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历史名人录分为两篇"古代名人篇","近现代名人篇",以1840年为界,希望各位多多支持。
青海省,简称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宁。位于中国西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被称为“三江源”。青海历史悠久,早在2万年前青海就有人居住,西周时期,就与中原地区发生政治、经济联系。青海历史上出过许多名人,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有哪些名人吧,欢迎各位朋友补充,让我们铭记那些在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
无弋爰剑(公元前436—?),羌族,出生在青海锡支河首,战国初期羌人首领。
秦厉公时为秦国俘获,以为奴隶。后来得逃亡归故土,秦人追之急,藏在岩穴之中,以免再被俘虏。羌人说,爰剑藏穴中时,秦人焚烧洞口时,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爰剑既出,又与劓女于野相遇,遂成夫妇,劓女耻其容貌,被发覆面,羌人因以为俗,遂都逃亡入三河之间。诸羌见爰剑被焚烧不死,以为他是神,都敬畏他,推举他为豪,被古羌人视为首领,河湟之间五谷少,禽兽多,以射猎为事,爰剑教他们耕田畜牧,羌人称其为无弋。
北宫伯玉(?~187年),复姓北宫,字伯玉,凉州金城郡(今甘肃省兰州市)人,东汉末年羌胡首领,凉州割据军阀之一。
中平元年(184年),响应太平道首领张角的黄巾起义,联合西凉土豪宋杨等人发动叛乱,胁迫韩遂、边章等人入伙,推举边章为主,打败车骑将军皇甫嵩及西中郎将董卓征讨,拥有十万之众。中平四年(187年),韩遂发动兵变,将其杀死。
韩遂(?—215年),原姓名韩约,字文约,凉州金城郡(今甘肃省兰州市)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韩遂最初闻名于西州,被羌胡叛军劫持,并推举为首领,于是以诛杀宦官为名,举兵十万叛乱。先后与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抗衡,引起天下骚动。后来接受朝廷招安,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韩遂曾与马腾结为异姓兄弟,后来二人关系破裂。袁绍、曹操相争之际,马腾、韩遂被钟繇说服,依附于曹操。建安十六年(211年),关西诸侯共同推举韩遂为都督,起兵反叛曹操,兵败于渭南,韩遂逃奔凉州,后又为夏侯渊所败,不久后逝世(一说被杀),享年七十余岁。
明元郭皇后(?—264年2月8日),西平郡西都县(今青海西宁)人,魏明帝曹叡的皇后。
郭氏出身于凉州大族西平郭氏。曹魏黄初年间(220年—226年),西平郡反叛朝廷,郭氏遂被没收入宫。黄初七年(226年)曹叡即位,对郭氏颇为喜爱,封她为夫人。景初二年(238年),曹叡病重之际,册立她为皇后。景初三年(239年)曹叡去世,八岁的皇太子曹芳即位,尊郭氏为皇太后。由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曹芳被废后,郭氏历任曹髦、曹奂两朝皇太后。景元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264年2月8日)郭氏去世,谥号明元皇后,与曹叡合葬高平陵。
武威武王秃发乌孤(?—399年),河西鲜卑人,十六国时期南凉开国君主。
父亲秃发思复鞬死后,继任秃发部首领之位。 后凉龙飞元年(396年)后凉王吕光遣使署征南大将军、益州牧、左贤王,乌孤不受,龙飞五年(397年)正月叛后凉,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改年号太初,即出兵代凉,攻克金城,在街亭打败后凉将军窦荀。398年改称武威王。太初三年(399年)因酒后坠马伤及肋骨,回宫后不久病情加重,后不治而亡,谥武王,庙号烈祖。
源贺(407年—479年),原名秃发破羌,字贺豆跋,西平郡乐都县(今青海省乐都县)人,鲜卑族,北魏时期名臣、将领。
南凉亡国后,源贺随众投降西秦,父亲秃发傉檀被杀后,源贺逃往北凉,后又投奔北魏,得到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赏识,赐姓源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后,屡立军功,拜平西将军,封西平郡侯。太延五年(439年),大破北凉有功,封为西平郡公,迁征西将军、殿中尚书,赐名源贺。正平二年(452年),参与诛杀宗爱和迎立皇孙拓跋濬的行动,迁征北将军、给事中,封为西平郡王。转征南将军、冀州刺史,封陇西郡王,治理冀州政绩卓著,屡得嘉奖。天安元年(466年),拜太尉,在献文帝拓跋弘谋议禅位时,源贺联合尚书陆馛持节拥立太子元宏即位为帝。晚年征讨河西敕勒叛乱。太和三年(479年)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赐谥为宣,以帝王礼制葬于云中金陵。
图片与内容无关
刘容,生卒年不详,字仲宽,青海西宁人,元朝官员。
刘容自幼聪明、善骑射,喜读书。元世祖中统初年,被国师推荐,入侍皇太子真金,掌库藏,有暇即向国子祭酒许衡请教,许衡也推荐他。至元七年(1270年),元世祖命他权中书省掾。事毕恢复前职,以忠直著称。至元十五年(1278年)奉命去江西,抚慰新近归附的百姓,他回京献给太子书籍数车。后来担任太子司议,改秘书监。在任广平路总管时,妥善解决了富民同姓争夺财产的问题,皇子云南王至汴京,其达鲁花赤想要厚敛,刘容请去减其费,在任上病逝。
宗喀巴(1357年—1419年),宗喀巴本名罗桑扎巴(善慧称吉祥),青海人。
