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三江之源万物生

作者: 时间:2022-10-06 12:47:34 浏览量:

本报记者 | 李韶辉

三江源腹地“高原精灵”频频出镜、1.7万余名生态管护员逐步纳入三江源国家公园工会组织、《三江源国家公园勘界立标项目实施方案》通过评审……自2021年10月正式设立以来,中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扎实推进、蹄疾步稳。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守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牢记“国之大者”、勇担“国家使命”、肩负“源头责任”,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者们笃定前行。

三江之源万物生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生态畜牧业,在促进乡村振兴的同时,也有效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图为在曲麻莱县,牦牛在草原上觅食。

三江之源万物生

约古宗列曲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麻多乡,这里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区。三江源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建立"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园区内每户有1名生态管护员。图为在约古宗列曲附近,生态管护员才仁扎西驾驶摩托车巡护。 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攥指成拳,一江清水向东流

4月末,黄河源头“姊妹湖”——鄂陵湖和扎陵湖春波浩渺、清澈澄碧。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资源环境执法局执法大队队长李才让措正忙着带队例行巡查,行走在湖畔,时而鹰鹫在头顶盘旋,藏野驴、藏原羚在不远处悠闲漫步。

李才让措以前在草原站工作,“草场监督执法是我的职责,而打击非法占地、盗采矿产又是国土部门的事,水污染有环保执法,水土保持有水利执法,非法捕捞这‘姊妹湖’里的鱼类,又归渔政执法管,我们各自对接上级的工作,谁也不会‘越界’。”她感慨道,一旦出现盗采,草场、矿产破坏了,水也污染了,就得公安、国土、环保几家联合出动,而现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管理保护,执法效率、监管能力大大增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重点改革任务。2015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6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标志着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启动。

创新体制机制,破解“九龙治水”。三江源国家公园整合试点区内6类15个保护地及相应管理机构,按照不新增行政事业编制,“编随职转、人随事走”的原则,调整划转409个编制,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和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管委会,形成“一园三区”统一管理机构,建立以管理局为龙头、管委会为支撑、保护站为基地、辐射到村的新型生态保护管理体制。同时,对园区涉及的玛多、杂多、治多和曲麻莱4县进行大部制改革,实现了“一件事由一个部门来管”的目标。

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首任局长李晓南认为,对上述4县进行大部制改革,是三江源管理体制创新的一大亮点。青海整合了4县林业、国土、环保、水利、农牧等部门的生态保护管理和执法职责,设立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在园区管委会内设资源环境执法局。纵向压缩管理层级、横向减少管理部门,从两个尺度上改革管理体制,实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最优化,彻底打破“九龙治水”,是三江源国家体制试点成果的关键。

三江源国家公园在体制试点建设的基础上,优化调整功能分区和范围,将黄河、长江源头完整纳入国家公园范围,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全部划入核心保护区,使自然生态系统得到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目前,区划面积由试点期间的12.31万平方公里扩展至19.07万平方公里,涉及玛多、杂多、治多和曲麻莱4县,以及格尔木市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辖区域,实现三江源头整体保护。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书记、专职副主任甘学斌告诉记者,近年来,黄河源园区植被覆盖度、湿地面积均逐年增加,玛多“千湖之县”奇观再现,野生动物栖息地生存环境得到了切实改善。2021年,全面彻底排查整治园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专项行动30余次,巡护里程达1.1万余公里;黄河源头玛多县完成黑土滩(坡)治理23万亩,退化草地补播修复37.65万亩,荒漠化土地治理2.69万亩,退化湿地人工种草2.53万亩,有害生物防控170万亩,生态修复92处426.32亩。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2017年2月,三江源生态法庭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人民法院成立。2017年8月,第一个由地方立法制定的国家公园条例——《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施行。2021年12月,三江源地区人民检察院挂牌成立,标志着青藏高原生态公益司法保护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正式建立。就在本月,《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施行。

攥指成拳,合力致远。今年4月26~28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王湘国赴玉树州调研,分别与玉树州委州政府和杂多县委县政府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构建管理局和地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联动高效的管理运行体制机制,高水平建设和管理三江源国家公园。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数据显示,三江源地区主要保护对象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提升,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藏羚羊由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黄河源头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湖泊达到5800个。黑土滩治理区域的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不到20%增加到治理后的70%以上。

一户一岗,和谐共生促发展

改革,不仅体现在管理机构的高效运转,国家公园里的牧民也因改革有了新的身份——生态管护员。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原局长乔纳森·贾维斯曾评价,让世代居住在试点区内的牧民参与国家公园生态管护,这是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牧民既是草原的主人,也是国家公园的卫士。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告诉记者:“在国家公园建设发展中,我们一直秉承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园理念,针对3个园区海拔高、交通不便、生态系统脆弱敏感、管护难度大的现实条件,创新共治共建共享治理模式,建立‘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不仅有效调动了牧民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性,还使管护的网络覆盖到辖区每个地方,实现对辖区内的远距离巡查管护,筑牢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基层网底。”

