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行政区划调整-青海省西宁市亹源县

作者: 时间:2022-11-24 10:27:55 浏览量:

门源县又名亹源县,因亹字书写不变,后改名门源县。大通河又叫浩门河,浩门河流至门源因地势平坦形成沼泽地,被人误以为是浩门河的源头,故名门源县,今恢复亹源县。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军平定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后,置大通卫。次年筑大通城(今门源县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移大通卫于今大通有到城关镇。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改卫为县,门源系大通县属红山、永安两堡。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由大通县划出北大通的红山堡、永安堡和祁连八宝、阿力克一带,西宁县划出仙米寺、珠固寺属一带地方,设置门源县,属青海省管辖。1949年9月10日,门源解放,9月16日,成立门源县人民政府。1953年12月19日,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政权门源回族自治区。1955年6月,改名为门源回族自治县。

行政区划调整-青海省西宁市亹源县

面积:约6902平方公里。

亹源站:兰新高铁。

永安镇

1725年(清雍正三年)。是抚远大将军年羹尧镇压罗布藏丹增叛乱后,为稳定西北边境,繁荣西部经济,在甘肃、青海通道咽喉之畔建立的永安营,200多年来这里一度商人云集,是雪域繁华的商贸重镇。

今将祁连县东部多隆河流域,门源县西部菜日图河、永安河流域的两个乡镇合并为永安镇,将镇址迁回到永安城东侧、永安滩北侧,建立永安古城保护区。

面积:约1542平方公里。

辖区:由皇城乡542.61、多隆乡1000。

青石嘴镇

新中国初期青石嘴是亹源县第四行政区丰聚乡所属的荒凉小村。1958年后宁张、门青公路呈T字型通过镇区成为亹源县沟通河西走廊河渥湿地的交通枢纽。随着祁连山铜矿、铁矿、煤矿的发展,门源马场、浩亹农场的不断扩张,60年代初期已具城镇规模,逐步成为亹源县西部的一个工业、农业、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教育的中心。

面积:约1070平方公里。

辖区:青石嘴镇248、北山乡西部50(总93)、浩门镇西部78(总378)、苏吉滩乡694。

浩门镇

1724年(清雍正二年)、在此置大通卫,雍正三年、筑大通城。1744年(乾隆九年),移大通卫治白塔城(今大通县城关镇,后复名白塔镇),而改成“北大通”。

1929年(民国十八年),以浩亹镇为治所设亹源县。

根据【西宁府新志、地理、山川】及【大通县志、建制沿革】记载,“亹源古城”为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1所)所筑,筑城年代又一说为1099年-1125年。原名达南城,崇宁二年改为大通城,浩亹河因此更名大通河。

据史册记载,此城建筑后210年间,金夏曾交替占领过此城,元代沿用,明代洪武八年修复此城,屯兵戌守。

面积:约1347平方公里。

辖区:北山乡东部43(总93)、西滩乡65、泉口镇267、浩门镇东部300(总378)、麻莲乡100、阴田乡120、东川镇452。

仙米镇

据【安多政教史】记载,1584年(明万历十二年),第三世达赖喇嘛来此活动,曾倡议建寺。1623年(明天启三年),当地僧人衰噶嘉措(第三世阿穹佛)从西藏叶尔巴寺请来拉日堪钦-才旦顿珠主持修建仙米寺。不久,佑宁寺的小松不丹却坚赞主持寺务,扩建寺院,建成四层楼高的大佛堂和具有60根柱子的大经堂,设立显宗学院,寺僧增至百余人,发展成为海北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冠盖一方。

仙米寺,位于门源县仙米乡,原名“塞尼寺”,又名“显明寺”、“先密寺”。

故名仙米镇,仙米寺位于仙米乡驻地大庄村。

面积:1564平方公里。

辖区:仙米乡1564。

珠固镇:

据【安多政教史】记载,早在明代后期、这里已经有供藏僧修行的静房,1644年(清顺治元年),原西藏哲蚌寺郭莽扎仓主持、今大通县广惠寺的创建者赞布-敦珠嘉措(1616-1665),受四十达赖喇嘛云丹嘉措指派,资助该静房僧人仙米尼丹巴、多隆贡巴、哇萨贡巴将原有静房扩建为珠固寺。

珠固寺位于镇东二十多公里、浩门河北岸七、八公里珠固寺沟内。

故名珠固镇、镇内有珠固村、村有珠固寺、寺位于珠固寺沟。

面积:约1017。

辖区:珠固乡1017。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