他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佛教理论家。在中国西藏、青海、内蒙、甘肃、北京等地区的喇嘛寺院里,都有宗喀巴塑像,有的是泥塑涂金,有的是以钢铸成。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10月25日,宗喀巴在拉萨甘丹寺圆寂,时年63岁。圆寂时,将自己的衣帽传给贾曹杰,于是贾曹杰继承了甘丹寺住持之位。藏传佛教史上将宗喀巴大师、嘉曹杰、克主杰合称为“师徒三尊”。
宗喀巴本名罗桑扎巴(善慧称吉祥),这是受沙弥戒时的名称。由于诞生于“宗喀”,为示尊重,人们以地名尊称大师为“宗喀巴”。
张问仁(1531年12月1日—1605年),字以元,陕西西宁卫军籍(今甘肃西宁),明朝政治人物。
出生于书香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乙卯科(1555年)陕西乡试第四十二名举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式丙辰科会试中式第二百三十六名,廷试三甲第八十八名进士。吏部观政,授山西泽州阳城县知县,三十八年升工部主事,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擢员外郎,升郎中,升山东按察司佥事,四十四年乙丑转布政司参议,昌平兵备,以终养致仕。
柴国柱(1568年一1625年),字擎霄,号峨峰,西宁卫清水堡(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明代名将。
他是周世宗柴荣后裔。万历中由世荫历西宁守备,骁勇善射,后来跟随参将达云击寇于南川,国柱勇冠三军,被录功晋升为都指挥佥事,当时寇盗边,每为国柱所挫败。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参与湟中之役,以功进都指挥佥事,累擢凉州副总兵、陕西总兵官,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担任甘肃总兵官、都督府右都督,与杜松、刘等同被召,赴援辽东讨伐努尔哈赤。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由于熊廷弼推荐,以辽东总兵官驻守沈阳,天启初年,功加左都督。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二十五日病逝。有弟柴国栋,于萨尔浒之战战殁。
杨应琚(1696年—1766年),字佩之,号松门,青海西宁人,清朝大臣。
他是汉军正白旗人,雍正七年由荫生授户部员外郎,乾隆时,擢山西河东道,寻调甘肃西宁道。于1754年5月3日-1757年8月31日期间,奉旨接替策楞担任两广总督。全名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的该官职,是兼辖广西地区的广东、广西两省之最高统治者,亦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后调闽浙总督,再移陕甘总督。拜东阁大学士。乾隆三十一年任云贵总督。时滇缅间土司屡与缅人冲突,他到任后,督师攻缅,战败且虚报战功,被清廷召还,削籍逮问勒令自尽。有子杨重英。
图片与内容无关
马进良(?—1717年),字栋宇,青海西宁人,清朝将领。
初入伍,隶属孙思克军,从攻平凉,辅臣拒战,贼斫孙思克手,进良闻之,曰:“斫我总兵手,我必杀之!”乃入贼阵,逐斫思克手者杀之,身被数创。叙功,累迁游击。思克请补中军参将,格部议,上特允之。复再迁,授古北口总兵。上征噶尔丹,命将千五百人从,擢直隶提督,马进良在直隶提督任上,整饬营伍,训练严明,军政皆佳,受到康熙谕奖。马进良在古北口度过了将近二十个年头。康熙五十二年(一说五十三年,公元1713或1714年),马进良“以老乞休”,康熙览其疏“情词恳切”,命以原官致性,辞官归乡,家乡一时引为光荣,马进良在西宁北关修建了一个礼拜寺。康熙五十六年 (1717年)卒于家。康熙十分悲痛,说:“马进良效力多年,勤劳掘著,予告末久,忽闻温逝,朕心深表轶侧。”谥号襄毅。《西宁府新志》上说他“居衷诚笃”,“已入乡贤”。
李世泰(1736年—?),清代上川口(今青海民和县)人,医生。
少年时喜好医道,刻苦攻读,手不释卷,弱冠悬壶应诊。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以家族堂名——“光裕堂”为其医堂名,济世行医,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袭职,以防守省城有功,加级从三品。虽居官,却常为人治病,有药到病除之效,声誉远播,乾隆五十年,毅然辞职,至西宁纸房街开业行医,不论贵贱贫富长幼妇孺,均认真诊治,因成名医。嘉庆十八年告休,他通典晓理,精通内外妇儿,尤长妇儿。著有《光裕堂医论》、《斗门方注》、《光裕堂医理精微》、《胎产要言》、《光裕堂医方》、《光裕堂医案》等,均未见传世。另撰辑《光裕堂妇人科良方》(1762)、《光裕堂小儿科良方》(1763)、《光裕堂内科良方》(1766)、《光裕堂外科良方》(1768)传世。
他的第七世孙李积敏(字慎言,号泰乐)为中医疑难病学科创始人及理论奠基人,传承其学术医技。
苏四十三(1729年—1781年),人称尕苏阿訇,撒拉族,循化(今属青海)人,中国清代乾隆年间撒拉族、回族反清起义首领之一。
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循化撒拉族中新教和老教发生冲突,清朝官府支持老教地主。他和韩二个等人率领新教徒反抗斗争,一举攻陷河州(今临夏),直攻兰州,占领城西南高山。后来清政府派军镇压,他据守华林山,失守后,退入华林寺,清兵火烧华林寺,他血战而死。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