孙立军给记者讲述了一名优秀生态管护员卓玛加的故事。卓玛加的家在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曲麻莱县曲麻河流域,这里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藏羚羊的主要栖息地,常年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还有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牦牛、藏野驴、雪豹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卓玛加9岁起就和父亲一起放牧,在草原生活了近30年。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村里人的草场被纳入国家公园重点保护,国家实行了新的惠民政策,卓玛加和许多牧民一样从此放下牧鞭,成为草原生态管护员,担负起了用相机和笔记录三江源本底资料收集和管护工作的职责。

每个月既能领到工资,又能看护自己的家园,卓玛加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巡护中,他在国家公园拍到了藏羚羊、雪豹、棕熊、藏野驴、猞猁等116种野生动物。他还会跟踪这些野生动物,沿着它们行走的路线详细观察,记录这些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行走路线,记录它们的习性、走姿、脚印和生存环境、种群分布。

“卓玛加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像他这样的优秀管护员还有很多。”孙立军说,“他们的记录和影像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本底调查提供了详实和可靠的基础档案资料,我们通过生态管护员的记录看到了三江源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共有17211名生态管护员,户均年增收2.16万元。据了解,为维护广大生态管护员的权益,他们将被逐步吸纳进入三江源国家公园工会组织。

甘学斌说,黄河源园区管委会贯彻落实惠牧惠民政策,2021年核发各类资金1.95亿元,包括生态管护员基础补助资金、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资金、湿地林地补偿资金、野生动物争食补偿资金。玛多县4498户牧民13081人直接受益,户均收入4.37万元,人均收入1.49万元。

政策宣传员、民情调查员、生态监测员……“生态管护+”管理模式的建立,让生态管护员实现了从资源利用者到生态守护者和获益者的转变,让国家公园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如今,“一人被聘为生态管护员,全家参与生态保护”的新风正在兴起。

特许经营,价值转化辟新径

眼下,玉树州杂多县境内的昂赛大峡谷开始返青,生机盎然。这里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所在地,不仅有壮丽的丹霞地质景观,还有神秘出没的雪山精灵——雪豹。在国家相关资金的支持下,昂赛大峡谷特许经营项目日渐成熟,成为国内外生态体验爱好者心目中的打卡地。

生态体验不仅成为昂赛的“金名片”,也成为当地绿色发展的“金钥匙”。为杜绝商业性质的经营活动过多,目前昂赛大峡谷每年允许接待2000名游客。截至2021年,昂赛大峡谷雪豹观察特许经营项目接待国内外生态体验团队158个,体验访客480人次,经营收入160.7万元。

国家公园不仅是最好的生态产品,也是最美的自然课堂。

“国家公园不能建成无人区,也不是隔离区,更不是人为设定的禁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表示,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让生态保护和生态游憩、生态体验相得益彰。对于老百姓来说,国家公园的设立,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科普、教育和游憩场所。国家公园的社区群众,更是可以从国家公园的生态效益中获益,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1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指出,在长江流域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等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势,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内生动力。

三江源国家公园将原真性强、保护价值高、人为干扰少、生态敏感度高的区域划为核心保护区,面积10.58万平方公里,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55.48%;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区域划为一般控制区,面积8.49万平方公里,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44.52%。

同时,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国家公园理念,积极谋划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生态惠民协同增效实践路径,探索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产业发展正面清单和自然资源经营管理制度,印发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产业发展及特许经营等专项规划,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特许经营活动有序推进。澜沧江源园区昂赛雪豹观察自然体验特许经营活动,发展21户牧户作为雪豹观察特许经营试点项目的接待人家,收入的45%由接待牧户受益,45%作为村集体经济,10%作为昂赛乡生态保护基金。黄河源园区扎陵湖、鄂陵湖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活动,60%的收入由当地牧户受益,实现了生态保护、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的同频共振。

一端连着绿水青山,一端连着金山银山。据了解,为让更多牧民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未来杂多县将立足澜湄流域、长江经济带、古丝绸之路中的战略区位、生态优势、资源禀赋等特点,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业提档升级,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生态旅游目的地。黄河源园区将进一步挖掘本地生态保护价值、自然景观展示价值和历史文化原真价值,全面建立生态产品本底和数据库,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高质量建设国家公园任重道远。今年4月26日,青海省委书记信长星、代省长吴晓军到玉树州调研座谈。信长星强调,三江源保护是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重中之重。要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把水资源涵养和保护作为首要任务,以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为新起点,探索完善国家公园的多重功能和价值转换,做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工作,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守护高原生态净土。要以特色产业为着力点推动高质量发展,依托资源念好生态经、做好水文章、打好文化牌,走高端化、深度体验式的旅游发展之路。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艰险。”王湘国坦言,当此之际,尤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把保护好“三江之源”、守护好“中华水塔”、维护好“生态屏障”、呵护好“地球第三极”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时代担当,全力推动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发展。“到2035年,三江源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将得到有效保护,长江、黄河、澜沧江水质稳定在Ι类标准,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建设成为青藏高原大尺度生态保护修复的典范。”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