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9月份完成了自驾西藏环游,青进川出。从青藏线进藏的那段经历特别难忘,我整理出来,放上很多原始照片,供旅游爱好者参考。
在汉语中,逶迤一词,常用来形 容 道 路 、山 脉 、 河 流 等 弯 弯 曲 曲 延 续 不 绝 的 样 子 。
毛泽东 的《长征》诗词,也有这样的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是我小学生时期就能背诵的句子。
这里,我用“逶迤青藏线”这个句子,除了形容青藏线道路曲折、延续不绝之外,另一层意思就是想表达其险。
既想探秘藏地,必经其险,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上一节的《西行漫记》中讲到,我们驾车一路西行,抵达青海格尔木,这是西藏的北大门。
西行进藏路线图
天津至格尔木约2500公里;格尔木至拉萨约1200公里。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一路西行的进藏路线,到了格尔木后,急速向南折返,逶迤而去。
如上节“西行漫记”中所描述的,到格尔木的西行之路可谓一路风光,一路景;或蓝天白云、或乌云密布、毛毛雨、大雨交替相伴;黄土高坡、西北草原美不胜收。
至青海湖、茶卡盐湖、可鲁克湖,已将我们的旅游兴致推到极致。
下一阶段的进藏路线图如下:
从格尔木至拉萨进藏路线图
先看看这些地方的海拔高度:
格尔木海拔2780米;
昆仑山口海拔4767米;
沱沱河海拔4600米;
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是青藏路的最高点。
格尔木向南160公里,到达昆仑山口,海拔将急剧上升2000多米。现在看这个数字都觉得令人scared。
昆仑山口至沱沱河:约250公里;
沱沱河至唐古拉山口:约190公里;
所以,从格尔木到唐古拉山口,这是青藏分界线,约600公里;
跨过唐古拉山口后进入西藏,此时,最近的镇子安多县,约有90多公里;
安多县海拔4700米。
因此,如果不在410公里处的沱沱河住下,下一个镇子安多县就要在300公里以外。
在近700公里的路上,遍布着戈壁滩、湿地、雪山,没有人烟。
这一大片区域,人们取名为:可可西里。
一天跑700公里路程算远吗?我们第一天不是轻松跑了近900公里吗?
别忘了,这是在近5000米海拔的高原上。
对很多内地人来说,超过3000米海拔就开始有高原反应,超过4000米海拔大部分人开始眩晕和呕吐;超过5000米海拔就几乎到了生命禁区。
我的切身体会,青藏线的艰难就在这段700公里路程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高原反应、修路、气候骤变等因素下,想一天征服这700公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对身体和意志的挑战,在前方静静的等待着我们。
我自认为是纪实类摄影者,从不对照片做任何处理,力图反映实情实景。
入住格尔木
昨天,我们以无比高涨的情绪、怡然轻松的心情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在格尔木住下。
大家研究决定:明天早5:30准时出发。
为什么那么早出发?现在来看,马老师对那一天的困难情况有一定的预估。
青藏线谁也没走过。
食宿状况和路况(道路质量、拥堵情况)怎样?
下一站的目的地是哪里?
何时能到拉萨?
