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文化(果洛)
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
2014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在果洛州设立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以来,果洛州委、州政府把保护区建设作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建立了涵盖州、县两级的领导机构和组织体系,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和办公室,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1
保护传承设施不断加强
近年来,累计投入6亿余元,共建成格萨尔文化场馆16个,格萨尔传习所(点)82家,格萨尔风物遗迹132处,传习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藏文书法德昂洒智培训
2
保护传承体系更加完善
现有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26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15项。文物保护单位175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15处。收集整理相关格萨尔部本114部,其中手抄本40部,出版13部;抢救艺人说唱部本49部,说唱曲调22种,出版《格萨尔古籍文献》12部,保护区传承体系更加完善,区域性整体保护更加有效。
3
保护传承能力明显提升
现有各级各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90名,其中:国家级6名、省级10名、州级68名、县级306名。组建县乡村格萨尔史诗童声合唱团5个,马背藏戏团35家。实施果洛州非遗传承人群“千人培训”三年行动计划,依托省内外高校先后举办16期培训班,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设立上海大学驻果洛传统工艺工作站,举办远程培训6期,培训学员300余人次。组织举办果洛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与传承专家论坛、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工作座谈会等6场次。开设《格萨尔》史诗说唱电视栏目,完成《果洛童谣》搜集整理工作,非遗进校园已成常态,格萨尔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传承能力明显提升。
格萨尔藏戏展演
4
传承创新利用效应凸显
积极开展非遗跨界产品研发,与上海、北京等学校企业联合开发、设计、制作带有果洛文化元素的系列文创产品。藏银文化创意产品参加了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的第82届国际手工艺博览会,果洛州非遗工艺产品首次走出国门,亮相世界。《格萨尔王》刺绣唐卡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5
宣传展示推介成效明显
借助“文化果洛”“今日果洛”等微信公众平台刊登报道各类信息3000余篇,在中国文化报、青海日报刊登报道果洛文化500余篇,在《大昆仑》《青海湖》杂志刊登格萨尔论文270余篇。赴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积极开展格萨尔文化交流交融交往活动20余场次,州格萨尔史诗童声合唱团代表我省参加中国第九届少年儿童合唱节。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首部本土电影《格萨尔藏戏》成功上映,并入围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格萨尔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青海马背藏戏展演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