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西宁市湟中区土门关乡的中台山吗?如果觉得陌生,那上山庄花海呢?如今火遍网络的上山庄花海,其实就在鲜为人知的中台山。
金黄的向日葵、蓝色的鼠尾草、五颜六色的格桑花……漫山遍野的花儿汇聚成花的海洋,令人流连忘返。每年夏秋时节,上山庄花海吸引着众多游客,带动村里的各项发展。上山庄村的变化,就连村民都觉得像是一场梦。
漫山遍野的鲜花令人流连忘返。图片由西海全媒体记者 郭红霞 通讯员 范晓英 摄
荒山变成美丽花海
位于土门关乡的中台山,陪伴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村民们没想到的是,这座荒山,有一天会改变整个村庄,成为全区、全市、乃至全省的网红打卡地。
多年前,为改变上山庄村的贫困现状,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利用本村土地和自然资源,以“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制定了符合上山庄村的扶贫方案,为上山庄村规划了一条持续稳定的发展道路。
2016年,生在上山庄村、长在上山庄村的周玉财怀着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决心,返乡牵头成立青海祥泉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600万元开发了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将花海旅游作为上山庄村的定位,用鲜花铺满曾经的山坡,用旅游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得知山上要种花,很多村民表示不解,种花既不能吃,又没有经济效益。对此,当时的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没少做村民的工作。
一切准备就绪后,公司开始规划建设,流转土地,先后种植各色各类花卉27种,打造千亩花海景区及大型生态园、花市、休闲木屋、游客服务中心、木栈道和石道、观景台、观景长廊、山顶帐篷旅游休闲区、儿童娱乐区等,并完善了景区各项基础设施。
海祥泉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将荒山成功打造成花海,引来了大批游客,还成为了“2017年全国最美花海”。那几年,乡村花海遍地开花,周玉财和村民又集思广益,衍生了“上山庄花药谷”的想法。2018年,景区再辟出1200亩荒地,种植了大黄、桔梗、丹参、金银花等多种中药材,不但极具观赏性,而且能增加花海旅游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花种、香包、枕头等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全村近一半农户
从事乡村旅游业
为了带动村民一同致富,青海祥泉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不仅鼓励贫困户种植果树、绿化树、观赏苗木。同时,景区为上山庄村及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64个,上山庄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115人,根据年龄大小和工作岗位不同,月收入在800元至4500元不等。
旅游旺季,青海祥泉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专门给贫困户建设“贫困户创业街”,免费提供了25个经营摊位,支持村民在景区道路两旁设小吃摊位;支持小吃、土特产经营等商户40多家,个体经营者年收入高的可达5万多元;村集体则通过将300万元扶贫资金投入公司,每年可优先获得30万元的股息分红,在全乡率先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
同时,景区也增添了吃农家饭、游田园景、享休闲乐等活动以及蔬菜水果采摘、民俗文化探访、乡村风情体验等文旅主题活动。公司也帮助村民在景区周边开办农家乐。
花海打造之初,村民温欣梅是第一个摆摊卖小吃的农户。温欣梅说,当时周玉财给她做思想工作,让她在家门口卖狗浇尿等小吃,起初她不太愿意,觉得这赚不了几个钱,后来家里盖了新房,开起了农家院,每年的收入达6万元。
如今的上山庄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2400元左右增长至2万元以上。去年,上山庄花海景区收入7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全村近一半农户从事乡村旅游业。
累计接待游客百万人次
花海火了之后,到上山庄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成了西宁市民周末游、自驾游、短途游的必选地之一。火爆的花海也吸引不少村民回乡创业,为培养和吸引更多人才回乡,上山庄村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村民的培训,提高村民的旅游创业就业能力,帮助更多村民吃上乡村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村民魏金德是青海祥泉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创业早期的员工之一,他主要负责在景区种花、养花。经过两年多的艰苦试验,魏金德为“花海”遴选出33种适地适种鲜花品种,还不断总结经验,采收入库可复种的花种。
“花海更像一个大家庭,只要你愿意来,就能得到一份工作。”魏金德说,比起在外打工的过往,现在的他,收入稳定了,日子也越过越舒心。
“全国最美花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上山庄花海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达百万人次,特别是景区以户外旅游度假为主题,结合怡人的自然风光和乡村人文景致赢得了游客的赞美。
荒山变花田,家园变公园,上山庄村经济的向好发展,吸引了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发展,乡村的空巢化、空心化,以及留守儿童、老人无人照顾的情况,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今的上山庄村,已发展成为集旅游、餐饮、娱乐、住宿、疗养于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从此荒山的路不再曲折,上山庄的山不再荒凉。
延伸阅读
乡村旅游点
成展示青海形象亮丽名片
经过十多年发展,我省乡村旅游逐步形成了一大批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和特色品牌,许多昔日偏僻的乡村,迅速成长为新兴旅游目的地,为全省旅游业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全省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3个、重点乡镇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80个,乡村旅游接待点2325个。
十年来,我省乡村旅游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度假、康养、休闲、体验旅游转变。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能人带户”等多种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一带一品牌、一镇一特色、一村一景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逐步显现,富民增收效果明显。全省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10万人,年均接待游客2000余万人次、收入30多亿元。
累计整合安排财政资金7亿元,在250个村实施乡村旅游项目,推动一批特色古镇村落、景区建设、旅游厕所等项目有效落地,乡村旅游服务环境不断改善,游客满意度持续提升,游客服务中心、休憩休闲、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培育形成了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推出一批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了一批以西宁、海东为主的乡村旅游示范带,开发了一批精品民宿、自驾露营、康养运动、休闲度假等产品,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点,成为展示青海形象的亮丽名片。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