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
文/顾锁英
捧起这本珍爱的《金银滩文学》,我的耳畔就响起世界名曲“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首歌的诞生地就在青海金银滩草原。
据说1939年7月,王洛宾跟随导演到青海海北金银滩草原拍摄电影和采风,巧遇一位当地被选入成为演员的萨耶卓玛姑娘,在同台演出过程中王洛宾灼热的眼神被卓玛察觉捕捉到,卓玛就用牧羊鞭轻轻地抽打了他一鞭子,使王洛宾彻底爱上了她。返回途中,王洛宾在骆驼背上想起卓玛姑娘美丽动人的形象,令他产生了创作此歌的激情和欲望。他用了三个晚上的时间,创作了这首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怎么也没想到若干年后的今天,由湖南著名作家、诗人、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客座教授、德令哈市作协荣誉主席甘建华老师亲自策划、组稿、总编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离开青海情系高原海内外诗人36家专辑》几经辗转,最后恰巧也扎根、落户在青海优秀期刊《金银滩文学》。这是海内外36家用文字共同演奏的一曲无声的协奏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同样响彻大江南北、响彻海内外,响彻在青海、海北金银滩草原······
王洛宾创作的世界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表达着王洛宾先生对青海这片土地、对金银滩无垠的戈壁、辽阔的草原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青海各族民众的热爱,也是他为青海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奉献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
甘建华先生此次从策划、组稿、编审、推送,到最后成刊的整个艰辛过程,同样表达了他对青海这片土地一份深深的痴爱之情,也为青海高原留下了弥足珍贵、难得的文化印记和诗歌谱系。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82年初,甘建华老师追随曾从军父亲的足迹,踏上了柴达木这片土地生活、学习、工作。1983年在青海师范大学就读地理学专业的他,就深爱着文学。19岁的他就主持创办了青藏高原历史上第一个大学生文学社团——湟水河文学社,并创办了同名诗刊,汇入了当时大学生文学创作的汹涌浪潮。他还担任青海师范大学广播站站长,参与编辑《青海师大报》等等。临近毕业,他又主编印行了青藏高原第一本大学生文学作品选集《这里也是一片沃土》。他放弃留在省城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奔赴柴达木油田,曾先后担任《青海石油报》记者、《青海冷湖电视台》总编室主任,直至1992年调回故乡湖南衡阳,在《衡阳日报》任首席记者等。
多年来,甘建华先生在创作上取得辉煌成就,因此他也屡屡获得诸多殊荣:曾先后获得首届昆仑文学艺术奖和第七届冰心散文奖及首届丝路散文奖、“青海省首届青年文学奖”、“第二届中华铁人文学奖”、“衡阳市首届杰出记者”、“湖南省首届十佳青年记者”、“湖南省第三届十佳新闻工作者”、“中国第四届范长江新闻提名奖”等。他先后出版了多部青海题材的文学、文史巨著《西部之西》《冷湖那个地方》《柴达木文事》《盆地风雅》等,主编出版了散文选本《名家笔下的柴达木》《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天边的尕斯库勒湖》,诗歌选本《云彩里悬挂着昆仑山》《在那遥远的地方——离开青海情系高原海内外诗人36家专辑》等。他虽身居衡阳,却情系高原。他除了撰写、主编了多部有关他家乡衡阳的文史书籍以外,他将笔触一直伸向他曾生活、工作过的青海柴达木。
青海,确实是个被称作中国风光最极致的地方!她既野性、荒凉又圣洁。中国最大的盐湖,天空之境,茶卡盐湖;散落人间的美玉,翡翠湖、世界唯一的水上雅丹······只要你踏上她的土地走一遭,就会震撼你的心魄,就会让你怀想一生!那里的美,是任何地方无法比拟的。有人说,那里是苍凉与大美的共存、是荒寂与宝藏的同生、是黄沙与碧湖的辉映、也是草原与雪山的相连。闻名遐迩的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神奇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雅丹地貌群,是世界上延伸最长的雅丹地貌群,每每汽车穿行其中,穿过她的腹地,就会有种恍若隔世、穿越原始星球之感!那种感觉,是在内陆城市或边城风景中永远都无法体味和找到的······
沉寂了近40年,坐落在柴达木深处青甘新三省交界处的石油工业遗址冷湖石油小镇,见证了她曾经的辉煌,目前该石油小镇已成为网红打卡地;茫崖石棉老矿区,也在2020年12月31日成为青海首个国家级工业遗产项目,并将该遗产项目列入“青海省海西州红色教育基地”,已完成挂牌,未来,还将打造驻地“石棉工业特色小镇”。那里,同样也见证、记录了62年来中国石棉工业的壮大和中国早期工业起步与发展的艰辛、成长与辉煌,见证了几代茫棉人为之努力、奋斗、拼搏的历程,现在也成了网红打卡地; 2018年12月17日才被挂牌设市的号称我国最孤独、最美丽年轻的茫崖市,随着互联网的发达,目前也成了世界网红打卡地。因为茫崖拥有悠久的历史、拥有极其丰厚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除了石油遗址、石棉遗址,其中还有著名的外星人遗址、张骞丝路、翡翠湖、千佛崖等。
