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有海吗?是在青岛吗?或者......青岛和海南之间?这是西宁人常被问到的问题。
本期节目,主播吴琦背海而行、走进西北,来到“面孔模糊”的西宁——虽然是青海省省会,但由于地域、历史、文化的多元和相对边缘性,西宁也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小地方」。
当「小地方」成为一种隐喻,去往小地方就意味着从大城市叙事中出走,进入生活的另一面。主播在当地抓住了两个西宁人——艺术家高元和螺丝的老朋友段炼,和他们聊了聊,如何与家乡的边缘性、迟滞感和解,被它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滋养?如何在逃离与归来的“相对运动”和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寻找与故土的联系?
“到了今天我依然在不断地、不断地寻找这个东西。”也许这个过程本身就有解惑和创造的意义。
03:36抓住两个非根生土长的西宁人
——和家乡的关系如何?
07:45
高元:我小时候会被说是外地“拉猴”
08:33
段炼:简历第一句话就是“生于西宁”
11:42
你跟别人说青海,别人说:“噢,青岛!”
13:26
“青海的存在价值是它的文化多样性”
——它没什么存在感,但它又很多样
22:48
西宁(人)的多样性,在何处体现?
——杂居型大院:“十户不同乡”
——各区域的孩子:为争夺空间大打出手
38:14
“小时候家里人会说,我们只是暂时留在这个地方”
42:53
叛逃与回归:西宁人如何讲述自身?
47:02
青海人开的「兰州拉面」vs 甘肃人开的「兰州牛肉面」
59:54
小地方的困境:太多优秀的人早就不在这里了
1:03:52
小地方的影响:你不会像在主流话语下长大的孩子那样看待一切
1:14:34
“我们也只能从土里生长出来”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