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青海黄河流域。(资料图) 李玉峰 摄
中新网西宁9月14日电 题:“黄河水塔”青海:扛起源头责任,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作者 张明 张添福
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作为黄河源头区和干流区,向下游提供了近一半的优质源头活水,是名副其实的“黄河水塔”,水情特殊,责任特殊。
中新网记者14日从青海省水利厅获悉,近三年来,青海扎实做好黄河源头及干流的水生态、水环境、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水保护与治理重点工作,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而贡献力量。
图为青海黄河流域化隆段的天鹅。(资料图) 李玉峰 摄
据悉,青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继出台实施了《保护中华水塔行动纲要》《关于青海省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华水塔水生态保护规划》《青海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等政策措施和重点规划,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着力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着力优化水资源配置而提供了战略性的顶层设计和可操作性的行动策划。
九曲黄河,蜿蜒而下,泥沙含量极高的黄河在青海省贵德县段清澈无比,素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美誉。
贵德县水利部门负责人介绍,面对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贵德县建立健全河湖管护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监督体系,水陆齐抓、治管并举、标本兼治,232名三级河湖长和126名河湖管护员切实扛起责任,严格执行巡河制度,投入资金1188万元,拆除违法建筑5.42万平方米,整改非法侵占河道设施6.5万立方米,河湖面貌日渐亮丽。
图为青海黄河流域自然生态。(资料图) 李玉峰 摄
护好“盆中的水”,也要管好“盛水的盆”。青海深入开展“守护母亲河、推进大治理”、黄河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河道采砂、生态基流、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黄河干流循化波浪滩旅游观光园、贵德水车广场、平安富硒桥等一批投资大、整治难的侵占河湖岸线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黄河流域西宁市的南川河、北川河连贯起城市的发展,随着一批重点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落地实施,一系列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城区水系景观带也连起了人们身边的幸福河。
水景和绿景占全园面积的70%以上的北川河湿地公园、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南川河水际公园、占地508.7公顷的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家门口的幸福河不仅让当地民众感受到了幸福,也为白鹭、白鹡鸰等野生动物提供了繁育栖息的地方。
同时,青海依托梯田建设,形成“梯田+科技+地膜+马铃薯”浅山干旱区农业发展模式、“梯田+科技+青稞油菜豌豆燕麦”脑山区农业发展模式和“梯田+科技+土地流转给企业+药材”集约特色种植发展模式,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水土保持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善于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暴雨来了,赶快撤离!”8月12日,民和县水利局收到气象预报——局部强降雨量将达到100毫米以上。相关部门立即发布预警信息,全县126个山洪灾害危险区民众600多户2000余人在暴雨前安全转移,未造成人员伤亡。
青海省水利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青海坚持以“防”为主,做好“预”字文章。黄河干流青海段沿岸是青海汉、藏、回、撒拉等多民族聚居区和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区,防洪基础设施薄弱,个别河段冲刷、崩岸现象严重,为改善黄河干流水情水势,保障沿黄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启动黄河干流青海段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完成护岸建设151.3公里、堤防29.578公里,完成干流河道治理长度140公里,涉及人口7.57万、耕地3.81万亩、林地1.88万亩、草地3.27万亩、公路56公里。
如今,坐落在黄河边的尖扎县“黄河民宿第一村”来玉村的水文化主题公园格外引人注目。
入口处的全国节约用水吉祥物“霖霖”、自动化感应的宣传扩音设备、随处可见的节水宣传标牌和节水器具与当地的生活与风情景观融为一体。黄南州尖扎县依托黄河沿岸地理资源的独特优势,将节水融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打造了黄河之滨少数民族节水样板县,节水意识真正走入了牧民心中。
据悉,青海省西宁、格尔木、德令哈获得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19个县(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累计创建51家水利行业节水机关、680家省级节水型单位、304个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16家省级节水型企业和3所省级节水型高校,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完)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