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美食 > 

大庄村:别样的文化别致的美

作者: 时间:2022-07-08 10:34:05 浏览量:

大庄村:别样的文化别致的美

大庄村:别样的文化别致的美

大庄村:别样的文化别致的美

大庄村:别样的文化别致的美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腊月烟光薄,郊园朔气空。岁登通蜡祭,酒熟醵村翁。积雪连长陌,枯桑起大风。村村闻赛鼓,又了一年中”。迎着腊月的寒,踏着腊月的雪,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大庄村,欣赏别样的冬景,感受别样的风情,领略别样的文化。

一冰一饭过出别样腊八

“漫天卷云如舞蝶,风雪相嘻饰苍穹”。有了雪,北方的冬天才不会萧条和单调。我钟情于冬天,更确切地说,我钟情于冬天的雪。我喜欢在银装素裹里,欣赏不同的雪景,品味不同的生活,抒发不同的情愫。由于雪天路滑,距互助县城仅有数公里的大庄村,便是我此次的目的地。

沿平大公路驱车缓慢东行,约七公里处,便可看见大庄村的村门,与其它村子的村门相比较,凸显出少有的端庄与大气且不失民族特色。大庄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土族古村落,村口显眼的位置,矗立着土族特有的“太阳花”和“轮子秋”的大型雕塑,貌似喜迎八方来客驾临大庄村。原以为雪天的村庄是冷寂的,村民都会享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惬意生活,却不曾想传统的腊八节打破了冬日村庄该有的宁静。在中国大部分人印象中,腊八节无非就是喝腊八粥,但这里土族人民的腊八节与众不同。土族大多信奉佛教,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出家修道,经过了六年的苦行生活,仍然没有能在精神上摆脱各种苦恼,且已经饥饿疲惫到了极点,幸好有一位牧女给他送来奶粥,使他恢复体力。然后在菩提树下静思七天七夜,终于觉悟成佛。于是佛教便把这一天作为“成道节”,而这一天就是农历腊月初八,遂以煮粥供佛纪念,称为“腊八粥”。互助土族在腊八节这天,要到河边敲取冰块,俗称“腊八冰”,而后将冰块分别放置在门口、屋檐、柜子、粪堆以及庄稼地里,以示人畜平安、庄稼丰收。再将冰块化水烧开,放入土豆块,再撒上面粉搅成粥状,配上酸菜及各种佐料,就成了一顿特殊的“搅团饭”。按传统习俗,在吃搅团饭之前,先要盛出第一碗,用手指蘸着,在院内各门上画一个“十”字,祷告十方,祈求佛祖,保佑安康。

过了腊八就是年。以当地人的说法,吃了搅团之后,就糊住了心眼,所以开始大肆挥霍,杀猪宰羊、烤炸馍馍、饮酒吃肉,一直到过完春节乃至农历二月二吃完蚕豆弹开心眼才结束。而这期间都是家族和邻里相互帮忙,相互馈赠美食,表现出土族人尊老、互助、和睦的传统美德。

走在村道上,除了道路两旁各种白雪覆盖下仍显苍劲的树木外,更夺人眼球的是每家每户那独具匠心、形态各异的木雕花纹大门。走近细看,每一户木门的雕刻图案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牡丹象征富贵、蝙蝠代表有福、花瓶预示平安等各种极有寓意的图案,表明了土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一水一寺福泽万千民众

土族人是崇尚自然万物的民族,尤其是对生命之源的水更为注重。据说村里有108个直通龙王山的泉眼,常年渗出清澈的泉水,供村里人生活之用,被村民称之为“神泉”。为了保护水源,村民们将较大的几口泉眼用砖石修砌加固,并修建廊亭及栈道,方便村民前来取水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每逢重大节日,人们还会到泉眼处煨桑及跪拜,以示对神泉的敬畏。顺着潺潺的泉水而下,在几股泉水汇合的地方,横跨着修了一处祈福地,安装有三个体积较大的转经筒,底部连接到泉水里,以泉水的动力带动转经筒,泉水不息,经筒不停。泉水孕育着村民,经筒福佑着百姓。

村里的土族群众对神佛信仰意识比较浓厚,且具有与其他民族、地域不同的许多信仰特点。村中央有一座本地人称之为“本康”的木质两层阁楼,据说里面供奉着10万尊泥土制成的佛像,因此这里成了村民的祈福地之一。而村子的另一端,有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寺院——广福寺。据说里面供奉着赤龙、白龙、黑龙三位龙王。相传明朝年间,有五位龙王的化身来到大庄村及周边地区,为这里的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后来变成塑像,被村民供在庙里。多年后两尊塑像被人偷走,剩下的三位龙王一直被供奉在广福寺内,保佑一方平安。

这种将佛教与道教相融合的民间信仰,是这里的土族民众对世俗愿望的一种呈现方式,而最终的目的都是祈福与避祸。另一方面更多地呈现了这里不一样的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

一针一线绣出美好生活

行走在土族的村落里,土族阿姑的七彩民族服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由于穿戴习惯逐渐改变,除了重大节日及隆重活动以外,现在也很少能欣赏到美丽的七彩盘绣服装了。

为了让自己一饱盘绣的眼福,经多方打听,才有幸拜访土族盘绣技艺传承人麻宝琴老人。老人现年75岁,但身体依然很健朗,每天都坚持做绣品。热情好客的老人一边展示着自己的作品,一边讲述着盘绣的故事。盘绣是青海土族独有的传统刺绣,土族小女一般从小就跟随母亲或长辈学习刺绣,在待字闺中的两年间,就要独立完成各种绣品,作为自己的嫁妆。出嫁前,她们要拿出待嫁前所绣的衣服、佩饰、鞋袜等绣品,展示女儿家的心灵手巧,并将部分绣品赠送给婆家的亲戚或朋友。而婚后有了儿女,她们又会像当初自己的母亲那样,悉心传授这种技艺。而如今年事已高的麻宝琴老人,将自己毕生技艺,倾囊相授于自己的长媳何腊月索,她相信自己的儿媳肯定能更好地将这门技艺传承并发扬下去。

一针一线勾勒出了属于自己的七彩人生,感受时光的流淌,生活的曼妙多姿。一针一线,虽不起眼,却能创造锦绣繁华,更能展现盘绣艺术的美妙,更能凸显土族文化的魅力,凭借着一股韧劲儿,土族儿女们以工匠精神传承着土族盘绣文化,尽情诠释着土族针线功夫。

针、七彩线这些小物件虽然小巧,但在土族儿女灵巧的双手间却凝聚着互助土族盘绣文化的深厚底蕴。一针一线的穿梭不仅是为了在绣布上增添特色装饰,它还用独特的方式帮助土族人民留存记忆。

有人说做盘绣的过程就是自我对话的过程,不断地思考局部与整体的色彩搭配、硬朗与柔美的完美结合,把这些心思化作一针一线,细细地缝在绣布上,这样的慢工细作才是还原了生活本来的样子。盘绣就是经过了时光的流淌,沉淀出了生活的甘甜和美好,勾勒出了土族儿女美好生活的绚丽画卷。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