然后将面剂剂捏扁,抻长,揪断成1.5厘米见方的小面片,投入沸水煮熟而成。纤小玲珑,既薄又小的指甲皮儿面片最讲究。有只下一点青菜、炝点葱花的素面片;有先爆炒牛肉羊肉,再揪面片的牛羊肉面片;有先煮牛羊肉,后揪面片的肉汤面片;有出锅不带汤,将面片倒进用肉、粉丝、辣椒、蒜苗等做就的混菜锅内混炒的炒面片;有出锅带少量汤,用炸酱拌吃的烩面片。

市民点评:

尕面片是青海面食中最广泛而又很奇特的家常饭,也是青海人最喜好最常吃的面食。

酿皮,青海当地人都昵称“酿(音rang)皮儿”,西宁市和各县城到处有卖的,大多是一人一摊,辣醋蒜样样俱全,随吃随卖。湟中有一句俗谚很风趣:“站在酿皮摊,口水淌不断”,可见酿皮的魅力有多大。

酿皮是在麦面中掺和一定数量的蓬灰和敷料,用温水调成硬面团,再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后,再放入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出淀粉,面团成为蜂窝状物时,放进蒸笼蒸熟,这叫“面筋”,再将沉淀了淀粉糊舀在蒸盘中蒸熟,将其切成长条,配上面筋,浇上醋、辣油、芥末、韭菜、蒜泥等佐料,就是上好的酿皮了.吃起来辛辣、凉爽、口感柔韧细腻,回味悠长。

市民点评:

坐在酿皮摊前,咀嚼的不仅是让人垂涎的酿皮儿,而且还是一份平民生活的恬淡与快乐。

西宁有句民谚说:“给嘴解馋,甜醅当先。”甜醅是一种受西宁当地人民喜爱的甜食。甜溢酒香,味美可口,多以玉麦(即莜麦)、青稞之类为原料。既可调节饮食,又可以供宾客,酿造过程讲究干净卫生,夏天吃它能清心提神,去除酷暑带来的烦躁与倦怠感;冬天食用则能温心养胃,可强身健体,增加食欲。

市民点评:

“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两碗能开胃,三碗四碗顶顿饭。”这句顺口溜说的便是青海特色风味甜醅,吃时散发出阵阵的酒香。夏天吃它能清心提神,去除倦意;冬天食用则能壮身暖胃,增加食欲。

狗浇尿

青海西宁有一种本地人喜欢、外地人好奇的名小吃:“狗浇尿”,又称狗浇尿油饼。本地较流行的一种面食。用青油煎的薄饼。有只加一点酵子的“半死面”和不加酵子的“死面”两种。将小麦面和好揉匀,擀开,撒上香豆粉,浇少许青油抹匀,卷成长卷。再顺面卷方向拧成螺丝状,切成小段,逐个压平擀薄。在烧热的烙馍锅中倒上约半两青油,将饼放进,沿锅边浇上一圈青油,并不停转动薄饼,使其火色均匀。待饼上了火色,立即翻过来,再沿锅边烧一圈青油,并不断转动饼子,煎熟即可食用。50年代以前,青海居民厨房灶台上多使用陶制的小油壶盛放青油,烙饼时,用小油壶沿锅边浇油的动作,犹如狗在墙根撒尿的姿势,故称“狗浇尿”。

市民点评:

作为青海当地家喻户晓的主食之一,“狗浇尿”味道着实不赖:色泽金黄油润,入口皮脆内喧、高原菜籽油散发出的独特香气诱人食欲。

饭熬

熬饭(nao fan)这道色美、味美、且营养的美味佳肴,曾陪伴着一代又一代青海人成长———

记得小时候,一到除夕下午,母亲便将煮过肉的浓汤兑点水,依次放入洋芋、萝卜、煮熟的排骨、豆腐或者凉粉、粉条等食材,熬上一大锅熬饭。等放过鞭炮、贴上对联,端上花卷、油饼、馓子和瓜子、糖果等,一桌年夜饭就齐备了。

说了这么多熬饭的事,那熬饭咋做呢?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将煮了肉的新鲜汤烧开后放入萝卜,其次放入煮熟的羊肉;然后依次将肉丸子、金针菜、黑木耳放入熬一会儿;最后将蒜苗、菠菜一同放入,盖锅盖焖几分钟即可食用。盛菜时用小碗盛上一碗熬熬,再用相同的小碗盛上一碗大米饭,俗称为“双碗”。

市民点评:

有位乡间人士杜撰,说当年有位皇帝在西北剿匪,兵败后又饥又冷,走进一位老婆婆家。老婆婆用萝卜、凉粉和土豆加入肉汤,炖了一锅热乎乎的菜汤。皇帝吃后顿时浑身暖和过来,恢复了精神,便问其名,老婆婆不好直接说,就说:“珍珠翡翠白玉汤”。

据说,熬饭中的土豆为珍珠,萝卜为翡翠,凉粉为白玉。虽然这个传说不足为信,但也道出了青海人对熬饭的钟情。

手抓羊肉

仲夏到初冬是草茂羊肥的黄金季节,也是吃最鲜嫩可口的手抓羊肉的好时机。此时,倘有贵客来到,喝过奶茶之后,热情好客的青海人便到羊群里挑选出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扒皮入锅,只需喝三碗奶茶的寒暄功夫,一大盘层层叠叠、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就端在你面前了。羊肉上还插着几把锋利的藏刀。这一盘羊肉,肉赤膘白,肥而不膻,色泽诱人,用刀割吃,爽而不腻,油润肉酥,质嫩滑软,滋味不凡。草原牧民煮手抓羊肉有独到之处。烹调操作简单明快,只加一小把盐(也有的不加盐,吃时蘸盐),火候恰如其分,血水消失不久,肉熟而不硬,吃起来又鲜又嫩,十分可口。

市民点评:

手抓羊肉,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种,即热吃(切片后上笼蒸热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盐)、煎吃(用平底锅煎热,边煎边吃)。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

酸奶

一层金黄的、厚厚的奶皮,下面白嫩白嫩的固体酸奶,就像豆腐脑一样爽滑可口,味道酸甜适中,用白瓷碗或者花瓷碗盛装,上面用干净、薄薄的玻璃板盖住……说起青海的酸奶,很多人的脑海里必然会出现这样的画面。

青海酸奶,与内地酸奶不同,这里的酸奶浓厚得要用勺子来吃,上面凝结着一层厚厚的奶皮,它的香醇鲜嫩非同凡响。

手工制作酸奶是如何酿制的呢?简单地说,把煮熟的牛奶放凉后,把前一天剩下的酸奶做“酵头”放进去,依次盛放在瓷碗里,然后放在土炕上,利用炕头的温度让它发酵就可以了。当然,说起来简单,其中的门道就深了,比如说“酵头”的量,炕头的温度等,把控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了。

市民点评:

对于外地来青的游客来说,这必然是旅途中一碗不可忘的“美味佳肴”,回味起来仍觉口齿留香;对于身处异乡的青海游子来说,这必然是记忆中关于故乡的温暖记忆,思乡之时口腔里也似乎弥漫开一股香甜的味道。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