我猜想,团队中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
通常的情况是,结伴出游,总有人为路线和行程操心,其他人根据程度不同,有比较用心的,也有稍微用点心的,还有基本不关心的。
人多势众,有这么多人就好,这是很多人的心理想法。
出发前,我已将途径的城市和景点在地图上做了标注,放到手机中,可通过公众号随时查阅,所以,我知道具体的方位和行程。
在这些问题上,还是马老师最用心,他事先了解了很多信息,比如:距离格尔木最近的有人烟的地方是沱沱河,那里有一个兵站,但是,那里住宿情况很差,甚至没有水,所以,基本不能在那里住宿。
但是,如果不住在那里,下一站在哪里?能否一天赶到?这些问题没有答案,走着看吧。
高原征程
清晨5:30分,我们准时出发。
格尔木,这个西北高原小镇依旧在睡梦中。街道上空无一人,昏暗的路灯,睁开惺忪的睡眼,好奇的斜睨着我们。
青海格尔木
大约走了5公里,经过一座桥,桥下的流水涛声澎湃,只闻其声,不见其踪。
很快离开了市区。
这时路灯没有了,月光并不皎洁,车窗外一片漆黑,只能依靠车灯小心前行。
过了一会,似乎上了山路,左侧好像一个巨大的黑影,那就是山体;右侧一片漆黑。要更加小心翼翼地跟着前车,紧盯着前车的尾灯,同时盯住道路的中线,不敢有丝毫越位,因为,右侧很可能就是悬崖。
前车在山路转弯时,目标会突然失踪,此时,必须打开远光,看清方向和道路,同时盯住道路中线。
还有大货车会车的情况,此时,你必须鸣笛提醒,谨防大货车疲劳驾驶。
大约7:30分,经过一个景点,是一个山洞,有泉水的叮咚响声,大家停车下来看看,也放松一下。洞里很黑,只能听见哗哗的水流声,相机拍不出来。
休息片刻,继续上路,天逐渐放亮。
青藏公路
跨过雪山
一道铁路桥架在两座大山之间,这就是青藏铁路。
沿着青藏公路行进过程中,不断与青藏铁路相遇,还拍到了行进中的火车。
青藏铁路桥
青藏铁路上的火车
此时,青藏公路回归到高原环境特有的地貌,无尽的戈壁滩和湿地在道路两旁交相变换。远处,毗连的雪山静静地矗立在天边,那应该就是昆仑山脉了。
穿越昆仑山口、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湿地
昆仑山路标
看到昆仑山路牌,心中一阵激动,大名鼎鼎的昆仑山,就在眼前了。
来到观景台,停车休息,这里仅有我们三台车,大家拿起相机下车观景。
这里距离格尔木160公里,海拔4767米。海拔上升了2000多米!
昆仑山口观景台
到目前为止,虽然海拔很高,有一些高原反应,但是并不剧烈,天气有点冷;大家互相提醒着放慢脚步,动作也要放慢。
离昆仑山口不远的东西两侧,是海拔6000多米的玉虚峰和玉仙峰,在观景台可以眺望,雪山亭亭玉立,终年银装素裹,云雾缭绕,形成闻名遐迩的昆仑六月雪奇观。
这里,你可以放开歌喉歌唱,呼吸着清凉的空气,极目远眺;
四周一片寂静,所能听到的只有自己的呼吸声。
你也可以静静地思考自己的前生和来世,没有什么东西能在这里打扰你。
一瞬间,似乎世界就是你的。
远眺雪山
世间一切艰难险阻,总有征服者。
可可西里无人区
过了昆仑山口,就是著名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也是藏羚羊保护区。
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区
到了可可西里,就不能不提藏羚羊;很多人是因为藏羚羊知道了可可西里。
藏羚羊因其外层皮毛下面的绒毛异常精细,是人发的五分之一,称作沙图什,可以用来织成华丽的披肩,在欧洲高价出售,因而惨遭偷猎者捕杀。
一条女式披肩需要大约300至400克生绒,这意味着要牺牲3只藏羚羊的生命;为此,保护者和盗猎者之间展开了殊死斗争。
电视纪录片《可可西里》中,有一个骇人听闻镜头,我仍然记得。
寒夜里,盗猎者用汽车大灯照射着藏羚羊,藏羚羊惊恐的站着不动,盗猎者冲过去,用刀割开一个小口,直接将整张皮毛剥下来,藏羚羊仅剩通红的肉体,仍然站立在草地上。
杰桑·索南达杰(1954年-1994年),藏族人,曾担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县委副书记,于1992年创立西部工委 ,开展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羊保护工作。
1994年1月18日,40岁的索南达杰和4名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缴获了7辆汽车和1800多张藏羚羊皮,在押送歹徒行至太阳湖附近时,遭歹徒袭击,与18名持枪偷猎者对峙,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被可可西里零下-40℃的风雪塑成一尊冰雕,成为人们心中保护藏羚羊的英雄。
这里有索南达杰的一座雕像和纪念碑。
我们记住他的名字吧。
索南达杰雕塑
索南达杰墓碑
与武装偷猎者的斗争,必须动真格,用重典!
