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耕谷粟称社稷,日月山水作江山,这便是古代帝王口中的江山与社稷,一代王朝的安定根基于百姓的乐业安居。
在古代时,人民百姓大多也都是以农耕农作为其主要的生计方式,故由此,也更体现出江河土地的重要性。
而我们中华大地则是江河湖泊众多,大小河源繁驳远流,地形地势更是丰富多样,也正因此,我们中华大地千年的文化才得以栖息流长。
在当今,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南江北河几十条,珠江、怒江、漓江、淮河、辽河、经河各有名谓,但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南江北河在中华大地的最初本义...
黄河源头,仅仅碗口大小,只是五个“龙眼”,为什么禁止任何人靠近?
受黄河水滋灌的文明·世界文化的伊始
江是长江,河是黄河,这两条世界级别的长江长河分别自我国西方发源,一路蜿蜒流转,汇八方活水成江河,让自然生命归入海。
尤其是作为中华文明发源伊始的,有着“母亲河”之称的黄河,更是为中华子孙创造出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人类文化文明的发展进城。
自夏朝开始,往后的四千年历史中,每代王朝帝都的建设、文明文化的遗存史证,也都与黄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甲骨文古文字的发掘与追溯,科学工艺与文化文艺的进化演变,铁器铜器等各式发明的的冶炼创造,也都是来自属黄河流域内的古都古城。
黄河自巴颜喀拉山发源,从磅礴恢宏的昆仑山南自西往东而走,一路奔渤海湾而去,途中贯通自青海省到山东省间的九个内陆地区。
这条有黄河流经的各大地区,便是我国、同样也是世界范围内,最早开始人力拓展并得到正式发展的地区板块了,而在那时,世界上的其他地区比起这里,仍就是一片未经开化的混沌蛮荒。
江、河、淮、济四河入海,一路的湍流奔袭,赋予了大地勃然生机,为人类族群带来了生存的依仗与资本,而这四支独流一源的黄河,更是被古人称作“四渎之宗”,认为黄河便是中华民族生命的根源。
探究黄河·母亲河的水源源头
寻祖应寻根,饮水当思源,既然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生命摇篮,那么黄河水的源头位置又在何处?其真正面貌又是怎么呢?
关于黄河源头最早的记述,是在古代战国时期的一本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之中,有着:“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柱...”的记载。
依照白话语译,书中观点认为,黄河的源头是起始自“积石”,积石并非地区,而是一座大山的名字,积石山又名“阿尼玛卿山”,与巴颜喀拉山同属昆仑山脉。
阿尼玛卿山属昆仑山中部山,位于黄河流线的东南方位,很明显,对照现代的地理探测结果来说,古时人们对于阿尼玛卿山是黄河源头的判断自然是错误的。
也许是古时地质情况与现代不同,不同的度量方式和定位方法亦或是环境影响和其他的某些原因才造成了这其中的误差。
而依照当今的,通过科学仪器定位勘测,人工溯源探寻等方法共同得到的黄河源头坐标,则是位于青海省的中心地区。
经探查,黄河的源头的地理位置位于于巴颜喀拉山北侧,各姿各雅山山脚下的约古宗列盆地和卡日曲河谷这两个区域。
而黄河河源则是有三个,分别是黄河河源正源——卡日曲,卡日曲是一处受高山环绕的标准的高山湖泊,水源主要来自于高山积雪的融水。
在三处水源中,卡日曲的流域面积、流量、流速均是最大,这也是其被称之为正源的最主要原因,同时卡日曲也有着5个能轻易辨识的,被称为“龙眼”的水眼,禁止任何人靠近。
而这5个看似普通的水眼,便是黄河的命脉所在,一旦这里遭到破坏,那么整个黄河流域及周边地区都将受到重大的、且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强烈反差·显现重要意义
在卡日曲后,又发现有两处源头,这两处不分正副先后,统称为黄河第二源头,分别是“扎曲”和“约古宗列曲”。
扎曲是位于青海腹地东部的水系,扎曲位于沧澜江上源位置,是沧澜江干流水源的两处分支之一,故扎曲也并非单纯的黄河源头。
扎曲的南向源流是构成沧澜江的重要组成,另一小部分则是出于黄河流域上源,为促成黄河水源提供了一定支持,而也是因地理原因,扎曲大多时候其实都是处于干涸的状态。
约古宗列曲与卡日曲的“出身”相同,都是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顾名思义,约古宗列曲自然是位于约古宗列盆地的河水源。
同样也是因地理环境的影响,约古宗列曲的河道矮浅且狭窄,这也使得约古宗列曲的流量较小,但是稳定的流量和其他地质依据还是足以证明约古宗列曲确实是黄河源头中的一个。
提及黄河,人们或许总会先想到湍急猛烈的壶口瀑布,仿佛那般气吞天地的形象才是黄河的名片。
任谁也难以想象,那裹杂着无数泥沙土石,足以将山地冲挫成平原的雄伟黄河,其源头竟然是无比的静谧精致。
甚至相比起壶口瀑布惊天动地的气势,黄河的水源头便可以用孱弱易折来形容,的确,黄河的水源是脆弱的,是一旦受到破坏或污染便不可补救的。
故此,我国政府对于黄河源头的保护力度也是极大的,一句“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政治政务与责任,已经在青海省高度保持了数十年的时间,并且还在逐年的深化着。
结语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在我们的内心中,时刻都燃烧着骄傲与自豪,我们是世界的宠儿,我们是昌茂华夏的子孙后代。
让我们时刻恪守内心的热血与骄傲,并且在为民族未来奋斗勤勉的同时,亦肩负起保护我们脚下这方山河土地的责任,将中华大地的文明史歌永久的传承下去。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