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青海汉族(包括小部分李姓)来历的传说甚至一些家谱家乘谱牒之记载,多指向明朝京畿(首都南京)移民,其一指向扮演马皇后被发配(珠玑巷说),其二驻军及家属屯垦戍边举家迁移(大仓李说)。
但李氏土司家族来到青海的记载,更早可追溯至唐,其亦有两说,西夏拓跋后裔说,沙陀晋王后裔说。
拓跋思恭,西夏党项。沙陀晋王,唐季克用。系青海河湟李氏(李土司后裔)祖源之两大争议课题。就此把我族排除在明朝京畿移民后裔之列。
河湟李氏谱牒中鲜有记载始祖为明朝京畿(南京)移民后裔者,例如小南川河湾李氏、上洛麻李氏,虽有“希(或席)辈”开埠青海始祖名讳,但与我族同字辈次先祖不在一个时间段。
我族究竟为拓跋后裔,还是沙陀晋王后裔,至今争议辩论方各执一词,亦无确切定论,亦无新的探索发现,但对赏哥祖始之脉络无争议。至目前,族人对祖宗之溯源基本趋向于东府六门二十二世孙李鸿仪考正结论(民国十四年元月十五日),即:
(青海民和)享堂(李氏)神道碑文云。公讳英。字士杰。其先出元魏。至唐拓跋思恭。以平黄巢功。赐姓李氏。世长西夏。自宋及元。以武勋显白者甚众。其居西宁曰赏哥。观此吾家世系之由来。盖彰彰矣。但吾族各门宗谱世系。皆以晋王为冠。西夏为其苗裔。余详览各史所载。晋王与思恭。同为唐季名臣。同时讨巢树勋。惟晋王之父。唐僖宗赐姓名李国昌。传至从珂。其后无考。思恭唐昭宗赐姓为李。封夏国公。其子孙历梁、唐、晋、汉、周。世官夏州节度使。养精蓄锐。殆有独立国之资格。故炎宋受命。对于夏地咫尺未收。元昊建国称帝。虎踞西北。子孙绵绵延延以胤帝系。与宋辽金成鼎足之势。统考世系。与神道碑文相符。明知族谱之载晋王世系者。不免以讹传讹矣。兹修斯谱。冠以元魏。以明先世之所自。又以思恭为著姓鼻祖。赏哥为入居西宁始祖。至晋王世系。完全删除。以免李戴张冠之诮。阅者于校正之间。庶其谅之。
黑嘴堡李氏猫儿刺沟分支(包括作者),为李赏哥之苗裔,管吉禄季子监昝,生鲁矢加,鲁矢加生五子,长子锁南多尔只(中府第一门)袭宝通职,称宝通大人,分住互助县红崖子沟下土官村,后迁居湟中黑咀堡、猫儿刺沟、巴浪等处;次子藏卜(中府第二门),袭千户职,分居乐都双塔沟千户台;季子矢喇(中府第三门),袭镇抚职,分居乐都双塔沟李家咀、李家台等地;四子李武(中府第四门),归为粮农,分居乐都白崖子;幼子绰矢的星吉,乐都水磨沟慧隆寺主持,习梵僧者也。
我族从乐都双塔沟易居互助红崖子沟下土关(时间不详待考),第六世祖“喇嘛太爷”索南多只(中府始祖),先僧后俗,从下土关徙居西川黑嘴堡,子孙繁衍,人丁兴旺,枝繁叶茂,如今遍布河湟各地,尤以猫儿刺沟(曾称泉小庄)、西纳川、湟源等地较为集聚,分谱多支,门第兴隆,才俊辈出,仕农工商,党政军学,各有建树,仁人志士,层出不群,各领风骚,声名远扬。
黑嘴堡分支(中府一门)又分三大支系,四方聚居,脉络清晰,世系派行后半部分明显区别于东府十三门、西府十门,与近在咫尺的云谷川(李家山镇辖域)李氏世系派行也大相径庭,除了李家山村之德盛支,与其他村之李姓皆“不属于一个巷道”,其中缘由与我族第三支系作相祖与土司兴讼(打官司),脱离土司管制,被土司家谱移除后,徙居西川偏山沟脑,另起炉灶,新立派行,谱系有别而不如关系。作相祖功绩记录的发现,也为中府一门宗祖“宁做皇家赤子,不为势豪奴隶”亮实先锋人证。
经鸿仪、培业父子考正,黑嘴堡李氏为中府一门无疑。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