在这里停留约1个小时后,继续沿青藏公路南下,穿过可可西里。
传说中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什么样子呢?我来描述一下:
无边无际的草原、戈壁滩、湿地。
看不到生命的迹象,只有这条狭窄的公路,小心翼翼的蜿蜒穿过,弱弱地昭示着人类活动的痕迹。
这条公路与可可西里的广袤空间相比,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在可可西里,只有最优秀的基因才能延续,只有最顽强的生命才能生存;
人类还是离它远一点吧。
我希望,无人区永远是可可西里的别名。
高原反应不期而至
通过昆仑山口后,青藏公路在高原上蜿蜒伸展,视野宽阔。
卡车数量多过轿车,青藏线就是西藏的供给保障线和生命线,一刻也不能停歇。
天气变化很快,阴晴不定;时而雪花飘落,时而大雨如注,时而蓝天白云绽放,几乎能看到一年四季的变化。
有时,一团团的白云拥堵在道路上,几乎触手可及。
青藏线上空滚滚的白云
昆仑山口以南约100公里处,就是有名的五道梁,因附近有五道山梁而得名。
这里地高天寒、长冬无夏,以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多变著称,海拔4665米。
由于这一带土壤含汞量较高,植被较少,空气中含氧量相对更低,一般高原反应会在五道梁处非常显现,大部分人到了五道梁都会有高原反应。
五道梁地段
通常认为五道梁是进青藏高原的门槛,是青藏线上最难的地段。
团员中高原反应开始出现,主要症状是头晕、恶心、呕吐感;我个人感觉眼睛发胀,咽喉痛。
雪上加霜的是,道路维修路段越来越多,道路坑洼不平,货车、工程车、小车拥挤在一起,只能慢慢前行。
青藏线修路地段
青藏线是内地通往西藏的大动脉,一刻也不能停顿。
主路施工时,都是在道路旁边开一条便道,这条便道因为没有地基,很容易就被大车压出坑来,还有积水,轿车根本无法通过。
就是高底盘的SUV车,通过稍大一点的坑洼,如果速度稍快,后座乘客几乎被颠簸得腾空而起。
高反,加上颠簸和拥挤,不由得让人心里发急,情绪烦躁起来。
逐渐剧烈的高反,伴着一路的颠簸,我们来到传说中的沱沱河。
长江源头沱沱河
此时是下午14:30分,历时9个小时,行程410公里,这里海拔4600米。
驶过沱沱河大桥,看到前方路边一座加油站,还有一排简易房屋,停着很多大货车,这里就是沱沱河唯一人群聚集的地方,看上去,感觉住宿条件确实不理想。
沱沱河加油站
我们停车休息。
按照马老师的安排,我们不在这里住宿。
拖着愈加沉重的步伐,慢慢走到沱沱河边,毕竟,这是长江的发源地,一定要看看。
沱沱河大桥
沱沱河是长江的源头之一,这是小学地理课本就讲过的。今天能来到这里,是很不容易的事。
河水是深黄的颜色,极像黄河水。
放眼望去,河道并不规整,河水恣意流淌在无边的大地上,放荡不羁,充满野性。
在沱沱河大桥的桥头侧面,有一座转红色建筑,是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可以免费参观。
长江源生态保护站
长江绵延6300多公里,流经11个省市的长江,总体看上去像是一条中国龙。
我们目前就在这里:
保护站有两位年轻的志愿者。
如果时间充足,一定会与他们好好聊聊,但是此刻,气力不支。
保护站两位年轻的志愿者
保护站旁,还有一个长江1号邮局,如果手边有个明信片就好了。
此时,已无意再去购买并投递明信片了,这是个遗憾。
短暂休息后,沿着青藏公路,继续向南行进。
我猜想,此时,马老师心中最理想的下一个目标是当雄县;距离此地还有420公里。
青藏线进藏路线图
此刻,我们还在青海玉树境内,进入藏区后,要跨过安多和那曲两县;我们能赶到那里吗?
这时,随着呆在高海拔地区时间的延长,高反作用下,旅行的新奇感正快速消褪,眩晕和恶心不断袭来,身体也开始变得僵硬,动作愈加迟钝。
大家的话越来越少,每个人都看着别人想着自己:唐古拉山口还没过呢,我还能坚持多久?
