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定居西宁城

作者: 时间:2022-10-12 14:51:29 浏览量:

1987年11月1日,我和妻子在鲁沙尔完婚后,在她工作的西宁市某单位申请到一套住宅,地点在西山植物园大门西侧的一溜平房里,虽然陈旧简陋,但离她上班的地方近,在西山三巷走上几分钟就上了办公楼。

在办公楼旁边,是她的上级主管单位新建的家属院,绝大多数干部职工住在那个院子的楼房里,好多人休息时间到我们住的水渠边来转悠,从此认识了妻子的单位领导周站长。

周站长是河南籍回民,人干撒随和,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外加一口流利的青海方言,喧起来没一点城里官人的架子,他晚饭和妻子巴老师到渠边散步,第一次光临我的寒舍时,悄悄告诉巴老师,青海人给客人先倒茶后上酒,话音未落,我已经掂着“金塔”大曲和酒碟子站在他们面前,巴老师用手捂着嘴哈哈笑。

我们住的这一排平房有六户人家,妻子本单位同事有四家,每户两间分成四个隔断,约50平方,砖柱子土坯墙马脊梁,在基层算洋式房子,在城市是即将淘汰的危旧房,但对我来说,是安家城市后的第一处落脚点,也是从此定居省会,开始了解和关注这个城市变迁的开端。

西宁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它西通西域,东接秦、陇,北护甘、凉,南交川、藏,扼守中原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被誉为“海藏咽喉”,它唐朝时候叫作鄯城,吐蕃叫作青唐城。

安史之乱后,吐蕃从唐军手中夺取了鄯城,那时候,城池四周山上林木参天,青翠葱茏,所以吐蕃族称其为青唐城。

青唐城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当时西夏国兴起,控制了河西走廊一带,来往于宋朝与西夏城之间的各国商队、使臣常常遭到掠夺,于是绕道改走青唐城,再由青海湖南部经柴达木盆地西去,青唐城就成了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上的重镇。

悠悠岁月,时过境迁,两千年后,我从藏传佛教格鲁派圣地鲁沙尔,来到省会西宁定居,不花一分一厘就住上了大房子,福利分房尽显制度优越性。

建国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的职工住宅实行福利分配制度,由单位筹资建设或政府拨款建设,个人住公房,国家管住宅,不需要掏钱,单位家属院基本上与办公场所在一起或离的不太远,主要考虑上下班便利,国人的交通工具多以“11号(双腿)”或自行车为主,单位与家属院近或连在一起,等于为职工谋福利。

搬家之前,我和给汽车喷漆的大挑担(连襟),给新住宅内墙刷了一圈一米高的油漆墙裙,由于吸入过量香蕉水,晚上头晕眼花呕吐不止。

一周后,我将家具物品从县城搬到西宁,从此成为周一出门周末归巢的两地分居奔波客。

小平房和西宁植物园只有一墙之隔,窗前有一颗高过房顶的沙枣树,开花后香飘四逸,窗前至土墙之间有一块十多平米的菜席地,在我们入住之前已有人种菜,便没再打听谁是菜农,反正忙工作也顾不上务劳菜席地。

植物园座落在西山湾,原来只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1980年扩建为植物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部分,山上为林区,主要树种是杨树、云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树像一座座绿塔,参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杨树林在秋后一片金黄,把荒凉的高原点缀的分外妖娆,周末深入林区,给人一种原始森林的感觉。山脚平地上以苗圃、园林、花卉、盆景基地为主,因为正在建设当中,显得杂乱。

家门口数米处是解放渠,两岸只有高大的杨树没有护栏,里边流淌着发源于同宝牧场金银滩草原北部包呼图山的湟水,为了灌溉,从西川多巴的西干渠、国寺营渠连到西宁的解放渠,沿着西山脚下的耕地,一直把湟水抬升到东川南岸的台地上。

解放渠渠道既宽又深,从春到秋水流湍急,本来清澈的渠水过了彭家寨,便被非法定居在渠两边的流民及小商贩糟蹋得污浊不堪,人们直接将厕所搭在渠道上空,排泄物、垃圾、洗涮牛羊下水等污浊物直接被渠水带走,也曾多次将人和动物掉入其中淹死。

渠道边高大的杨树挺拔,春夏绿色诱人,住宅西头有一片没有围栏的树林,地上有很多迁坟留下的深坑,整体环境脏乱差,从此处靠南的围墙豁口,可以进入植物园,顺着土路盘旋而上直达山顶,西山茂密的丛林草丛中也有数不尽的坟头,到了晚间,树枝树叶夹带着大风的呼啸,奇奇怪怪的声响令人恐惧,紧锁房门不敢出。

春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游客熙熙攘攘,野炊聚餐的人群扎堆,秋天观看红黄叶子的人络绎不绝,也给稍显偏僻的园区增添了人气。一到周末,家里就有亲戚朋友来聚会散心,在教师进修学院(后改为教育学院)接受学历教育的同学校友也来家里喝酒下面片。

家居快活林,逍遥尘世间。

翻年春日,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和邻居杨老师范老师夫妇,用树枝给浪场院扎篱笆建围栏,和两边住户的篱笆连成一体,我爬上渠边高大的杨树砍枝条,妻子和老杨夫妇在下面扎排挖槽,将两家的房子圈在围栏里,从此增添了些许安全感。

定居西宁城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