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地处西北最偏远的一座小县城,这座县城叫乐都,以文教而声名远播。乐都历史悠久,根据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证明,这座县城距今有4000年的历史。
瞿坛寺
故乡有一句俗语:去了瞿坛寺就不用去故宫。闻名全国的瞿坛寺建于明代初年,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汉式建筑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其建筑布局仿明代北京紫禁城故宫,因此,也被称为明代北京故宫的“活化石”,每年故乡的花儿会就选择在这块风景名胜举办。
记忆中跟随家人去过两次,走入大殿,庄严肃穆,最令人惊艳的是沿着游廊的墙壁上的绘画,美轮美奂,后来听说有一次不小心着火,有一小部分绘画受到了影响,政府后来花巨资重新复原了这座古寺还有亭台楼阁以及壁画,今天的瞿坛寺正以新的面孔迎接八方来客。
凤山书院
乐都还有一座古老的书院,叫凤山书院,建于乾隆年间,我读书的时候不知道这个书院,估计那个时候还没有挖掘它的价值和意义吧,也是最近几年,有关书院的介绍甚至上了央视。
鲁班亭,我小时候听过,可是直到今天也没有亲眼去看过,成语“中流砥柱”据说与它有关,建于北魏时期,应该算是很古老的建筑了,期待后期有时间去瞻仰。
鲁班亭
所有这些文化遗址里,响彻中外的是乐都的柳湾遗址,青海被称为彩陶王国,乐都则被称为彩陶的故乡。
这里出土的彩陶据说是全国最全的,属世界少有,进入柳湾遗址,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一眼千年,看到人类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从最初制作陶罐到后来生产出大量的彩陶的人类文明和审美的嬗变历程,柳湾遗址由此也成为乐都的文化地标。
故乡有一条河流叫湟水河,发源于青海包呼图山,流经青海大通、达坂山与拉脊山的峡谷,被称为青海的“母亲河”。
每次去县城总要经过架在这条河流上的一座大桥,流水时而混沌,时而清澈,很多人都会爬在桥头上驻足观望,也成为县城的独特风景之一。
我的表哥当年在县城教书,他所在学校的门口广场有一个叫做八角楼的建筑,做工精巧,直到今天即使某根木头坏了也就修修补补,不敢拆下来大补,据说现在的工艺水平还未达到将它拆开后再重新恢复到原样。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孝悌,孝的观念几乎渗透进家乡的各种习俗中,另外重视教育。
不管家里条件多么贫困不堪,每个家庭都会想法设法让孩子接受教育,而且并不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我生活的小村庄,大约六十几户人家,多半人家都能培养出一到两个大学生出来。
我的故乡四面环山,沟壑遍布,一到冬天,光秃秃的,一片萧瑟。可是就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从我记事起,村里自己成立了秦腔表演小团队,这是我爸跟几个热爱秦腔的叔伯一起创建的,他们排练了好多部耳熟能详的秦腔曲目,演员就是村民,几乎每家都有一个或者多个演员。
我爸完全是自学成才,三十几岁时指导的智取威虎山还获得了乐都县文艺表演二等奖,他还擅长皮影戏,村里跟我爸年纪差不多的几位叔伯吹拉弹唱无所不通。
小的时候看戏看热闹,等经历人生的种种变换,人到中年的我再次回到故乡,望着眼前这片黄土地,想起我的父辈们曾经在这里演绎过的惊心动魄的秦腔艺术会禁不住热泪盈眶,就如同文学大师沈从文看到故乡的吊脚楼会流眼泪,我想虽然我是凡夫俗子,可是情感跟他是相同的,为何会流眼泪,借用一句艾青的诗句,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