此时,有人已开始服药,也有人开始使用压缩氧气。
我作为司机更为艰难,心中不断默念:坚持住,要注意安全,有一车人呢。
虽然我对进藏行程和地理位置非常了解,但此时,也不知道下一站究竟还能走多远,我心里盼望着,赶快找个合适的地方住下来。
道路依旧望不到尽头,破碎路段很多,虽然基本未出现停止不前的情况,但碎石路段,坑洼颠簸还是让人烦躁不堪。
行进过程中,我做了一个观察,在我们进藏方向上,被压坏的路段大多在道路右侧,很多左侧的坑洼也是因为右侧破坏范围扩大造成的。
我进一步观察到,进藏的货车都是满载的,出藏的货车大部分是空车。
超过90%的大货车都是六轴重型车,道路基本上是被满载的进藏货车压坏的。
这说明,青藏公路(109国道,京拉路)对于西藏的物资供应是多么重要,它就是藏民日常生活补给的保障线和生命线。
进出藏的货车日夜不停,这条路的负荷之重,你如何想象也不会过分。
谁也不要幻想着,等今年路修好了,我明年去就很轻松了。
青藏线、川藏线修路是常态,这段路修好了,下段路还要修;修路任务永远不会完结。
想到这些,作为司机,对修路的容忍度提升了。
入住唐古拉兵站
天色逐渐暗淡下来,下起小雨,高反、疲惫和焦灼感不断袭来,车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每个人都处在高反的煎熬之中。
没有尽头的青藏公路
高反,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缠上每个人,让你无法解脱。
在与高反的挣扎中,又行进了将近100公里。对讲机中传来1号车通知,前方有旅店可以休息。
这真是一个及时的好消息,人困马乏,就要坚持不住了。
这是用简易房改建的小餐馆兼旅店,老板是四川人。
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段上,这是唯一可食宿的地方。
此时,看看我们的团员们,有的坐在凳子上闭着眼睛喘着粗气,有的趴在桌子上,头枕双臂,不理睬任何人;有的走路看出明显的晃动,还有人不停地呕吐。
高反袭击了每一个人。
饭店老板说,这里的海拔是4800米!
我们决定就住在这里了,因为再也无力向前走了。
此时,是晚上6:30分,已经开车13个小时,行程571公里!
在高反的持续攻击下,我们已经到达体力的极限。
海拔4800米处的简易旅馆
房间简陋,旱厕,寒冷,热水温吞不开,无洗澡间,只能将就睡一晚。
我们是在什么地方?距离拉萨还有多远?距离最近的村镇安多、那曲、当雄还有多远?
这些数据就在手机地图上,此时,不愿意再花些许气力去查看。
...
入夜,在这个地处海拔4800米高原,寒冷的简易旅店中,吃不下饭,穿上羽绒服+冲锋衣,服用两片安定,和衣而卧。
这一夜,高反挑战了所有人的极限。
有人需要吸氧,充气枕头已毫无用途,手持式压缩氧气压力不足,此时,钢瓶式压缩氧气派上用场。
简易压缩氧气罐毫无用途
钢瓶压缩氧气才给力
这是马老师建议并准备的,我们带了两个钢瓶入藏,关键时刻,显出神威。
尽管困得睁不开眼,但是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怎么呆着也不舒服。
窗外道路上,重型卡车喘着粗气,吃力地向上爬,地面也在颤动。
眼睛胀痛的愈加厉害,使劲按揉太阳穴和眼眶也无济于事;
恍惚间,好像又回到了车上。
无边的戈壁、泥泞坑洼的道路、壮丽的昆仑雪山、死寂的可可西里、浑浊的沱沱河,尽在眼前浮现...
下意识里,突然蹦出一个闪念:我明天还能继续向前走吗?同车的人怎么办?原路返回能行吗?
睁开双眼,我确认一下这不是幻觉,还没到那么严重的程度,一定要扛过去。
翻过身,继续挨过漫漫长夜。
...
凌晨,大部分团员都睡不着觉,在简陋的过厅里诉说各自的体验。
“我走路就好像是地震的感觉”
”我头晕的厉害“
“我困得难受,但是一夜未合眼”
”我吃了两次药,也不管用“
“王大姐呕吐不断”
“我吸氧2个小时,感觉好一点”
“我在过厅的行军床上躺了一会,感觉睡着了一小会”
"海拔太高了,呆时间长了,实在受不了“
...
不经意间,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我们一行12人在海拔4800米的小客栈挨过了寒冷、难熬的一夜。
这是本次环游旅程中最困难的一夜!