曾在如此大美青海、柴达木、柴达木深处的茫崖生活、工作十余年的甘建华先生,从2020年深秋开始,尽管他当时身为董事长等职非常忙碌、还要兼写作、编撰、出书。但他还是继续尽心做着歌颂青海、歌颂柴达木、歌颂茫崖的具有伟大文化功德之事。他才华四溢、知识渊博、文采斐然、激情澎湃,文化视野不但宽广且独到独特。他投入了所有的时间与精力,着手通过各种关系和线索,寻找、打听曾在青海工作、生活过的作家诗人,拟策划、组稿,编撰一本《在那遥远的地方——离开青海情系高原海内外诗人诗歌专辑》。
起初, 经多方联系,寻找到近百家,他(她)中间有教师、专家、作协主席、记者、教授、工程师、高级编辑、文学博士、校长、退役军人等等,最终遴选成刊36家,星散中国22座城市和海外3个国家的三代诗人,总计148页,上刊291首,有幸我也入选海内外36家之一。
每次约稿,甘建华老师都要一一通知、耐心交代、细心审阅。尤其第二版校对时,甘老师再三叮嘱我们:请注意诗歌标题大小是否统一、文字差错、标点符号,尽量争取不出差错。
从此,这海内外36家倾情抒发、抒写自己离开青海,情系高原,对青海那片热土的眷恋、深爱之作,便被甘建华老师一组一组推送到北京中诗网首页头条刊发,累计推送了10余次,引起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几个帖子的阅读量都超过了7万至10万人次,电子诗集接近20万。这期间,甘建华老师还尽量将大家的诗作多渠道地展示发表。他利用他的人脉优势,又将部分诗作推送刊发到《台客诗刊》《青海日报》《格尔木日报》等等。他又受聘于青海优秀期刊《巴音河》主编了诗歌专刊号。为了海内外诗人36家成刊出版,他多次电话、微信、书信找过相关单位、领导。据主编甘建华老师透露,后来经青海诗人刘大伟牵线,得海北州作协主席、《金银滩文学》主编原上草(赵元文)的慨然允诺鼎力相助,经请示海北州委领导同意,2021年年末,才最后落实邀请由甘建华老师主编在青海优秀文学期刊《金银滩文学》杂志2022年第1期专号刊发出版。甘建华老师深深感言:“心中悬吊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令人感佩的是,与我素不相识的原上草,年前因病已经提前退休,却主动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硬是在新年伊始将本期诗歌专号编定。”
是呵,此诗歌专辑一路走来,付出了甘建华主编多少的心血!为了这本诗集,他废寝忘食、通宵达旦。这部诗集犹如甘建华主编精心孕育的新生儿,带着她,呵护着她,给她寻找着完满的落户定居地······
深冬的一天,在主编甘建华老师发的朋友圈欣喜地读到:
岁末惊喜!收到《金银滩文学》2022年第1期样刊两本,《在那遥远的地方——离开青海情系高原海内外诗人36家专号》。原上草主编,本人特邀主编组稿,西宁德隆公司印制,真是令人喜不自禁爱不释手。希望各位文友关注查收《金银滩文学》编辑部发出的样刊和稿费。
分享着甘建华老师心中的喜悦和轻松,体会着甘建华老师这一年半时间为大家,为这本诗歌专辑的付出与辛劳,点点滴滴感恩于心!
为了让青海《金银滩文学》这本诗集专号得到更广泛的传颂, 3月9日,甘建华老师又组织、号召在湖南衡阳著名旅游景区岐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麓,与衡阳县岐山联合学校800余名师生成功举办了青海《金银滩文学》诗歌专号朗诵会,衡阳数十位知名文化人士及当地党政领导共同品尝了这台丰盛的现代新诗大餐,架起了青海与湖南两地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期间,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文联发来贺信。至目前为止,已有学习强国平台、人民网湖南要闻、人民日报金台资讯、新浪网、网易、中诗网、香港大公网、湖南作家网、衡阳日报、掌上衡阳客户端、衡阳新闻网、今日头条、财经头条等官媒大网报道。
春意漫过,初夏来临…
雄伟的昆仑山下,绿草茵茵。牧羊人赶着羊群,徜徉在无边的草原…
我们散居在海内外诗人36家,在总策划、总编导、总指挥及大提琴手甘建华先生的号召带领下,用心、用情,用手中的笔,共同演奏着一曲来自高原的天籁之音——在那遥远的地方......
顾锁英,又名:顾凡,女。江苏常州人。曾先后从事教师、记者工作。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级高级摄影师、《中国作家在线》驻站、签约作家。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摄影、美术、文学作品近万余幅(篇)。多次在全国举办的摄影、美术、文学大展大赛中荣获一、二等奖。摄影作品曾荣获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七个一工程”二等奖;文学作品曾荣获第五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首届李清照全国文学大赛二等奖”、连续三年荣获中国散文年会散文二等奖、《中国西部散文》黑马奖;曾有散文作品被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专题片用作解说词、美术作品曾荣获全国诗书画家年会创作大赛二等奖等。其个人传略资料已被辑入国家级出版发行的多种版本的大型典籍。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