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从青海格尔木至西藏的安多,这700公里青藏线是自驾进藏最困难的一段路。
而如果从川藏线进藏,能获得一定的高反免疫,再走青藏线就好多了。
马老师最中意的住宿点是当雄,但是,格尔木至当雄有800多公里,无论如何,一天绝对赶不到。
这个经历将长期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
清晨,天开始放亮,无法入睡,走出门外,顿觉寒风料峭,不由得裹紧上衣。
放眼望去,四周一片霜色,路基上落着一层薄薄的雪粒;汽车风挡玻璃上,雨刷已被冻住,玻璃上冰冻形成的漂亮纹路,清晰可见。
这就是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
穿越唐古拉山口
用过早餐,大家打起精神,鼓起勇气,继续赶路。
刚走了50米远,才看清客栈的隔壁就是唐古拉兵站。我们知道,距离唐古拉山口已经不远了。
唐古拉兵站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兵站
在西藏和四川,每一个镇子,无论多么偏僻,环境多么恶劣,都会有兵站。
我理解,兵站就是解放军的一个最基层的编制;兵站就是军队的末梢神经,他能在第一时间感知到任何外来威胁,并迅速上报,采取必要的行动。
在其他边疆省区,也会有兵站。
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兵站;
我们住在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客栈。
大约行车30公里后,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
大名鼎鼎的唐古拉山口
大名鼎鼎的唐古拉山口并不雄伟,也不壮观,一尊雕塑刻画着修筑青藏线的工程兵形象,一块大石头,刻着海拔高度:5231米。
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水泥地面,塑像就直接矗立在裸露的土地上。雨水、雪水就在四周融化,
不必用太高的人工建筑,它的冷寂、荒凉,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默默注视着勇敢者的脚步。
唐古拉山口标志物
四周起伏的唐古拉山脉,覆盖着皑皑白雪;附近草地上有悠闲的牛群,好奇的注视着我们。
有不少卡车司机下车观光,毕竟,唐古拉山口这个名字太响亮了,来到这里就是对自然的一种宣告:我来了!
继续前行,公路依旧蜿蜒曲折望不到头,戈壁与草原交替陪伴着我们。
高反症状似乎奇迹般减轻了,感觉舒服了一些。也可能有心理因素,既然跨过了海拔最高点,越往前走,海拔越低啊。
空旷的青藏公路
进入西藏地界
穿过唐古拉山口不远,就正式进入西藏界内。一座藏式的牌楼矗立在道路上,这是西藏与青海的界碑。
那个另无数旅行者梦魂牵绕、高远而寒冷、清高而孤寂的西藏,就在眼前了。
青海西藏界碑
进入西藏境内约90公里后,我们越过安多县城,继续前进。
修路的路段开始增多,有些碎石路和坑洼路可能长达十几公里。途中还不时下雨,高原气候就是多变。
坑洼,泥泞,道路越来越难走。
虽然我们理解青藏线的负荷太重了,这条路太重要了,修路是常态,但仍难免心生烦躁。
好不容易通过一段坑洼路,能提速跑一阵,坑洼路很快又来了,这样好路和坏路轮番上阵,把人折腾得够呛。
高反尚未完全消退,外部环境不顺利,再次把人们的情绪打回低谷。
快到那曲县了,约220公里的路程,跑了5个多小时。
下午4点多了,通过对讲机,有人提议在那曲住宿,因为昨晚谁都没休息好。
我对这个建议举双手赞同,因为眼下依然被高反的困扰。
作为本行程的总策划,马老师在1号车上,对此建议不做正面回答,闷头向前跑,被追问到无可躲避的情况下,以”嗯啊“作答,似乎是同意了。
眼看着那曲县城到了,但是由于修路,主路被封,便道绕向另一个方向,1号车顺势沿着新路向前跑,很快将那曲县城抛在了后面。
后面的车没有办法,只好跟着跑。
那曲县至当雄县约150公里。
出了那曲县的修路路段,道路条件奇迹般地好起来,道路沿着山脚伸展开去,
草地、羊群再次出现在视野里,顿时,人变得轻松起来。
大约下午5点钟,车队顺利进入当雄县。
进入当雄县
当雄县城
很快找到一家条件非常好的酒店住下来,稍事休息后,大家一起吃了一段丰盛的晚餐。
进藏路上,最困难的阶段过去了。
当雄县海拔平均4200米,我们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客栈住了一晚,获得了一定的高原免疫力,4000米左右的海拔已经不算什么了。
直到此时,很多人感觉到,坚持到当雄住宿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去往拉萨的路上,途径西藏一个著名景区纳木错,我们计划明天游览纳木错,然后到达拉萨。
提醒各位,自驾从青藏线进藏一定要做好应对高反的准备。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